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囊内注射甲氨蝶呤并口服米非司酮在子宫切口瘢痕部位妊娠早期保守治疗可行性。方法对38例早期子宫切口瘢痕部位妊娠患者,采取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联合药物保守治疗,根据情况宫腔镜下清宫,分析患者症状、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35例患者均药物保守治疗成功,失败3例(2例行子宫切口妊娠病灶清除+子宫切口修补术,l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是关键。口服米非司酮联合MTX胎囊内注射后宫腔镜下清宫是剖宫产疲痕妊娠治疗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避免因阴道大出血而切除子宫的可能。

  • 标签: 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 早期瘢痕妊娠 囊内注射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无痛分娩对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性观察,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选取住院分娩孕妇200例,将所有产妇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产科处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没有无痛分娩禁忌证者采用无痛分娩,比较2组顺产率。结果实验组孕妇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顺产33例(33.00%),剖宫产67例(67.00%),实验组顺产65例(65.00%),剖宫产35例(35.00%)。(P<0.05)。结论无痛分娩能够降低孕妇分娩时的疼痛感,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无痛分娩 剖宫产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行剖宫产手术136例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42.1±3.6)和SDS(47.4±3.6)低于对照组(48.4±3.7)、(53.4±3.7),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却高于对照组(75%),且P<0.05;讨论将心理护理运用在剖宫产手术中,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手术 心理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传统模式与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4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7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在拔管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泌乳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产妇的焦虑,减少压疮的发生率,缩短剖宫产后产妇的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拔管时间、泌乳时间,促进剖宫产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益于母婴健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关键词护理干预;剖宫产;产后恢复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41-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我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的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抽调我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产妇开展分析,以2021年3月以内,2019年3月以后就诊的资料作为样本,予以随机分组,实验组72例通过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样本给予传统干预,概述具体的研究数据。结果:实验组资料的阴道分娩成功率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我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采取优质护理可保证产妇的阴道分娩成功率,减少了分娩不良并发症情况,保证了产妇的分娩质量。

  • 标签: 剖宫产 再次妊娠 阴道分娩 护理措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8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无产后出血的剖宫产患者进行对比。对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82例产后出血患者中,共有48例(58.5%)有危险因素存在。其中,子宫收缩不良(28例,34.1%)、子宫破裂(15例,18.3%)和子宫切口出血(12例,14.6%)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与无产后出血的剖宫产患者相比,产后出血患者的平均产后出血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子宫收缩不良、子宫破裂和子宫切口出血。为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应加强对子宫收缩的监测和促进,避免过度拉扯子宫,同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如及时缝合切口、使用止血药物等。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高危剖宫产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的高危剖宫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4例。根据麻醉方法的差异进行分组,将接受硬膜外麻醉的产妇分入A组,接受腰-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产妇分入B组,每组32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产妇的阻滞起效时间和最大感觉阻滞时间,B组明显较短,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产妇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B组明显较长,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优良率,B组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高危剖宫产妇的治疗中,腰-硬膜外联合麻醉法可以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和最大感觉阻滞时间,延长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提升麻醉效果

  • 标签: 麻醉方式 高危剖宫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根据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表明有29例是通过超声确诊的,诊断率为 96.67%;7例通过药物流产完成,21例通过药物结合清宫完成。1例通过经腹行子宫瘢痕切术,清除绒毛,修复子宫,保留生育功能。1例行子宫次全切。结论:只有通过超声才是发现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首先诊断的方法,通过药物结合清宫来完成的是治疗的主要途径。如果有需要或者必要时采取子宫瘢痕病灶切除加子宫修补术,为挽救生命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子宫瘢痕妊娠 诊断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产后恢复应用袋鼠式护理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剖宫产产妇均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手术,在该期间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且均符合纳入排除标准。运用软件随机排序,1-50号为对照组,51-100号为实验组,两组分别选用传统护理模式和袋鼠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剖宫产产妇的切口愈合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子宫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切口愈合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子宫复旧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应用于剖宫产产妇的术后恢复上,可以提前使其恢复肠鸣音,降低子宫复旧及切口愈合的时间,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袋鼠式护理模式 剖宫产 产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内接受剖宫产手术后产妇接受舒适护理的价值。方法: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院内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内选择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论述对剖宫产并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患者提供整体护理的措施并分析护理效果。方法:以参照组和实验组区分48例患有子宫肌瘤的剖宫产患者,每组24例,对比两组情绪状态及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SAS、SDS、VAS、生活质量四项评分,住院时间、体温转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恶露干净时间四项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应用整体护理对改善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患者的心理情绪、减轻疼痛、促进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妇产科 剖宫产 子宫肌瘤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助产技术在降低剖宫产率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时间范围选定在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之间,择选80例产妇为研究范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析组40例,应用助产技术分娩;参照组40例,应用常规分娩干预,记录并对比组间的剖宫产发生情况。结果:分析组产妇自然分娩占比高于参照组,数据比较后P<0.05;2组产妇干预前,其焦虑与抑郁评分对比无比较意义,P>0.05。当分组干预后,分析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有临床比较价值。结论:助产技术应用在分娩期间,能够减少剖宫产发生率,实现提升母婴安全的目的。

  • 标签: 助产技术 剖宫产率 焦虑 抑郁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课题主要针对产妇在分娩过程当中,采取护理新模式对于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进行观察。方法:以入院就诊先后顺序的方式,选取到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数量为60例。之后将其分成两个组别,一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一组产妇采取护理新模式设为研究组,每组各30例产妇;之后对所有产妇的分娩方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评估,并探讨不同护理方式下产妇的分娩方式选择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针对研究期间的相关数据实施对比评估,可以掌握到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从分娩方式选择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组的产妇选择剖宫产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针对产妇的护理工作中,采用护理新模式进行干预,可以降低产妇的剖宫产率,同时能够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所以护理新模式的护理方式值得在妇产科应用推广。

  • 标签: 护理新模式 剖宫产 影响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