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及产房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 2019 年 6 月 ~2019 年 12 月我方医院收治的 96 例会阴侧产妇 。其中 会阴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 34 例产妇为观察组,另外 会阴侧术后未 发生切口感染的 62 例产妇为对照组,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产妇切口感染数低于 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观察组 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明显高 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冲洗液温度对前列腺电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4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术后的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均用输液增温夹在冲洗管道距接尿管端10cm处进行持续加温1,将冲洗液的温度控制在33℃到37℃之间,然后持续3天进行冲洗,对照组使用未加温处理的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然后观察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堵管次数及出血的次数。结果在持续膀胱冲洗期间,观察组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堵管次数及出血的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加热温度为33℃到37℃的冲洗液可有效减少膀胱痉挛及出血的发生率,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前列腺电切术 冲洗液 温度 膀胱痉挛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及产房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 2019年 6月 ~2019年 12月我方医院收治的 96例 会阴侧产妇。其中会阴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34例产妇为观察组,另外会阴侧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 62例产妇为对照组,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产妇切口感染数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真空旋系统在乳腺良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一年内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240例,对所有患者均采取乳腺真空旋系统治疗,分析在疾病治疗后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血肿、感染、病灶残留)、复查结果。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检出良性234例,恶性6例,治疗后,1例患者发生血肿并发症,其余患者均为出现并发症;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月、12月的复查可见,2例恶性肿瘤患者采取乳腺单纯切除,4例患者用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均相对良好。结果: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治疗中用乳腺真空旋系统治疗可明显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减轻对身体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并发症发生率低,恶性肿瘤远期疗效均相对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真空旋切系统 乳腺肿瘤 良性 恶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肺康复对脑卒中气患者拔管的影响 。方法:以我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临床收治脑卒中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肺康复),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

  • 标签: 吞咽功能 肺康复 脑卒中 气切 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降低初产妇会阴侧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预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2年10月产科所接诊的30名初产妇为对象,均分2组,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麻醉方式,观察组采取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法,对照组采取非药物助产分娩镇痛,比较不同麻醉方式下两组患者的会阴侧率有关的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会阴侧率为6.7%,对照组患者的会阴侧率为33.3%,两组患者会阴侧率的比较,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产后2h出血量(173.25±30.68)ml,对照组患者的产后2h出血量为(224.19±46.15)ml,两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的比较,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产后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产后疼痛程度的比较,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初产妇的临床治疗中,在其分娩期间选取适合的麻醉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我院的研究证实,对其运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法,不仅降低了患者产后2h的出血量,还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产后疼痛感,显著降低了患者的会阴侧率,该麻醉方案是值得临床采用和推广的。

  • 标签: 初产妇 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 干预作用 会阴侧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膀胱肿瘤电术后膀胱痉挛中PDCA循环管理的干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2.1.1-2023.1.1间纳入的膀胱肿瘤电术后膀胱痉挛患者7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临床观察指标、术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临床观察指标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膀胱肿瘤电术后膀胱痉挛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改善预后效果,改善护理质量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膀胱肿瘤电切术 PDCA循环管理 膀胱痉挛 干预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乳腺微创旋手术治疗乳腺多发性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30例乳腺多发性肿块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乳腺微创旋手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疤痕长度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乳腺微创旋切手术 乳腺多发性肿块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微创旋手术在乳腺良性肿物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自我科2023.1-2023.8入院行手术治疗方案者中选出60例,常规开刀手术者纳入常规组,乳腺微创旋手术者纳入微创组,比较术后并发症、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瘢痕直径及临床指标。结果:常规组和微创组分别为患者满意度73.33%、96.67%;生活质量评分(78.37±3.85)分、(86.67±3.93)分,后者数据偏大;术后并发症出现率20%、0%;瘢痕直径(20.38±3.27)mm、(2.84±0.39)mm,及其临床指标后者数据较小,组间呈现统计学对比差异(P<0.05)。结论:乳腺微创手术在乳腺良性肿物中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与美观度较高。

  • 标签: 乳腺微创旋切手术 乳腺良性肿物 术后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讨论腹腔镜下小儿疝气修补中护理。方法通过统计2年内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小儿疝气修补治疗的4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同时中注意配合护理,术后观察患儿镇痛效果、SAS评分、SD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患儿疝气修补术后镇痛泵使用率为12.5%;术后患儿SAS评分及SDS评分分别为(11.76±1.59)分、(12.33±2.35)分;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8%。结论腹腔镜下小儿疝气修补期给予患儿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疼痛发生情况和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腹腔镜 疝气修补术 术中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的中护理配合方式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我院对77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对中护理配合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成了手术,中没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病例,平均手术时间(54.8±3.4)min,平均手术出血量(60~87±10.4)mL,共有5例患者术后有皮下气肿症状,针对性治疗后消失,患者平均住院(5.7±1.1)d。结论腹腔镜手术和传统手术不同,护理人员对腹腔镜的方法要熟悉,对步骤和流程熟练,术前调整仪器,中和医生进行配合,让手术能够顺利完成,避免意外,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提升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 标签: 腹腔镜 手术 术中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试管婴儿取卵及胚胎移植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所收治的52例试管婴儿取卵和胚胎移植患者,并采取随机分配方式,将患者均分成基护组和特护组两组,每组患者26例。对基护组的患者均采用基本护理模式,对特护组患者则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并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基护组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剖宫产中一并给予患者子宫肌瘤剔除的治疗价值。方法:病例选取自2020年10月~2022年5月我院,均为剖宫产中子宫肌瘤剔除患者25例,纳入观察组,另抽取同期剖宫产无子宫肌瘤产妇25例,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的围期指标、术后并发症率以及观察组的肌瘤病灶剔除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中失血量观察组长于/多于对照组P<0.05,而2组的术后24h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恶露干净时间等相比差异较小P>0.05;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8.00%、4.00%,P>0.05;观察组25例患者单发肌瘤共计19例、多发肌瘤共计6例;肌壁间肌瘤共计10例、浆膜下肌瘤共计14例、黏膜下肌瘤共计1例;肌瘤伴变性共计16例。结论:在剖宫产中一并实施子宫肌瘤剔除的安全性高,能够减少二次手术,具有可操作性。

  • 标签: 剖宫产 子宫肌瘤剔除术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