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 肾功能失代偿期 IgA肾病患者护理中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实验对象选取的是我院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7 月间收治的 62 例 肾功能失代偿期 IgA肾病患者,依据奇偶数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病例 31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予以个性化护理干预,需要比较的是护理效果上两组的不同。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间行比较,对照组低于研究组,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肾功能失代偿期 IgA肾病患者护理中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应用对改善免疫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效果显著,具备在临床中大力推广的意义。

  • 标签: 肾功能失代偿期 IgA肾病 个性化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和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对其临床效果的应用影响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 01月~ 2019年 8月期间在我县接受诊治的 3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 15例)和观察组( 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针灸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 80.00%),两组差异明显, P< 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证 针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进行围术期干预的可行性。 方法:将我院 2016 年 04 月~ 2019 年 06 月收治的 64 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护理组( 32 例):采用常规支持护理 + 无缝隙护理模式展开围术期护理;对照组( 32 例):采用常规支持护理模式展开围术期护理;就组间护理优良率数据以及护理并发症数据展开对比。 结果: 护理组胃癌根治术患者护理优良率数据( 100.00% )高于对照组( 78.13% )明显( P<0.05 );护理组胃癌根治术患者护理并发症数据( 0.00% )低于对照组( 28.13% )明显( P<0.05 )。 结论: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有效应用,使得胃癌根治术患者诊疗配合度获得明显提升,使得患者术后恢复获得加快,并将并发症减少,最终实现胃癌根治术患者有效预后。

  • 标签: 无缝隙护理模式 胃癌根治术 并发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并归纳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挑选我院 59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选自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将其纳入本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 29例和观察组 30例。两组在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围手术期,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置管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置管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 P<0.05的结局,两组存在分析意义。结论:在自发性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围手术期,应用综针对性护理可缩短患者置管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自发性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功能衰竭院前急救护理中的效用以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我院所收治的 140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纳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各 70例,其中对照组研究对象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试验组研究对象遵循急救护理路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并对两组研究对象急救用时、急救成功率以及急救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研究对象在急救用时、急救成功率以及急救满意度比较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上述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实施院前急救,能够有效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增进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临床价值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院前急救 ;护理路径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临床价值    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类临床上较常见的急危重症,其表现症状主要有突发性呼吸困难、面色异常、发绀出汗、烦躁,还伴有咳嗽及咳痰为粉红泡沫状,严重时可致脑缺氧及昏迷 [1]。该病具有病情病情发展急快、高死亡率的特点,因此,一般在患者刚开始发病时给予院前急救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功能衰竭院前急救护理中的效用以及价值进行探究分析,将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140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设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现将具体实验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我院所收治的 140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设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各 70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 38: 32,年龄在 61-73岁间,平均年龄为 66.7岁 ;试验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 36: 34,年龄在 60-75岁间,平均年龄为 65.8岁。两组研究对象基础资料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可进行研究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试验组依照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行院前急救护理,护理路径有我院科室主任、护士长功能拟定,其主要内容包括:备齐急救物品,定点放置,便于随时取用 ;所有参与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均经过系统性培训,持证上岗,包括急救医师、急救护士以及驾驶员等 ;接到急救电话后,即刻出诊,在车上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了解患者病史,发病时间以及病情等等,同时指导患者家属进行自救,到达现场后,遵循急救护理路径中规范的急救护理流程予以处理 ;急救护理人员完成各项急救护理工作之中,于临床护理路径表上 签名,明确已经执行的急救护理内容,却各项护理计划、措施均明确无误。     2结果     2.1 急救用时及急救成功率统计    由数据结果可知,试验组研究对象自接诊至抢救用时、接治至专业治疗用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抢救成功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 70例研究对象护理满意度为 98.57%,对照组 70例研究对象护理满意度为 88.57%。试验组研究对象护理满意度显著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急救护理路径是应用于急救工作之中的标准化、规范化护理方法,护理人员需遵循护理标准基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优质、高效的护理。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与患者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缩短急救反应时间也是降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死亡率,提高患者治愈几率的必要保障。从这个角度来说,备齐急救所需物品、仪器,将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救护理工作之中,能够有效提高急救护理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同时大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院前急救也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对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症状、病情进行精准、全面的评估,并将医疗机械设备妥善应用于患者身上。护理人员也需对患者病情的变化做出预见性判断,及时发现问题。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发病较为急骤,且病情严重,需要在现场对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救治,这也是提高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治疗成功率的关键,因此应用急救护理路径,规范院前急救工作也就有其必要性。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在院外发生突发性急危重症或事故时,医护人员在院外对其进行现场抢救,并将患者迅速安全的转运至医院救治的一系列流程 [4]。急性左心衰具有发病急且快的特点,一般情况下伴有呼吸困难症状,不能随便移动,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能否得到有效地抢救,是急性左心衰患者抢救成功重点,所以院前急救很有必要。临床护理路径是综合性的护理方式,是在整体护理基础上进行延续的护理模式,实际上是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整体护理过程,院前急救人员接到求救电话后,只需要 15分钟左右便可以完成对患者的抢救 [5-7]。同时,临床护理路径联合院前急救,可以有效提高对患者抢救的效率,减少抢救时间。在本院接受救治的大部分急性左心衰患者经过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急救后,均得到成功转运,并在到达急诊科前,呼吸症状已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急救護理路径的应用能够大幅优化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主动性,使护理人员能够有预见性的,按照规范化标准实施急救护理增进患者满意度的同时,提高护理安全 [8-9 ]。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应用,为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提供了个性化护理流程,大幅缩短了急救反应时间,提高了急救成功率,具有较为积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邵国宇 .分析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应用于急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实际效果 [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 02): 109.     [2]杨秀森 .优化急救护理干预用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急救中的效果观察 [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8( 11): 76-78.     [3]李治,杨启蓉 .院前急救模式应用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和安全性评价 [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 40): 1+14.     [4]佟朦 .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分析 [J].中国农村卫生, 2018( 06): 54.     [5]郭彩霞 .优化急救护理对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急救效果的价值 [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 03): 517-518.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低温等离子刀应用于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降低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和疼痛感、减少并发症等优势,该技术在临床上已经被普遍推广适用。本文对科室两年收治的 3 2 例儿童扁桃体摘除术进行分析,从心理护理和生理护理两个方面为切入点,重点阐述了护理在患儿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相应的护理心得体会。

  • 标签: 儿童扁桃体摘除术 低温等离子刀 护理心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常规治疗与孟鲁司特钠在哮喘 - 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选取 2015 年 1 月到 2018 年 12 月哮喘 - 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数 50 例,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试验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是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向患者予以孟鲁司特钠治疗,每组患者 25 例,观察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 72% ,试验组总有效率 96% ,对比差异有意义( P < 0.05 )。对照组肺功能指标 均 低于试验组,组间差异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哮喘 - 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治疗时,采取孟鲁司特钠治疗,具有较高临床疗效, 可以 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

  • 标签: 常规治疗 孟鲁司特钠 哮喘 -慢阻肺重叠综合征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使用 ICU护理风险管理对呼吸机获得性肺炎( VAP)有无预防作用。方法:以电脑随机选取的方式确定本课题的研究对象,病例为 68例 ARDS,共分成两组组别,一组为 A组,另外一组为 B组,同样为 34例。为 A组病人进行 ICU护理风险管理,为 B组病人进行 ICU常规护理,需要展开比较的项目有 VAP发生率,也有护理投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 A组在护理后,其 VAP发生率、护理投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3个方面均没有 B组高,数据的差异是明显的,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即 P< 0.05。结论: ICU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能够对 ARDS病人的 VAP发生情况进行预防,还能减少护理风险及护理投诉事件,可将其当作具有推广价值的护理模式全面性普及。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机获得性肺炎 ICU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应用健康教育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 86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抽样法 1:1分成各 43例的两组,参照组应用基础性护理,研究组加强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 研究组治疗依从性为 97.67%,比参照组的 79.07%高,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辅助提升治疗效果、控制病情发展奠定基础,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 标签: 乙型肝炎 健康教育 依从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康惠尔透明贴 +造口袋 +抗返流引流袋在消化道大出血频繁便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8 年 1月~ 10 月份入住 ICU的消化道大出血频繁便血患者 29例,利用康惠尔透明贴 +造口袋 +抗返流引流袋的方法,达到保护患者肛周皮肤,并准确统计患者便血量的目的。结果 29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通过该方法均为发生失禁性皮炎;护士及患者均很满意。结论 康惠尔透明贴 +造口袋 +抗返流引流袋应用中消化道大出血频繁便血患者中,不但能有效预防肛周皮炎的发生,而且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节省患者的住院费用,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消化道大出血 便血 皮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次全子宫切除和全子宫切除在子宫肌瘤中的效果及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我院 2017年 1 月 -2019年 1 月期间内诊治的 7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匀划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 35例。即参照组为全子宫切除术,试验组为次全子宫切除术,比较各组治疗效果、卵巢功能。结论:试验组治疗效果和卵巢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参照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0.05)。讨论:在子宫肌瘤患者中,次全子宫切除和全子宫切除术均可起到救治效果,但前者治疗效果和卵巢功能恢复较佳,可推广。

  • 标签: 次全子宫切除 全子宫切除 子宫肌瘤 治疗效果 卵巢功能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小儿手术室护理中整体护理对术中指标及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影响。 方法:收集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 88 例患儿作为实验对象,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参照的标准为奇偶数法,各为 44 例患儿,手术室护理中分别应用的是常规护理、整体护理,对比术中指标、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存在的差异。 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上,研究组要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统计学差异显著。 结论:小儿手术室护理中整体护理的运用对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确切,可大力推广于临床手术室护理中。

  • 标签: 小儿手术室护理 整体护理 术中指标 术后并发症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探讨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膝关节置换術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行膝关节置换术的 8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1例,对照组给予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 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 78.05%( 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给予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可有效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快速康复护理;关节功能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是根据疾病或手术类型由医师和责任护士共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从患者入院到出院严格按照快速康复护理路径表给予标准化治疗护理,可有效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治疗效果 [1]。我院对行 TKA治疗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取得的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行 TKA的 82例患者,其中男 42例,女 40例;年龄 35~ 88岁,平均年龄( 60.2±8.4)岁;手术原因:骨性关节炎 5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 26例、强直性脊柱炎 3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行 TKA适应症者;②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脑、心、肝、肾、肺等疾病不能纠正者;②行 TKA术前已发生感染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将选取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 TKA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设计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并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路径主要以时间为框架基础,明确护理人员在各个时间段需要的工作重点,并对每个阶段的护理内容具体化,从而使路径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质控管理:成立以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管床护士等成员组成的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小组,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路径表,护士长主要担负护理工作的质控与检查职责;高级责任护士主要担负督导作用;观察护士主要担负路径表内容落实完成;同时,由管床医生配合完成膝关节功能评分。具体包括:①入院第 1d护理内容:了解患者基本情况,通过各风险评估量表、 Hss评分以及术前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包括疼痛管理方案、术前康复计划等。通过图文、多媒体、及网络数据平台向患者推送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并指导患者进行术前适应性锻炼。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②入院第 2d(术前 1d):做好术前准备,包括药敏试验、药物准备、饮食指导、皮肤准备(备皮 -酒精消毒 -医生标识并包扎)等,向患者发放营养代餐,并告知食用方法。评估患者对健康教育、术前功能锻炼的掌握情况,再次做加强及有针对性的指导。③术后当天: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麻醉清醒安返病房后可指导患者早期饮水,如无恶心、呕吐,可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训练;引流管护理;血栓预防;根据疼痛评估分值给患者进行规范化的镇痛管理。④术后 1~ 3d:复查血常规、生化;指导患者使用富含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与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伤口护理;疼痛管理;预防便秘;播放膝关节置换健康教育视频,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屈伸膝关节等功能锻炼;复查 X片及患肢血管彩超后,术后 1d指导患者使用助行器下床活动及行走,下床一定要遵循下床“三部曲”,做好心理护理及安全教育。⑤术后 4d~出院日:扶床慢下蹲动作、扶护栏上下台阶、背墙蹲靠等训练。⑥出院标准:患肢无明显疼痛,膝关节伸直良好,屈曲度 >90°,伤口无感染迹象即可出院;给予出院宣教,包括复查、功能锻炼、切口护理等 [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 HSS)评估,总分 100分,共分为 6个项目,评分≥ 85分为优, 70~ 84分为良, 60~ 69分为中,≤ 60分为差 [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 [n( %) ]表示,采用卡方或秩和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 HSS评分优良率 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 78.05%( P<0.05)。     3 讨论     TKA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技术,其通过对患者进行关节置换,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关节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但 TKA术后的关节周围软组织失去平衡作用或肌力减退可引起假体松动、膝关节不稳定等不良后果,严重的甚至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 TKA术后给予康复锻炼至关重要。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是通过结合护理团队建设、健康教育、康复锻炼指导等为一体的护理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 HS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主原因可能是由于:一是快速康复护理路径为护理工作提供一个程序化的指导,明确了患者各个阶段的康复目标,这可促进护理人员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评价和改进;二是护理人员以快速康复护理路径为指导,可增强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从而减少护理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之间的主动沟通接触,能够及时发现康复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三是患者通过快速康复护理路径能够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康复护理的程序和内容,了解在各个时间段康复训练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提高了患者对康复护理的依从性和积极性 [4]。同时,快速康复护理路径的设计也为术后功能的恢复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因此, TKA术后给予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可有效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魏岚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及康复进程的影响 [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 21( 2): 154-155.     [2]邓永鸿,张慧,曾子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膝关节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 [J].护理学报, 2017, 24( 12): 27-32.     [3]陈旭 .快速康复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 22( 4): 88-89.     [4]曾雪群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 20( 1): 148-149.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 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 100例于我院 ICU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 5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用力呼气量、肺活量以及潮气量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 0.05),观察组患者气道峰压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 0.05)。结论:舒适护理在 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对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改善作用,应加以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ICU 呼吸衰竭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PDCA 循环 法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运用效果 。 方法: 选取 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 46 名进行调查,将 2017 年 4 月 -2018 年 4 月期间设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将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期间设为实验组,给予 PDCA 循环 法护理 , 对比两组价值 。 结果: 比较后显示,实验组手术器械感染率更低,护理人员满意度更高,组间检验 ( P<0.05 ) ,统计学 显示 意义。 结论: 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使用 PDCA 循环 法的管理模式,效果尤为显著,此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 标签: PDCA 循环 法 消毒供应室 手术器械感染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全过程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在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术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 取本院 2017 年 7 月到 2018 年 7 月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患者 50 例,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 25 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全过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应用效果。 结果: 对照组住院天数、肛门排气时间和体质量下降等 临床指标 比均高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有意义( P < 0.05 )。对照组并发症 7 例,发病率 28% ,实验组并发症 1 例,发病率 4% ,组间差异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术手术室护理中,将全过程护理干预应用其中,可有效改善临床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 标签: 全过程护理干预 胃癌 胃大部分切除术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 分析不同时间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小儿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肠镜检查的患儿 97 例分成两组,给予常规组 48 例患儿实施术前 6h 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给予观察组 49 例患儿实施术前 12h 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比两组接受肠镜检查患儿的效果。 结果: 两组接受肠镜检查患儿之间对比的检查依从性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肠镜检查患儿之间对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肠道准备清洁合格率、肠道准备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 P > 0.05 ),无统计学意义 。 结论: 针对实施小儿肠镜检查的患儿在术前 12h 即手术前一晚实施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效果更为显著,能提升患儿的依从性,提高肠道准备效率。

  • 标签: 不同时间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小儿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 简介:摘要:肠黏膜是人体中一道天然的预防细菌的屏障,它不仅可以保护人体胃肠道受损,还能防止病毒等有害细菌进入血液中。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保护屏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规律及起居不规范,如暴饮暴食、熬夜、食物单一,或不良嗜好,如吸烟,喝酒,经常食用熏烤类食物及饮用刺激性饮料,这些都会紊乱胃肠道菌群失调、破坏酸碱平衡,进而引起胃肠道粘膜损伤。胃肠道粘膜损伤不仅会影响人体的免疫机制,还会引起胃肠道溃疡,胃肠道糜烂,胃肠道出血等一系列疾病。严重者还会引起胃肠道恶性肿瘤。

  • 标签: 胃肠道恶性肿瘤 黏膜 藏雪莲 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 分析不同时间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小儿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肠镜检查的患儿 97 例分成两组,给予常规组 48 例患儿实施术前 6h 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给予观察组 49 例患儿实施术前 12h 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比两组接受肠镜检查患儿的效果。 结果: 两组接受肠镜检查患儿之间对比的检查依从性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肠镜检查患儿之间对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肠道准备清洁合格率、肠道准备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 P > 0.05 ),无统计学意义 。 结论: 针对实施小儿肠镜检查的患儿在术前 12h 即手术前一晚实施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效果更为显著,能提升患儿的依从性,提高肠道准备效率。

  • 标签: 不同时间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小儿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伴 2型糖尿病患者中延伸性护理路径的构建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 2018年 3月在本院治疗的 92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伴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46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延伸性护理路径。对比 2组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 6个月后在疾病病因、影响因素、并发症防护、自我管理、日常康复锻方面的认知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 P< 0.05)。结论:延伸性护理路径可明显提高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伴 2型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 标签: 围绝经期 骨质疏松症 2型糖尿病 延伸性护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