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关节镜下半月损伤修复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的6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半月损伤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疼痛评分、膝关节评分;干预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萎缩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膝关节评分比较(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萎缩程度比较(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月损伤患者通过关节镜手术治疗期间,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关节镜修复术 半月板损伤 围术期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是在运动中容易遭受损伤的关节之一。训练不当或过度更容易损伤膝关节,常见的膝部运动创伤多发生于半月、侧副韧带、交叉韧带及髌骨等。半月损伤后症状明显,影响正常教学、训练和比赛,同时会对运动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个别患者甚至因此过早地结束运动生命。目前国内外运动医学界普遍采用针灸推拿、药物与理疗、关节镜手术及术后康复训练等治疗本病,本文就治疗效果的问题做了一些观察与探讨。

  • 标签: 半月板 关节镜 运动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旁正中小切口半椎入路显微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为对象,患者均实施旁正中小切口半椎入路显微切除,观察和分析患者的预后。结果8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病灶全部切除,随访显示80例患者脊髓损伤功能恢复正常,2例脊髓损伤功能有所改善。术后均无患者出现运动障碍以及脊柱畸形。结论采用旁正中小切口半椎入路显微对髓外硬膜外下肿瘤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微创性,缩短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值得普及和应用。

  • 标签: 旁正中小切口 半椎板入路 显微切除 髓外硬膜下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锁定接骨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无松动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接诊12例行膝关节置换术后无松动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例患者采用解剖锁定接骨治疗,作为观察组;6例患者采用DCS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的膝关节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锁定接骨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无松动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解剖锁定接骨板 膝关节置换术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半月损伤行膝关节镜术应用程序化护理干预对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40例半月损伤行膝关节镜术患者,依据数字盲选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参照组40.00%,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时、康复2月后观察组膝关节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月损伤行膝关节镜术应用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术后康复有积极影响,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膝关节功能快速康复,值得应用。

  • 标签: 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镜术 程序化护理 康复效果
  • 简介:含氯制剂是目前我国最常用的一种化学消毒剂.次氯酸钠则是含氯制剂中转为常见的一种。本文对网格式电极钛次氯酸钠发生器产生的液体消毒效果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钛板 消毒效果 结果报告 化学消毒剂 次氯酸钠 发生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侧椎切除,保留对侧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复位椎间、峡部、小关节植骨融合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腰椎滑脱症并峡部断裂36例,男22,女14例,年龄平均47岁(35~76岁),均采用“一侧椎切除,保留对侧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复位椎间、峡部、小关节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18个月(12~24个月),椎间植骨融合标准参照FDA推荐的Simmons法,36例手术后3~6个月全部骨性融合。术前腰背部疼痛VAs评分为8.5±0.4分,术后腰背部疼痛VAS评分为1.1±0.2分。结论一侧椎切除,保留对侧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复位椎间、峡部、小关节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并双侧峡部断裂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峡部断裂 植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颈椎前路Cage植骨融合与椎间植骨钛固定治疗颈椎体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名,术前X片、CT及MRI排除骨折、脱位以及椎管内肿瘤。随机分成两组,A组18例(Cage组),B组17例(钛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时间、临床疗效。结果A组与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JOA评分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术式Odom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良率高。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Cage植骨融合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不需取髂骨,但融合时间长。椎间植骨融合钛固定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需取髂骨,但融合时间短。两种术式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高。

  • 标签: 颈椎间盘 Cage 植骨融合 钛板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对老年性骨关节炎半月不同类型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为半月损伤患者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老龄半月损伤患者220例,依据患者的临床病症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缝合或切除进行关节镜手术,通过对比应用缝合及切除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等结果来评价关节镜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此外,通过对患者临床不同关节撕裂类型术后优良率的对比以及术后随访进一步评估影响关节镜手术临床疗效潜在因素。结果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后,缝合与切除手术方式的术后lysholm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纵行撕裂术后优良率最佳,达到91.1%,变异型撕裂术后优良率最差,为73.2%,不同撕裂类型的术后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种治疗方式患者的IL-1、IL-2、TNF-α等炎性因子浓度均有所下降,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及切除两种治疗方式对内侧半月损伤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及炎性因子表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下缝合或者切除方式对老年性骨关节炎半月损伤患者治疗效果大致相同,半月损伤的术后优良率与损伤类型相关。

  • 标签: 关节镜 半月板 老龄患者 撕裂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人工椎体加自锁钛内固定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方法本组均采用颈椎前路减压n-HA/PA66人工椎体植骨融合自锁钛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随访7个月~2年,平均13个月,影像学资料显示植入体3~4个月愈合,重建椎体高度无降低,术后神经损伤不同程度恢复,优良率达89.2%。结论n-HA/PA66人工椎体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结构,能与椎体愈合,达到有效重建椎体结构的作用;自锁钛内固定有效防止了人工椎体脱落、骨不连接及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提高植骨融合率1,重建颈椎的稳定性。

  • 标签: n-HA/PA66人工椎体 自锁钛板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减压 植骨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CPS)固定与椎成形术联合治疗不稳定性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方法对20例CSM患者应用颈椎CPS固定与椎成形术联合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及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本组JOA神经功能分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优6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00%。结论颈椎CPS固定与椎成形术联合治疗CSM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加强颈椎功能,调整神经功能状态。

  • 标签: 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 椎板成形术 不稳定 脊髓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肱骨近端联合腓骨植骨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伴踝关节畸形的疗效。方法对10例创伤性踝关节炎伴踝关节畸形的患者采用肱骨近端联合腓骨植骨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8±1.7)个月。术后1个月患者足踝部畸形有所纠正,疼痛得以缓解或消失,植骨均融合。按AOFAS足踝功能评价系统评分,术前平均(40.3±1.5)分,术后平均(73.6±2.1)分。结论运用肱骨近端联合腓骨植骨行踝关节融合术,能有效治疗患者病痛。

  • 标签: 踝关节融合术 踝关节炎 肱骨近端板 植骨 踝关节畸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股骨外侧髁环锯取骨法与传统髂骨翼外侧取骨法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缺损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4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缺损患者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行股骨外侧髁环锯取骨法治疗,对照组行传统髂骨翼外侧取骨法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59.09%),两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外侧髁环锯取骨法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缺损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股骨外侧髁环锯取骨法 传统髂骨翼外侧板取骨法 胫骨平台骨折 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