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血小板活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设为甲组,采用常规药物予以治疗,并将同期收治的另外32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设为乙组,在甲组的治疗基础上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予以治疗,比较组间疗效。结果乙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甲组,且血小板活性功能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甲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血小板活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疗效 血小板活性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心脏意外事件的中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将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与不稳定心绞痛(UAP)两组,对所有患者血清hs-CRP、h-FABP水平、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MB(CH-MB)含量予以测定,记录其2周后心脏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将同期我院常规体检的50名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UAP组共有14例发生心脏意外事件,占27.45%(14/51),较SAP组的10.14%(7/69)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无一例发生心脏意外事件;SAP组、UAP组血清hs-CRP、h-FAB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SAP组患者血清cTn-I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及组中III级患者血清cTn-I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及UAP组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患者血清hs-CRP、h-FAB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未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患者CK-MB指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联合h-FABP检测能够有效预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优于传统心肌损伤检测,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 心脏意外事件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心络、阿托伐他汀对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指标的影响。方法在2015年7月—2017年12月时间段内科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抽出100例进行用药研究。根据所用治疗药物将患者划分成单一用药组(50例)和联合用药组(50例),其中单一用药组患者采取单一的阿托伐他汀用药治疗,联合用药组患者在采取阿托伐他汀同时结合通心络用药治疗,研究两组患者用药疗效、血脂情况和hs-CRP指标情况。结果单一用药组患者用药总疗效率74%,联合用药组患者用药总疗效率94%,两组数据比较,P<0.05。在血脂情况和hs-CRP指标方面,联合用药组优于单一用药组,两组数据比较,P<0.05。结论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患采取通心络、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患hs-CRP与血脂指标,效果显著。

  • 标签: 通心络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hs-CRP指标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