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四川大学档案馆中收藏有诸多近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与郑德坤的往来书信,内容多谈及近代历史学、考古学、学术出版、研究机构交流等内容,是研究中国近代学术史的珍贵文献资料。

  • 标签: 中国近代学术史 信函 学者 历史学家 考古学家 四川大学
  • 简介:2014年3月2819.“工·课——黄阳作品展”在本馆开幕。本馆馆长吕章申、外交学院院长赵进军、台北市立美术馆馆长黄海鸣、墨斋画廊艺术总监林似竹等出席开幕式.陈履生副馆长、黄海鸣馆长.林似竹女士和艺术家黄阳先后致辞。吕章申馆长宣布展览开幕。

  • 标签: 作品展 副馆长 外交学院 艺术总监 美术馆 台北市
  • 简介:上世纪40年代初,爱国实业家赵雁秋先生收藏了清末重臣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署皖南道姚体备的一批信札,其书写时间为成丰十年十二月至同治元年三月(1861年1月-1862年4月),时值湘军、太平军“安庆之战”及皖南拉锯战的关键时期,札中多涉湘军在皖南的军事部署、军饷筹措及安庆战况密报等机密。其书写大多纵横急就、妙契自然,寓性情、襟度、风格于楮墨之中,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 标签: 曾国藩 左宗棠 姚体备 湘军 太平军 清代信札
  • 简介:1915年9月,孙中山与元配夫人卢慕贞离婚,并于同年10月25日与宋庆龄结婚。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珍藏了六封孙中山与卢慕贞离婚后写给卢慕贞的信函。笔者介绍了这些信函的内容,考订了寄发地点、时间,分析了他们相互的情感。

  • 标签: 孙中山 卢慕贞 信函 考订
  • 简介:胡适顾颉刚书信两通,分别载《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1928年2月7日第二集第十五期和1927年12月27日第一集第九期,为此前诸胡适书信集所未收.经考订,此二信的撰写时间分别是1926年10月29日和12月26日.两信内容涉及敦煌学、中国文学史、蒙元史等诸多方面,是极为重要的近代学术史料.

  • 标签: 胡适 顾颉刚 书信时间 敦煌
  • 简介:致书和籍是汉简中的一类重要的文书,目前对它的研究尚未取得一的意见。本文认为作为通关文书的致书或籍是津关收到的有关门部门对所管过关人员的情况通报,或是事先对过关人员过关时的登记,是他们检验、放行的凭证,符传与致书并用,津关案验符传与致书的记载无差,方得出入。

  • 标签: 秦汉简牍 致籍 津关
  • 简介: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季宗元札》是其早年书法真迹,研究者对其书写年代说法不一,以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说影响较大。信札内容反映的官职任满待迁及日常政务繁冗、督责严苛等现象,对比元朝官员任期和职权来分析,符合赵孟頫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任职兵部郎中时的实际情况。信札中提到赵孟頫获见大量唐宋绘画名作,也应是在大都任上才有此机会。故此,《季宗元札》书写年代应为至元二十七年。

  • 标签: 赵孟頫 致季宗元札 圆座署事 大都
  • 简介:<正>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爆发以后,袁世凯利用时机,重行登台。十月三十一日离彰德抵信阳接管对付革命党的前线军权,布置对武汉的猖狂反扑。十一月一日,他又被授为内阁总理大臣,于十三日回到北京,从清政府手中接过了军政大权。但是,革命的烈火是扑灭不了的。从武昌起义到十一月底,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拥护共和。各地向袁世凯告警求援的函电,接连不断。这里共辑录了二十二篇资料,虽不全面,但基本上能够反映出在革命风暴前面清王朝统治势力土崩瓦解的情况。这一片告警、求援、索饷的呼声,弄得

  • 标签: 袁世凯 武昌起义 清政府 函电 告警 内阁总理大臣
  • 简介:为了科学评价照明光源对黄色植物染料染色丝绸的褪色影响,也为了给博物馆此类丝绸文物展陈的照明设计提供合理化建议,通过设计光照老化实验的方法模拟丝绸文物的光老化过程,研究了卤素灯、荧光灯及LED对黄檗、槐米等黄色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样品的褪色影响。结合色差分析,从染料耐光牢度、样品反射光谱及光源发射光谱等多个角度对染色丝绸的褪色进行了分析。借助液相色谱分析了光老化前后染料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含蓝光能量高的荧光灯和LED对黄色染料的损伤严重,蓝光能量少的卤素灯影响较小;色谱分析确定了染料的光老化前后的有效成分,推测了光老化反应的褪色机理。

  • 标签: 丝绸 黄檗染料 槐米染料 光老化
  • 简介:目前,我们的一些博物馆、纪念馆面临着一个观众稀少的问题,有的甚至到了门可罗雀的地步。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曾对北宋故都开封市博物馆作过一个跟踪调查,发现平常每天只有三五十人光顾这座著名的博物馆,一些开封市民一辈子都没有去过这个近在咫尺的博物馆,也不知道博物馆是一个或者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所。一些纪念馆的情况也如此,除了春秋游、纪念节日有一些学生或其他集体观众来参观外,其他时间观众就稀少。人们情愿花多的钱逛公园、游动物园、著名旅游景点,也不愿花少的钱去参观博物馆、纪念馆。

  • 标签: 博物馆 创新精神 管理体制 文物展览工作
  • 简介:推伦布道,兴文教──行唐县文庙大成殿调查记王素芳,聂金鹿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史学家。他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始祖,世界文化史中一位伟大的历史...

  • 标签: 大成殿 行唐县 祭祀孔子 孔庙 文庙 公元前
  • 简介:胡适是20世纪中国享有国际声誉的知识分子和社会活动家之一。1948年国共两党围绕中国的命运展开殊死决战之时,长期奉行走非政治的文化思想救国路线的胡适却在这年春天因蒋介石故作姿态的提议成为总统参选人,从而被推上政治前台,成为社会各界更加关注的人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对《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中收录的文化汉奸陈器伯胡适十通书信的释读,不仅可以考察这一时期胡适在面对政治抉择时的复杂心路,而且可以了解胡适对文化汉奸持宽容态度所折射的个人性格,还可以窥测出文化汉奸在抗战胜利后的命运与境地。

  • 标签: 胡适 陈器伯 文化汉奸 书信
  • 简介: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是探测和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物联网的重要感知器件,因此测控技术成为物联网的核心基础技术。本研究首先介绍了测控技术与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关系;然后通过分析测控技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面临着的巨大挑战,提出基于物联网的文化遗产保护的多项关键测控技术;最后结合测控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典型应用,给出了关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物联网建设的若干建议。

  • 标签: 物联网 传感器 测量和控制 文化遗产保护
  • 简介:<正>楚文化的研究,一直是我省社会科学中一项重大课题,时至今日业已发展而为楚史、楚文学艺术、楚国科技乃至于楚人哲学思想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但是楚文化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解决还主要依赖于考古学,因此考古工作的如何进行,直接关系到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就此,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先生再三强调: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早期楚文化问题的关键在于考古基础工作的普遍开展。九月十日,邹衡先生在出席第六届楚文化研究会之后,又赶赴襄樊地区考察工作,在两天的时间内连续参观了襄樊、宜城几处周代遗址的出土器物。在此之前,邹先生在1982和

  • 标签: 早期楚文化 考古学家 邹衡 考古工作 出土器物 襄樊
  • 简介:我国博物馆学专家苏东海先生提出: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文博事业也应该实现两个转变:一、实现现代化,从旧的管理模式向现代文博事业转变;二、实现社会化,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向社会充分开放转变.①

  • 标签: 博物馆 文博事业 现代文 两个转变 先生 社会化
  • 简介:文物博物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思想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当前,文物博物馆工作存在的许多问题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文博队伍在数量上、质量上都与事业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加强队伍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 标签: 文物博物馆 文博 干部工作 培训中心 专业知识 专业培训
  • 简介:6月28日,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我国苏州召开,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贺辞。胡锦涛同志的贺辞高度概括了保护世界遗产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崇高责任,是实现人类文明延续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造福人类的千秋功业;深入阐述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认真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指出了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的一个基本特征,加强文明对话,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

  • 标签: 世界遗产 中国 文化保护 国际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