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在非典型结节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非典型结节病患者20例,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胸内淋巴结肿大15例,占75%,其中无肺部病灶仅胸内淋巴结肿大者7例,为仅有纵隔淋巴结肿大但肺门淋巴结无肿大者3例,以淋巴瘤误诊;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伴纵隔淋巴结2例,以纵隔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转移误诊。出现蛋壳样钙化,主要在肺门及前中纵隔分布,肿大淋巴结均<2.5cm2例,肿大淋巴结在增强后重度强化。有肺部病变14例,占70%,误诊12例,为60%误诊率,分别误诊断转移性肺癌和亚急性血型播散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伴胸腔积液。另外肺部病变和胸内淋巴结肿大者8例,纵隔淋巴结及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者3例,其中误诊为纵隔及肺转移1例。本组20例患者中,诊断为结节病5例,占25%。肺活检诊断8例,经纵隔淋巴结活检诊断5例,经实验室及临床诊断2例,在给予激素治疗后病情均缓解。结论结节病常被误诊为其它疾病,影像学表现多不典型,需在对胸部结节病的典型影像学进行掌握的同时,也应了解不典型影像学表现,与其它疾病作鉴别诊断,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病史行综合分析,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误诊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非典型结节病 螺旋CT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多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65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均采用多排螺旋CT进行检查诊断,观察并分析相关情况。结果经诊断,发现患者中有无动脉瘤2例,大脑前动脉8例,大脑中动脉9例,大脑后动脉10例,前交通动脉16例,胼缘动脉11例,椎基底动脉8例;经临床检查确认确诊60(92.31%)例、误诊4(6.15%)例,漏诊1(1.54%)例;患者疼痛评分(0.12±0.04)分,躯体化评分(1.03±0.11)分,焦虑评分(1.14±0.27)分,抑郁评分(0.13±0.18)分。结论多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多排螺旋CT 颅内动脉瘤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充气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在诊断结肠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纤维结肠镜证实的39例结肠肿瘤患者,均行腹部常规CT扫描和结肠充气MSCT增强扫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肠充气MSCT检查对结肠肿瘤的检出率(84.6%)显著高于常规CT检查(15.3%);结肠充气MSCT与纤维结肠镜对肿瘤侵犯浆膜外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肠充气MSCT对肿瘤的周围组织侵犯、淋巴结及远处脏器的转移情况能清楚显示。结论结肠充气MSCT检查不仅能检出较小病灶,而且还能显示病变大小、侵犯范围、周围淋巴结及远处脏器的转移情况,在结肠肿瘤的诊断中具有自身的优势,为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依据。

  • 标签: 结肠充气 多层螺旋CT 结肠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65例小肝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小肝癌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结果门脉期检出71个病灶,检出率为81.61%,延迟期检出76个病灶,检出率为87.36%,总检出率为100%。动脉期增强扫描,87个小肺癌病灶中,80个(91.95%)为高密度,在门静脉期65个(74.71%)为低密度,在延迟期76个(87.36%)为低密度。结论16层螺旋CT对小肝癌患者进行多期增强扫描,可准确反映小肝癌的强化特点,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16层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 小肝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脉易损斑块应用双源螺旋CT诊断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冠脉易损斑块患者共92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组,给予双源螺旋CT诊断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冠脉造影诊断检查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46例患者。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得出病变支数对比,观察组诊断病变支数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检出病变血管狭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采用双源螺旋CT诊断冠脉易损斑块的应用价值较高,方案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双源螺旋CT 冠脉易损斑块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老年人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从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这一年的期间里共对40例疑诊成肺栓塞的老年患者进行螺旋CT肺血管造影、二维重建、三维重建以及多平面重建,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的40例老年人肺栓塞患者中,确诊是肺栓塞的患者是28例,所占的比例是70%,其中累及肺动脉共计520支。通过螺旋CT肺血管造影所确诊的肺栓塞患者是25例,所占的比例是62.5%。结论对于老年人肺栓塞患者来说,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其正确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螺旋CT肺血管造影 老年人 肺栓塞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诊断阑尾炎对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03-2023.03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为阑尾炎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诊断,对其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126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结果确诊,螺旋CT检查的准确性为123(97.62%)、漏诊率为3(2.38%),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为单纯性阑尾炎44(95.65%)、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8(97.44%)、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7(100.00%)、阑尾粪石嵌顿17(100.00%)。螺旋CT与手术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阑尾炎诊断中,采用螺旋CT诊断准确率较高,且操作方便,有重要诊断价值。

  • 标签: 阑尾炎 螺旋CT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CU)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14C尿素呼气实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研究组,52例)及健康对照者(对照组,52例)的HP阳性率,比较两组Hp阳性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无论用14C尿素呼气实验或者ELISA法检测研究组与对照组的Hp检测结果都表明,研究组感染Hp阳性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HP感染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幽门螺旋杆菌 14C尿素呼气实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科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16层螺旋CT横断扫描,获得原始横断面图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曲面重建法(CPR)技术重建局部组织和器官的二维及三维图像。结果局部组织和器官实现了多个观察面,得到了立体的、接近解剖的、仿真的、更形象、更直观的影像学信息,充分的满足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的需求。结论16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外伤中有很高的价值。

  • 标签: 16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MPR CPR VRT MIP VI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与多层螺旋CT联用诊断胰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超声,MSCT以及超声联合MSCT检查,比较分析不同诊断方式对患者的检查情况;结果MSCT组诊断的确诊率显著高于超声组,联合组显著高于超声组和MSCT组;MSCT组诊断的误诊或漏诊率显著低于超声组,联合组显著低于超声组和MSCT组,组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和扫描仪CT检查具有不同的优点,二者联用能够提高胰腺癌确诊率,在临床诊断中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 多层螺旋CT 胰腺癌 影像学表现
  • 简介:目的探讨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5例肺内病变患者行低剂量CT引导经皮肺穿剌活检,回顾性总结低剂量CT引导经皮肺穿剌活检的技术要点及诊断价值。结果穿刺成功率100%,诊断准确率97.5%,恶性肿瘤诊断率87.5%,并发症发生率10.5%。结论CT引导经皮肺穿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低剂量CT引导 穿刺 活检 肺病变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51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肠梗阻患者的CT资料,判断肠梗阻并确定肠梗阻的原因、部位以及性质,探讨肠梗阻检查的最佳方法。

  • 标签: 肠梗阻 多层螺旋CT 体层摄影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对比多层螺旋CT与常规CT诊断颅底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颅脑外伤后疑为颅底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予以62例患者常规CT和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其中,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为观察组,常规CT扫描诊断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扫描诊断结果。结果经过扫描后,观察组患者中显示骨折人数(55例)明显高于参照组(2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中显示出现颅前窝骨折30例,颅中窝骨折20例,颅后窝骨折5例,参照组患者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颅后窝骨折分别为15、8、2例。结论在诊断颅底骨折上,多层螺旋CT扫描比常规CT扫描的影像学诊断更为明显,多层螺旋CT扫描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具有大力推广应用意义。

  • 标签: 颅底骨折 多层螺旋CT 常规CT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16层螺旋CT头颈CTA采用两种不同螺距层厚增强扫描的比较。方法观察分析82例行头颈CTA检查使用两种不同螺距层厚做增强扫描,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出差异性。结果采用Pitch调为1.015,层厚0.125mm,转速调整为0.5s/转,扫描时间为缩短为5.24比常规Pitch为0.891,层厚为5mm,图像清晰,射线量少,扫描时间短。结论16层螺旋CT采用宽螺距薄层扫描,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射线量少。

  • 标签: 16层螺旋CT 血管成像CTA 薄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HIE的CT表现,并进行CT分度。结果HIE在CT图像上的主要征象包括脑白质密度局灶性或弥漫性降低,灰白质分界不清,常伴颅内出血。本组病例中,轻度l1例,中度9例,重度2例。结论CT能对HIE作出早期诊断和分度,能对颅内出血作出定性和定量诊断,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用安胃饮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119例,与西药奥美拉唑,果胶铋,阿莫西林治疗59例作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对照组总有效率83%。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安胃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的应用技术及其价值。方法经肘静脉高压注射器注射,采用智能CTA扫描程序,探测主动脉层面造影剂浓度触发启动扫描,将数据导入CTA软件包进行MPR、MIP、CPR及VR血管成像重建。结果主动脉CTA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例,主动脉瘤4例,双下腔静脉并盆腔动静脉瘘1例,主动脉血栓与钙化斑块6例,一侧椎动脉狭小/狭窄8例,椎动脉变异3例,脑血管畸形1例,脑血管变异2例,正常主动脉﹑椎动脉及脑血管属支11例。结论16层螺旋CT的亚mm层厚、0.42秒/圈的速度、覆盖范围大的扫描,加上软件包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在血管病变的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所获得的血管图像有替代有创性DSA的趋势,将成为血管性疾病中一种无创而且安全的检查方法。

  • 标签: 16层螺旋CT 血管成像(CTA)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结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57例肺结节疾病患者,将其X线与螺旋CT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螺旋CT的诊断价值,指导临床医技实践。结果57例肺结节患者经螺旋CT诊断,特异性达91.22%,假性率仅为3.50%。结论螺旋CT扫描在肺结节诊断中具有快速、高效、准确率高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肺结节 螺旋CT 诊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