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诊断中的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 2015年 2月~ 2017年 5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25例,作为观察组,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此段时间内,选取健康体检者 25名,将其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对比两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以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可随着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增大而上升。结论 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诊断中疗效确切。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 慢性心力衰竭 早期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变化,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与IPF预后的相关性,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作为预测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标准。方法将本院2005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病例资料完整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90例(男39例,女51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亚急性组(41例)、慢性组(49例),并选择本院同期间收治的无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将9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按红细胞分布宽度分为正常组43例和偏高组47例,比较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从对照组至急性组组红细胞分布宽度逐渐升高,各组间均有差别,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正常组的预后情况明显好于偏高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明显偏高,提示红细胞分布宽度可以作为判断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预后情况的指标。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预测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预后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诊断中的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 2015年 2月~ 2017年 5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25例,作为观察组,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此段时间内,选取健康体检者 25名,将其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对比两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以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可随着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增大而上升。结论 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诊断中疗效确切。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 慢性心力衰竭 早期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对160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实验组接受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肠管损伤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等观察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肠内排列术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治疗中应用显著显著,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因而值得推广。

  • 标签: 小肠内排列术 传统肠梗阻手术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病患74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参照组实施常规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研究实施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病患术后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发症发生率为5.41%,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1.62%,差异均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粘连性肠梗阻病患实施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效果显著,可加速病患病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减轻病患经济负担。

  • 标签: 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 粘连性肠梗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在临床血常规检查中,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用于反应机体外周血中的红细胞变异性,以往 RDW多应用于不同类型贫血的鉴别诊断。近年来,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发现 RDW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并发症以及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血压、肺动脉高压等疾病。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PPHN)多因肺先天性发育不良、肺实质性病变等疾病,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发病率约为 0.2%,病死率高达 10%。因此,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可为临床预测 PPHN发生发展、疾病严重程度分级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新生儿 红细胞分布宽度 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口腔技工在制作舌侧集中颌全口义齿中逐个后牙排列方法。 方法: 在进行逐个后牙的排列时,改善后牙常规的排牙方式,调整 在半可调解剖式颌架及全可调解剖式颌架完成 舌侧集中颌全口义齿排牙。 结果: 实验操作以及实际制作后可见,排牙后患者的咀嚼能力评分明显提升,且各项因素的满意度评分也显著提升,对外观的满意评分( 8.47±0.12)、对语言的满意评分( 8.34±0.27)、对咀嚼的满意评分( 8.35±0.64)、对稳定的满意评分( 8.21±0.57)、对舒适的满意评分( 8.57±0.12),前后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结论: 在进行逐个排牙的过程中通过 试戴时舌侧集中颌全口义齿可以改善排牙的干扰各项因素,提升实际的咬合力度,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

  • 标签: 舌侧集中颌 全口义齿 逐个后牙排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技工在制作舌侧集中颌全口义齿中逐个后牙排列方法。方法在进行逐个后牙的排列时,改善后牙常规的排牙方式,调整在半可调解剖式颌架及全可调解剖式颌架完成舌侧集中颌全口义齿排牙。结果实验操作以及实际制作后可见,排牙后患者的咀嚼能力评分明显提升,且各项因素的满意度评分也显著提升,对外观的满意评分(8.47±0.12)、对语言的满意评分(8.34±0.27)、对咀嚼的满意评分(8.35±0.64)、对稳定的满意评分(8.21±0.57)、对舒适的满意评分(8.57±0.12),前后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逐个排牙的过程中通过试戴时舌侧集中颌全口义齿可以改善排牙的干扰各项因素,提升实际的咬合力度,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

  • 标签: 舌侧集中颌 全口义齿 逐个后牙排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肌钙蛋白的相关性。结果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例红细胞分布宽度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及其设置为实验组,实验中设置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均进行血常规检查及其肌钙蛋白测定,分析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肌钙蛋白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红细胞分布宽度升高,其cTnI水平为(3.5±0.7)ng/ml、CK-MB指标为(47±9)U/L,均高于对照组(cTnI水平为(2.6±0.4)ng/ml、CK-MB指标为(38±6)U/L)(P<0.05)。结论心肌梗死发病率较高,红细胞分布宽度能够对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预后评估,且肌钙蛋白能够反映心肌损伤和坏死,对心脏等功能具有一定评估价值且和红细胞分布宽度密切相关。

  • 标签: 急性ST 抬高型 心肌梗死 红细胞分布宽度 肌钙蛋白 相关性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88-02
  • 简介:目的:检测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探讨RDW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的预测价值,找出预测界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的NSTE-ACS14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排除冠心病的8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常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脂。结果①NSTE-ACS组的TC、LDL-C、cTnI、RDW以及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NSTE-ACS组中3支病变组的RDW高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RDW与cTnI呈正相关,r=0.298,P〈0.05。④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RDW预测NSTE-ACS的最佳界点为11.93%,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95%CI:0.792-0.898,P〈0.05),特异性为82.90%,敏感度为72.62%。⑤RDW大于11.93%的病例组在30d内发生任何原因的死亡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比例较RDW小于11.93%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DW与NSTE-ACS病变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NSTE-ACS以及预后辅助诊断的指标。

  • 标签: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肌肌钙蛋白I
  •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 检测血清红细胞分布宽度 (R DW)、尿酸 (UA)、脑钠肽 (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 (CHF)诊断中的 临床应用 价值。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 我 院 收治 的 CHF患者 102 例作为 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心功能 (NYHA)分级分为 NHYA II 组、 NHYA III 组、 NHYA IV 组,每组分别有患者 36 例、 34 例 32 例;另外选择 同期住院的心功能正常患者 100 例作为对照组, 检测所有观察对象血清 R DW、 UA、 BNP水平 。结果 NHYA II 组、 NHYA III 组、 NHYA IV 组患者 血清 R DW、 UA、 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随着患者心功能分级的逐渐增高,患者 血清 R DW、 UA、 BNP水平逐渐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通过检测 CHF 患者 血清中 R DW、 UA、 BNP 水平可以协助临床医师更好地早期诊断心衰,综合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较高 。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尿酸 脑钠肽 慢性心力衰竭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对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rimary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celldistributionwidth,RDW)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的水平和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353名行pPCI的STEMI患者入院时的RDW及NLR水平。根据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n=99)为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组(LVEF<50%);对照组(n=254)为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组(LVEF?50%)。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WBC、NEU、LYM、NLR、RDW,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DW、WBC、NEU、LYM是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行pPCI的STEMI患者入院时RDW、NLR水平升高与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有关。

  • 标签: 心肌梗死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直接经皮冠脉介入 收缩功能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对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rimary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celldistributionwidth,RDW)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的水平和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353名行pPCI的STEMI患者入院时的RDW及NLR水平。根据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n=99)为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组(LVEF<50%);对照组(n=254)为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组(LVEF350%)。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WBC、NEU、LYM、NLR、RDW,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DW、WBC、NEU、LYM是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行pPCI的STEMI患者入院时RDW、NLR水平升高与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有关。

  • 标签: 心肌梗死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直接经皮冠脉介入 收缩功能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试验主要是针对瑞舒伐他汀辅治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地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医院进行复查的瑞舒伐他汀辅治经皮冠状介入手术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此项试验的主要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资料分类方法,把这100例患者分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30例,对照组为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70例。检测两组患者的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对比两组患者sICAM.1、RDW以及vWF的水平,探讨sICAM.1、RDW以及vWF与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患者sICAM.1、RDW以及vWF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别具有重要统计价值(P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