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四肢骨折患者诊断过程中分别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和X线摄影,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探究中选取的88例患者是我县人民医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利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均分,2组患者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内患者例数是44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检查,给予对照组患者X线摄影诊断检查,对比分析2组患者诊断后的组间数据。结果经过对应性诊断后,观察组患者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四肢骨折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诊断阳性率,对四周骨关节骨折以及脱位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整体、直观观察,具有临床推广意义和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四肢骨折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X线摄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与X线摄影在四肢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四肢骨折患者共计200例,安排患者先后进行CT检查和X线摄影,将两种检查的阳性诊断率进行比较。结果使用CT三维重建检查的诊断阳性率要明显高于使用X摄影的阳性诊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患者四肢骨折情况的诊断中,使用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的效果要好于X线摄影,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CT三维重建技术 X线摄影 四肢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射频紧缩与缝合紧缩内侧支持带结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术两种方法治疗主要由外侧支持带挛缩紧张、内侧支持结构松驰引起的髌骨外侧半脱位并倾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选择标准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39例(46膝)髌骨外侧半脱位并倾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17例(19膝):行关节镜下射频紧缩内侧支持带结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术;B组22例(27膝):行关节镜下缝合紧缩内侧支持带结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手术前、术后6月、术后18月分别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1]和Kujala髌股关节功能评分[2]进行功能评估,并测量屈膝30°CT片髌骨倾斜角(PTA)和吻合角(CA)。结果39例患者均获18~40个月随访(平均26.3个月)。A组术前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PTA及CA分别为:(56.38±4.37)、(60.41±5.26)、(4.77°±3.19°)、(6.92°±4.16°);B组术前分别为:(56.45±4.28)、(60.56±4.89)、(4.73°±3.22°)、(6.86°±4.23°);A组术后6个月分别为:(84.56±3.42)、(85.87±3.61)、(13.86°±4.57°)、(-12.15°±4.53°);B组术后6个月分别为:(85.27±3.29)、(86.34±3.85)、(14.21°±4.35°)、(-12.36°±4.41°);A组术后18个月分别为:(78.97±3.74)、(79.52±4.58)、(10.08°±4.42°)、(-7.68°±4.46°);B组术后18个月分别为:(81.64±3.51)、(82.67±4.73)、(13.47°±4.27°)、(-10.82°±4.18°)。两组术后6个月和术后18个月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PTA及CA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6个月t值分别为:22.136、17.396、7.109、13.515,P〈0.01)、(B组术后6个月t值分别为:27.740、21.524、9.102、16.343,P〈0.01)、(A组术后18个月t值分别为:17.119、11.943、4.246、10.435,P〈0.01)、(B组术后18个月t值分别为:23.647、16.887、8.492、15.448,P〈0.01);两组之间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Kujala�

  • 标签: 关节镜 髌骨脱位 Lysholm评分 Kujala评分
  • 简介:春节前夕,代号为“铁流-134”的冬季实兵演习在东北某区域展开,陆军第39集团军某机步旅卫勤分队随队参加。此次演习的最大特点是作战指挥、食宿、医疗等各个环节全部依托战车展开,这种人不离车、车不离人的“人车合一”新模式,对卫勤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演习过程中,卫勤分队根据战场环境生疏、战斗进程未知的特点,重点围绕如何实现快抢快救上下功夫。一是在部队机动中,将卫勤保障分队融入一线战斗群,

  • 标签: 实兵演习 卫勤分队 冬季 摄影 技能 装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和探讨福泉市某医院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DR)设备机房建设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为竣工验收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放射卫生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通过现场放射卫生学调查和检测,对该建设项目进行控制效果评价。结果 DR设备机房布局合理,屏蔽设计和安全防护措施有效;机房周围辐射水平和DR设备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限值要求;个人防护用品基本能满足放射防护需求;建立了放射防护管理体系。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基本达到竣工验收要求。

  • 标签: DR机房 职业病危害 放射防护 控制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数字钼靶X线摄影与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鉴别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均接受数字钼靶X线摄影、DCE-MRI扫描检查,分析数字钼靶X线摄影、DCE-MRI及两者联合检查对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良性病变36例,恶性病变30例;良性组的形状、边缘类型、强化方式和信号强度曲线评分均显著低于恶性组(P<0.05);数字钼靶X线摄影联合DCE-MRI扫描诊断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病变的敏感度为100.00%(30/30),特异性为98.41%(62/63),准确率为97.22%(35/36),均显著高于MG、DCE-MRI扫描单项检查(P<0.05)。结论 数字钼靶X线摄影联合DCE-MRI对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数字钼靶X线摄影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鉴别 含钙化灶 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