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华蟾注射液对人肝癌肿瘤细胞HepG2增殖抑制作用观察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MTT法测定华蟾注射液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高内涵活细胞成像系统检测华蟾注射液对HepG2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华蟾注射液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华蟾注射液不同浓度作用于24h和48h抑制率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率越为明显;华蟾注射液不同浓度作用于48h抑制率明显高于24h抑制率(P〈0.05);华蟾注射液不同浓度G0/G1期百分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S期细胞百分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华蟾注射液不同浓度凋亡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随着华蟾注射液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随着华蟾注射液浓度的减少,Bcl-2蛋白表达不断增加,而Bax蛋白表达不断下降。结论华蟾注射液可明显抑制人肝癌肿瘤细胞HepG:增殖,阻滞细胞于G0/G1期,可能通过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相关。

  • 标签: 人肝癌肿瘤细胞 华蟾素注射液 增殖抑制作用 机制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毒症MHD肾性贫血患者联合使用罗沙司他和rhEPO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3月-2023年3月的尿毒症MHD肾性贫血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双盲法均分为A组(rhEPO)和B组(rhEPO+罗沙司他),对比两组效果。结果:B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95.00%、5.00%优于A组的77.50%、7.50%(x2=5.164、0.213,p=0.023、0.644);治疗后B组贫血指标、炎性因子指标、铁代谢指标优于A组(p<0.05)。结论:尿毒症MHD肾性贫血患者联合使用罗沙司他和rhEPO改善贫血和炎性反应症状效果更佳。

  • 标签: 罗沙司他 重组人促红素 尿毒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治疗有效率 贫血指标 不良反应发生率 铁代谢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华蟾胶囊联合NP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晚期NSCLC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的NP化疗方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华蟾胶囊,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CYFRA21-1、NSE水平、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及患者生存分析。结果治疗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YFRA21-1、NSE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CYFRA21-1、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K、CD3+、CD4+以及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液学毒性、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存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蟾联合NP化疗能够有效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减轻患者不良反应,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并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且有助于患者的远期生存的提高。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中西医结合疗法 华蟾素胶囊 NP化疗 CYFRA21-1 NSE
  • 简介: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抑郁大鼠行为学及前炎症因子的表达规律,揭示心肌梗死后抑郁发生的机制,为心肌梗死后抑郁的治疗提供药物作用的靶点。方法采用手术法结扎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术后用前炎症细胞抑制剂己酮可可碱腹腔注射进行治疗,采用蔗糖水消耗实验,自发行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并检测大鼠血清和脑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1β的含量变化。结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蔗糖水消耗量,及活动总路程、站立时间、活动总时间、游泳时间和挣扎时间减少,不动时间增多,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1β均明显增多(P〈0.05,或P〈0.01)。结论心肌梗死后大鼠出现活动度下降,快感缺乏,产生绝望行为以及血浆内和脑内炎症因子升高,在使用己酮可可碱后其行为活动度升高及绝望行为减缓,血浆内和脑内炎症因子下降,提示阻断炎症反应过程,可以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的抑郁状态,提示炎症反应可能是心梗后抑郁发生的可能机制。

  • 标签: 心肌梗死 抑郁 炎症反应 前炎症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6(IL-6)联合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并比较205例GDM患者(GDM组)及325例健康妊娠妇女(健康组)血清CRP、TNF-α及IL-6水平.结果:GDM组血清CRP、TNF-α及IL-6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TNF-α及IL-6与GDM的发生密切相关,对GDM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室工作是医院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院内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是向医院各个科室提供各种无菌辅料、无菌器械以及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消毒供应室应对全院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及诊疗器械进行集中管理、中心供应,由消毒供应室全面负责清洗、消毒、灭菌工作。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医院消毒供应室由分散式处理向集中式管理转变中的难点问题及对策做了大量的尝试,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现就其做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集中式管理 医院 消毒供应室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肾炎肾阴虚证与肾阳虚证辨证时诊断指标.方法:运用病证结合的方法,选择临床上慢性肾炎肾阴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设慢性肾炎肾阳虚证患者及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浆心钠素(ANP)、血清白细胞介-2(IL-2)含量的变化.结果:慢性肾炎肾阴虚证组患者血浆心钠素(ANP)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组及肾阳虚证组患者(均P<0.05);慢性肾炎肾阴虚证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2(IL-2)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组(P<0.05).结论:上述指标的改变可能作为慢性肾炎肾阴虚证与肾阳虚证辨证时诊断指标的一部分参考.

  • 标签: 慢性肾炎 肾阴虚证 血浆心钠素 血清白细胞介素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甘草甜与乌司他丁联合应用对大鼠急性胰腺炎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健康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急性胰腺炎组、复方甘草甜组、乌司他丁组以及复方甘草甜联合乌司他丁组,在制模完成后4h和8h两个时间点杀死大鼠,收集大鼠血清,测定各组血清TNF-α、IL-6和AMY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胰腺炎组血清TNF-α、IL-6和AMY的水平均升高。对比急性胰腺炎组,复方甘草甜组、乌司他丁组及联合应用组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及AMY的水平均下降,尤以联合应用组最为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甘草甜与乌司他丁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TNF-α、IL-6及AMY的水平,对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复方甘草甜素 乌司他丁 急性胰腺炎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目的观察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对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17、胃蛋白酶原(PG)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叶酸单独治疗组(单独治疗组)两组各30例,对两组血清胃泌17、胃蛋白酶原水平、免疫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血清胃泌17、PGI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PGⅡ水平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CD4+T、CD4+T/CD8+T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CD8+T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结论气滞胃病颗粒联合叶酸治疗较叶酸单独治疗更能有效改善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17、胃蛋白酶原及免疫功能。

  • 标签: 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 气滞胃病颗粒联合叶酸 胃泌素17 胃蛋白酶原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长效干扰(IFN)α-2a联合大黄蛰虫丸对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抗病毒及抗纤维化治疗的效果。方法60例患者入院时随机分为A组(联合治疗组)、B组(长效干扰组),疗程均为72周,观察血清肝功生化指标、HBV-DNA、HBsAg、HBeAg的阴转情况以及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B超等指标。结果联合治疗组的血清肝功生化指标,HBV-DNA、HBsAg、HBeAg阴转率,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B超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长效干扰联合大黄蛰虫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肯定,安全性好,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生化、HBV-DNA的病毒抑制、HBsAg,HBeAg的阴转率、肝纤维化标志物、B超等指标均有改善作用,说明两药联合治疗具有改善肝硬化患者肝细胞代谢功能的作用,阻止病情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期。

  • 标签: 长效干扰素 大黄蛰虫丸 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E抗原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