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肿瘤样病变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收治的80例肝脏肿瘤样病变患者CT动脉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对肝动脉期、门静脉期以及延迟期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在本组80例肝脏肿瘤样病变患者中,有46例患者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有21例患者诊断为肝血管癌,有12例患者诊断为肝转移性肿瘤,有1例诊断为肝脓肿。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与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是检测肝脏肿瘤样病变的重要检查方式之一。

  • 标签: 肝脏肿瘤样病变 CT动态增强扫描 诊断价值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最多发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和生命,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人死于乳腺癌,无论在高发区还是低发区,乳腺癌发病率均以5%~20%的不同速度上升。

  • 标签: 乳腺癌 动态增强MRI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超声影像和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患者和甲状腺健康者各65例,对其进行拍摄超声影像图和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组织学研究,并从甲状腺形态、腺体的血流分级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甲状腺肿大,血流分级增加,低回声,可以合并多种疾病。病理特征主要为腺体肿大、淋巴细胞侵润;淋巴滤泡形成;滤泡增生;间质内纤维组织增生。结论合并有结节时,良性结节为回声高、钙化少。恶性结节以PTC为主,为低回声、血流增加、钙化、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病理特征淋巴细胞浸润降低,滤泡萎缩,纤维组织增生,滤泡间出现无数微小结节。

  • 标签: 桥本甲状腺炎 甲状腺结节 超声影像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在乳腺肿瘤的诊断中,影像学检查为临床常用手段,而在当下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升级,如 PET/CT、 SPECT/CT在临床广泛应用,及 PET/MRI的研发成功,使得乳腺肿瘤的诊断效能大大提高,为此,多模态影像技术的发展备受重视。

  • 标签: PET/CT SPECT/CT PET/MRI 分子影像 图像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影像技术是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诊断中的重要工具,可为各临床科室医师的诊断提供直接的影像,有助于医师对患者病情的更精准的判断。其技术方面的改进必然能够使患者的疾病得以更为清晰的显示,同时也提高临床的诊断准确率。本文就医学影像技术方面的实际应用予以了分析,就医学影像技术方面的实际技术改进进行了阐述,并在影像设备实际应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医学影像技术改进的实践途径,将为我国医学影像技术方面的实际应用和技术改进能力的提升提供基础参考。

  • 标签: 影像技术 实际应用 技术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影像的孤立性肺结节识别与分析。方法回顾2008年6月~2011年5月间,确诊为孤立性肺结节的患者,对这些患者的病症在CT影像中的表现,对孤立性肺结节进行识别和探讨。结果孤立性肺结节在CT影像中表现为毛刺、分叶征、CT晕征、钙化、空洞症、血管集束征以及孤立性肺结节的位置。结论CT影像对肺结节的识别和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孤立性结节 CT影像 识别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影像观察在诊断泌尿系结石的应用价值,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泌尿系结石的患者资料,总结其X线检查结果、B超检查结果和CT检查结果,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X线腹部平片可显示出泌尿系结石的致密影,并能过对结石的大小、形状及成分进行判断。B超能够有效诊断泌尿系结石的肾积水情况、肾脏实质、寻找病因等。CT检查不会受肠道内气体的干扰,可获得高分辨率的图像。结论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并进行综合判断,以更好地诊断泌尿系结石的情况。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影像学分析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是肝细胞癌非手术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手段,能提高肝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准确的评价肝细胞癌TACE联合RFA术后疗效,对下一步制定治疗方案、把握治疗时机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不同影像学方法对TACE联合RFA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评价,同时比较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点与不足,为临床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把握治疗时机,提供充分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肝细胞癌 栓塞 射频消融 医学影像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腔隙性脑梗死(LI)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影像学检测结果对LI个体化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连续收集我院收治的LI患者100例,完善头部核磁共振(MRI)检查,包括常规MRI序列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分析其影像特点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本组LI患者合并存在血管周围间隙46例(其中间隙扩大10例);存在脑白质疏松54例;存在微出血31例(SWI阳性31例,T2*WI阳性仅13例)。LI可合并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白质疏松、脑微出血等;SWI对合并脑微出血的检出率高于常规MRI。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磁敏感加权成像 血管周围间隙打一大 自质疏松 脑微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影像诊断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调查。方法抽选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CT影像检查,将患者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调查CT影像诊断的准确率。结果CT影像诊断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者24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6例,明确诊断人数30例,手术病例诊断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患者25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7例,明确诊断人数32例。CT影像诊断率为93.75%,手术病理诊断率为100.0%,CT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2.06。结论CT影像诊断在急性胰腺炎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CT影像 急性胰腺炎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B超诊断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08年3月至2012年2月初诊断为泌尿系结石的住院50例患者,所有患者首先需进行B超的检查,查看是否存在有结石以及结石的部位做出相关的判,并观察对其他相关的项目的检查结果和手术治疗的结果,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符合率是采用分类统计和B超检查对比以及其他检查的方法。结果通过临床的诊治结果得出,70例的出诊患者中60为泌尿系结石,B超的诊断符合率为83.33%,在经过B超的检查符合率对比中,肾结石率为最高,其次为尿道结石与膀胱结石,最低率的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结论在诊断泌尿系结石中,采用B超检查具有便捷、简单以及精确的特征,在泌尿系结石的临床中可优先考虑次方法。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诊断 B超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工智能的发展为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尤为广泛。人工智能的医学影像技术为医学疾病的探查带来了新的技术,在对病人的诊断上有着巨大的优势。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在医学方面的作用发挥将会越来越明显。但是随着人工智能优势的不断凸显,其在医学发展中的问题也逐步产生,这些挑战势必会影响到人工智能在医学中的发展。本文通过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应用中现实情况的分析,总结了如今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应用中的挑战,希望能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人工智能 医学影像 应用 挑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胸部结节病的CT影像诊断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胸部结节病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经活检病理证实(15例)或临床治疗后观察符合诊断标准(5例)的20例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结果该研究病例中90%患者胸部CT表现为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60%表现为肺内结节影,20%表现为肺纤维化改变,15%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0%表现为胸膜改变,15%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10%表现为磨玻璃影,5%表现为肺实变。结论胸部结节病CT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性及演变规律,有助于提高对胸部结节病诊断正确率。

  • 标签: 胸部结节 CT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X线平片,泌尿系静脉造影是一种简便、经济、准确的方法,不仅能确定结石存在是否,而且能对结石具体位置、形状、大小、数目、化学成份是否引起积水以及再作进一步的检查提供宝贵意见。

  • 标签: X线泌尿系摄片 结石 肾积水
  • 简介:摘要股骨头坏死是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股骨头坏死是一个致残率高的一种疾病,也是临床的常见病,本文对影像学技术在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影像学技术 检查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胸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在普通胸片及高分辨率CT上的常见的征象。方法对72名临床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行普通胸片及高分辨率CT扫描,并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专家采用盲法读片,分析其征象。结果72名患者中,60名普通胸片有异常;高分辨率CT有68例异常。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在普通胸片上主要变现为间质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小结节病灶及胸膜病变,高分辨率CT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性变,以小叶间隔增厚、气管壁增厚常见。CT的检出率要高于胸片。

  • 标签: 关节炎 类风湿 胸部疾病 X线计算机成像
  • 作者: 萧源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妇孺医院四川南充637000)【中图分类号】R18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160-02小儿急性肠套叠与肠梗阻都是儿科的常见病症,而且这些年,发病率有所升高的趋势,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响,降低生活质量,儿童健康成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早期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与肠梗阻,至关重要。其中,腹部DR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什么是DR技术?DR(DigitalRadiography)指的是一种在计算机控制下直接进行数字化X线摄影的新技术,换言之,借助非晶硅平板探测器,将穿透人体的X线信息转化成数字信号,并且通过计算机重建图像,进行一系列图像后处理。DR系统的构成要素多,如系统控制器、影像监示器、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影像处理工作站、X线发生装置等。DR系统,采用数字技术,可根据临床需要,对图像进行不同的后处理,如图像自动处理技术,边缘增强清晰技术等。DR系统已经打破了传统X图像的观念,实现了由模拟X线图像到数字化X图像的转变,和CR(ComputedRadiography)系统比较,优势明显。小儿急性肠套叠医学上,将一段肠管套入临近的肠腔中,称之为肠套叠。一般情况下,急性肠套叠多发生在4-10个月儿童中,然而,慢性肠套叠在儿童与成人中均容易发生。病因:(1)饮食性质及规律发生变化;(2)肠道炎性病变;(3)肠寄生虫以及毒素的刺激作用;(4)伴有神经肌肉运动不协调疾病或者倾向者;(5)腺病毒感染者;(6)年龄稍大儿童中,个别与肠息肉、肠重复畸型、梅克尔憩室等因素有关。分型:仅仅一段肠管套叠,称之为单套叠,套入的肠管再套入值另一相邻肠管,称为复套叠,复套叠在临床较少见。根据套叠的部位,可分成回盲部套叠(回肠套入结肠)、小肠套叠(小肠套入小肠)、结肠套叠(结肠套入结肠)等类型。临床表现:大部分病人以腹痛、呕吐、血便以及腹部包块等症状为显著表现。小儿肠梗阻肠梗阻,是指肠管内或者肠管外的病变导致肠内容物难以通过障碍。病因与分类:根据病因,可将肠梗阻分成两类。一是机械性肠梗阻,常见病因包括肠狭窄、肠闭锁、肠粘连、肠套叠、肠扭转、肠肿瘤等;二是功能性肠梗阻,常见病因包括消化不良、肺炎、肠炎、腹膜炎、败血症、腹部手术等导致肠麻痹所致。临床表现:一旦发生肠梗阻,肠内容物由于堵塞,引起肠管蠕动紊乱,患儿可能出现腹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深度探析MRI影像在椎管内占位诊断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以供我国各大医疗机构借鉴。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接收入院的椎管内占位患者,共计46例来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选取MIR诊断法以及CT诊断法,分别对本次选取的46例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全面剖析两种诊断法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中,无1例患者出现误诊以及漏诊的问题,诊断准确率高达100%。对照组中,出现误诊问题的患者,共计7例;无1例出现漏诊问题。本组诊断的准确率为86.96%,显著低于研究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椎管内占位诊断中,行MIR影像诊断,可显著提升诊断的准确率,具有非常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诊断价值 椎管内占位 CT诊断法 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