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增生症患者心理状态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所收治的130例的乳腺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例行常规护理手段,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2%,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6.15%,且研究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乳腺增生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是一种理想的临床护理方法。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乳腺增生症 心理状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对不孕不育患者不良心理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不孕不育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简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不孕不育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进行干预。护理后,对比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不孕不育患者在护理后SDS、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不孕不育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不孕不育 不良心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医学心理学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方法对158名学生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人际信任量表(IT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情况调查。结果学生在授课之后,焦虑、抑郁程度相比较于授课之前有着明显的降低;人际信任度相比较于授课之前有着明显的提升;叛逆行为表现评分相比较于授课之前有着明显的下降。结论医学心理学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着较为明显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焦虑、抑郁等情绪,还能提高学生人际关系信任感,减少学生叛逆行为,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医学心理学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间收治的94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调查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2015年1月前共接收47例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设置为对照组;而对2015年1月后收治的47例患者在上述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设置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有明显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结论为甲状腺癌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升个人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癌 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健康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理及心绞痛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11月6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及2周内心绞痛次数。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34.2±2.9)分低于对照组(45.6±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周内心绞痛次数(1.9±0.4)次低于对照组(3.1±0.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用于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心理,改善其心理应激,并一定程度缓解心绞痛发作次数,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冠心病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93例颅内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分别为45例、48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心理护理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8%,较对照组患者的80.0%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中施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借鉴与应用的护理方式。

  • 标签: 颅内肿瘤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基本上都患有焦虑不安、孤独寂寞、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对此应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与病人多进行感情交流。对于情绪不稳的患者应该多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使其改变态度配合治疗。

  • 标签: 老年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视力障碍患者心理护理体会。方法选择入院19例老年视力障碍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果全组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19例患者通过加强心理护理,使患者疼痛减轻,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老年 视力障碍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急诊使人产生危机感,往往急诊病人无法做好心理准护理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目的研究并分析心理护理对于妇产科急诊患者的重要性。方法观察组除使用正常护理方式外,还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分析,制定恰当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为常规护理法。结果不同的妇产科急诊患者心理状况会不同,通过积极进行恰当的护理,心理状况得到好转。结论心理护理对于妇产科急诊患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治疗护理效果,因此必须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心理护理对策。

  • 标签: 心理护理 妇产科急诊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孕妇(尤其是初次怀孕)在不同程度上都对分娩期存在未知的焦虑与恐惧,为无法确认自己能否安全分娩而担忧,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孕妇临产前由于剧烈的疼痛以及对生产过程未知的恐惧而导致心理紧张。这种心理紧张和恐惧会导致众多的不良后果,如果能在临产期对孕妇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上的抚慰及护理,就能够有效缓解孕妇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情绪,从而使接下来的分娩更加顺利。方法采用临床护理记录、孕妇调查和理论探究,了解孕妇临产期的常见心理问题情况。结果缺乏及时和有效的心理护理的孕妇,容易导致孕妇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分娩不能正常进行,常引起产程延长,甚至难产,严重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而采取了心理护理的孕妇,能比较顺利地进行分娩。结论应该形成良好的护理意识和护理机制,建立良好的待产环境,及时、有效缓解孕妇的不良心理情绪,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 标签: 孕妇 临产期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通过观察我院收治的108名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从社会支持系统、婚育状况、经济条件、治疗方式等方面调查,患者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反应。从护士良好的服务态度,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重视患者的知情权及隐私权,寻求社会及家庭的支持等方法进行心理护理。结果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对108名宫外孕患者采取相对应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心理障碍。结论在施行心理护理过程中,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以利于疾病的恢复。

  • 标签: 宫外孕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首先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具体的心理护理对策,以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等。结果本研究结果表明慢性乙肝患者的不良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恐惧、焦虑、人际关系敏感以及强迫症等方面,针对上述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出具体的心理对策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了明显地改善,且患者对慢性乙肝的健康知识的掌握度也增大。结论加强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且能够提高患者对乙肝知识的掌握度,值得加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慢性乙肝 心理护理 健康知识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脑卒中病人的心理问题,提出护理对策,通过在对脑卒中病人进行医疗措施的同时,对脑卒中病人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从而使脑卒中病人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提高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

  • 标签: 脑卒中病人 心理问题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士的职业责任重,面临的压力源又多,所以对护士心理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本文分析了护士职业的各种压力源,探讨了缓解护士职业压力,维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对策。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改善护士职业压力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 标签: 护士 职业压力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癌症化疗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进行癌症化疗的患者6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心理健康状况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均有显著变化(P<0.05),且观察组变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癌症化疗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癌症 化疗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净化患者应采取的心理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61例血液净化患者进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34例患者选择综合的心理护理,对照组27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身体和心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汉密尔顿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都没有明显差异(P>0.05),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无论在抑郁评分还是焦虑评分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净化患者接受综合心理护理,可消除负面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安全性高,可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值得推荐。

  • 标签: 血液净化患者 心理护理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