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和研究髋关节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临床效果研究主要选取了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治疗对比。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将患者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骨折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2±12.89)min,中平均出血量为(419.5±37.2)mL,平均卧床时间为(14.7±2.3)d。对照组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3.1±11.12)min,中平均出血量为(182.3±15.6)mL,平均卧床时间为(47.6±6.9)d。结论骨折内固定的手术时间和对患者所带来的创伤较小,但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几率相对较高。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时间较长,但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相对较低,适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对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骨折内固定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实际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未植骨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后对患者的Maryland进行评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的Maryland评分结果与对照组存在差异,但是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跟骨高度、Bolher角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的效果好,对比未植骨的远期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 标签: 开复位内固定 植骨术 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氨甲环酸(tranexamicacid,TXA)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otalkneearthroplasty,TKA)隐性失血的影响,探讨其止血疗效。方法对拟行初次TKA的9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46例在松止血带时将1gTXA用250ml生理盐水稀释后静滴,3h后重复给药,对照组46例在相应时间予等剂量生理盐水静滴,比较两组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与输血量。结果两组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XA可以显著减少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的隐性失血量。

  • 标签: 氨甲环酸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隐性失血
  • 简介:摘要目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90.0%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8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优质护理对降低髋关节置换感染的效果及措施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来我院就诊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主体,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奇偶性将患者均分,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实验组患者行手术室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行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患者感染率更具有优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差异性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中,行手术室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防止患者的发生感染,从而使患者的手术质量得到保证,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手术室优质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教育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3年4月114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实施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患者住院的各个环节采用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教育实施健康教育。结果接受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教育的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率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教育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使患者得到规范、连续、完整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图文式 临床护理路径 教育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髌骨内侧支持带撕裂伤探查修补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7例行关节镜下探查修补的髌骨内侧支持带撕裂伤患者予以术前指导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术后采用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患者住院10~13天,手术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关节感染、关节僵硬与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6~27M所有病人均未发生并发症,膝关节活动度(ROM)正常,Lysholom分级标准优良率94.1%。结论关节镜下髌骨内侧支持带撕裂伤修补,配合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及积极的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 标签: 髌骨内侧支持带撕裂伤 关节镜 修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4年9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患者9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全麻)和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种麻醉方式的效果和可行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秀率(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86.86%)(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较小(P>0.05)。结论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中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但腰硬联合麻醉效果稍好。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可行性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患者分别应用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56例行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全麻组(G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ESA组),每组各28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CESA组T0、T1、T2、T3、T4时的HR、SPB、DPB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麻醉用药剂量、患者感觉阻滞起效、阻滞完全时间以及麻醉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髋关节置换中较全麻效果好,因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全麻 腰硬联合 髋关节置换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冻结肩患者予以无痛性肩关节松解与内热式针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门诊的冻结肩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实施无痛性肩关节松解与内热式针灸联合治疗,观察其结果。结果100例患者经治疗后,均获得显著的疗效,其中治愈率达到80.0%,有效率为20.0%,无效率为0.0%。结论对冻结肩患者予以无痛性肩关节松解与内热式针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价值颇高,建议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冻结肩 无痛性肩关节松解术 内热式针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患者6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30例,单一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比各小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持续时间、起效时间以及患者苏醒时间。结果经不同麻醉后,患者的临床效果不同,联合组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单一组,且麻醉后起效时间快,中无体动,持续时间长,患者苏醒时间短,各组间的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后,发现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效果比全麻效果显著,麻醉起效时间较快,中维持时间长,中无体动,减少了中牵拉,患者苏醒较快,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患者信赖和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全麻 腰硬联合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应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推广使用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5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5例,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照组25例,采用高压氧、电刺激及牵引等保守治疗方法。比较两组临床表现。结果研究组经手术治疗后,患侧髋关节恢复优秀者15例、良好者9例,其临床优良率为9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0例、7例及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仅发生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褥疮及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应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治疗中,疗效肯定,术后并发症更少,临床应用价值优于传统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两组麻醉方式对于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即将进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100例,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每组5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时采用全身麻醉的麻醉方式,观察组在患者进行髋关节手术时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方式。随后观察并记录患者在手术中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等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更好,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等身体指标在手术中较平稳,观察组在手术后的并发症引发率为9.21%,对照组在手术后并发症引发率为20,13%。结论在进行髋关节置换时,采用腰-硬联合的麻醉方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能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对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的压力较少,并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引发率,应该临床推广。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方式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2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ONP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62例行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NR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后NRS评分较之护理前均降低,且研究组降幅幅度较之对照组更大(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ONPH全髋关节置换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股骨头坏死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麻醉方式为全麻,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麻醉效果优良率。结果经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与全麻相比,腰硬联合麻醉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更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全身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麻醉中全麻、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50例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法,将病患分成全麻组、腰硬联合组各25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情况。结果①腰硬联合麻醉组的血压、心率波动幅度比全麻组小,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腰硬联合麻醉组的麻醉用药量、阻滞完全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小于全麻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的麻醉中,对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不会导致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产生太大波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腰硬联合麻醉 全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的高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法,对照组则应用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和止痛效果,同时记录中麻黄碱的用量等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诱导时间、手术时间、麻黄碱的用量和中镇痛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中见效快,能够提供较长时间的手术麻醉和镇痛,呼吸功能保持较好,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不大,术后并发症也较少,具有很大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高龄患者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舒芬太尼+依托咪酯对老年髋关节置换全麻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定本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髋关节置换全麻患者50例,分组原则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主,分对照组(0.5ug/kg舒芬太尼+依托咪酯麻醉诱导)、研究组(0.3ug/kg舒芬太尼+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比较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MMSE评分、中去氧肾上腺素用量。结果研究组麻醉诱导后2mim、插管成功时、插管后5minHR、DBP、SBP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6h、3d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中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0.3ug/kg舒芬太尼+依托咪酯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全麻诱导,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无较大影响。

  • 标签: 舒芬太尼 依托咪酯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