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色日地区冰海杂砾岩产于砂泥质为主的陆缘碎屑岩段中,累积出露厚度325m,沉积于浅海环境。该段顶部化石生物组合指示其沉积于早二叠世阿丁斯克期的冷水型海洋环境。岩层地质构造特征,与同层位产出的冷水型生物群为冰海杂砾岩的成因提供了证据,指示其形成于冰川作用下,由冰筏搬运的海相沉积。通过收集资料对比,确定其在近似冰期南半球15°~35°的古纬度范围内,环境平均水温0~10℃。在陆内裂谷或被动陆缘裂谷形成的广阔岛块、谷槽相间的构造古地理格局下,冰筏携带基底砾石,在赤道洋流作用等因素影响下,在消融以后,下落至色日地区浅海环境中,与砂泥质、砂质基质一同沉积形成冰海杂砾岩层。

  • 标签: 冰海杂砾岩 冈瓦纳相 沉积环境 色日绒
  • 简介:为了解天山中新生代再造山过程的历史演化,沿横穿天山的乌鲁木齐—库尔勒公路采集了沉积岩、变质岩、花岗岩等7个样品,用作天山山体隆升和热历史演化研究.通过对样品中磷灰石裂变径迹的测年,获得7个样品的裂变径迹中心年龄,范围为(78.0±4.5)~(31.8±2.5)Ma;继之,在计算机上对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定数据进行了热历史模拟,获得了隆升-冷却演化过程的新认识.裂变径迹的年龄数据和热模拟结果表明:天山造山带的中、新生代造山活动并非是整体统—抬升的过程.表现为中新世之前山体北侧先隆升、南侧后隆升的演化规律,山体隆升从北向南逐渐推进.到中新世晚期,才表现为整体抬升过程.通过磷灰石-锆石矿物对计算以及热模拟的结果,获得了各隆升阶段的视隆升速率,发现自晚白垩世晚期以来,视隆升速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 标签: 天山 中、新生代 磷灰石 裂变径迹 隆升-剥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