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耶鲁大学法学院的布鲁斯·阿克曼教授将法律的经济学方法描绘为“20世纪法学中最重要的发展”。的确,经济学已经改变了法律问题的性质、对法律规则和制度的一般理解甚至法律实践。一般地,我们能说经济学提供了一个行为理论以预测人们如何对法律的变化作出反应。这一理论胜过直觉,正如科学胜过常识。因此,包括“人力”、“资本”和“利润”等在内的投入成本、产出效率、交易公平、配置资源等就成了经济学切入法律问题的作业面,

  • 标签: 法律经济学 配置资源 社会变迁 清代中叶 解读 法律问题
  • 简介:编者按: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一部蕴含和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

  • 标签: 国民经济恢复 工作访 恢复工作
  • 简介:21世纪被公认为知识经济世纪。作为世纪经济新增长点的服务业和国际服务贸易,在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作用下已呈现出产业结构服务经济化、贸易结构的技术知识密集化、贸易竞争的信息比较优势化、贸易政策的进一步自由化以及贸易地区分布的不平衡化等新趋势。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服务贸易的新趋势,充分挖掘我国服务贸易潜力,培育我国服务贸易的新增长点,必须采取新的对策。

  • 标签: 知识经济 国际服务贸易 发展趋势
  • 简介:大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景秀丽,民风纯朴。县内有非常丰富而独特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近几年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增强,有力地支持旅游和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对外推介宣传等基础性工作,并深化体制改革,在产业的深度开发、品牌打造、发挥效益等方面大作文章,使旅游和文化产业得到较好发展。

  • 标签: 自然旅游资源 文化产业 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综合实力 基础设施建设 体制改革
  • 简介:20世纪初期,近代天津手工业中发生的学徒潜逃现象比较普遍。近代市场冲击下学徒制度的异变是这一现象产生的制度性因素,其直接原因则大体可分为利益驱使和躲避风险两类。学徒的大量外逃,给天津手工业带来了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面对学徒潜逃,天津手工业界主动采取措施,但效果并不显著。传统的对学徒的制度性约束渐趋失效,而公权力对学徒潜逃及追责的态度却十分的谨慎。学徒潜逃折射出近代市场经济冲击下学徒制度在传统习惯与国家法律或权力夹缝之中的窘态。

  • 标签: 天津 手工业 学徒制度 学徒潜逃
  • 简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生态和经济的关系方面有着独到的理论洞见。“物质变换”的生态经济系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也是生产方式绿色化的经济理论前提;生态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也是生产方式绿色化的根本经济理论依据;循环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具体理论形态,也是生产方式绿色化的主要理论模式。传统经济学判断具有片面性,政治经济学需要弥补传统经济学在这方面的缺陷。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应该是符合生态要求经济学。

  • 标签: 生产方式绿色化 物质变换 生态价值理论 循环经济理论
  • 简介:母系社会,中国北方满-通古斯语族~(1)盛行渔猎经济,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晚期出现畜牧业及行业分工,生产关系表现为"集体"形式;父系社会,满-通古斯语族渔猎、畜牧业与农业经济并存,进入铜、铁、石并用时代,并萌生了私有制;阶级社会,满-通古斯语族经济形式由以渔猎为主转向农业,养殖的动物成为劳动的重要帮手,社会分工更加细化,私有制确立。

  • 标签: 神话 中国北方满-通古斯语族 经济制度
  • 简介:顾翊群,字季高,民国时期金融家、银行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上海金融界任职。1933—1934年受国防设计委员会委派赴欧洲考察币制与金融改革等事宜,1936年在广东任职。此组史料选自馆藏资源委员会档案,辑录了顾翊群在1933年至1937年间与资源委员会副主任钱昌照的来往函件,就国际金融形势、中国的币制改革、广东省地方经济发展等问题提出了极具价值的见解。

  • 标签: 顾翊群 币制改革 白银 金融 经济 考察欧美金融
  • 简介:80年代初期,本市人才缺乏,技术落后,信息不灵,经济发展在全省还处在后进位置。为了改变后进面貌,当时地委、行署号召机关干部大胆提出建议,为加快闽西发展建言献策。

  • 标签: 人才智力资源 经济发展 福建 西部地区 政策措施
  • 简介:<正>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由史全生同志主编、七位学者共同撰写的《中华民国经济史》一书(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6月第1版),成为中华民国史园地中的一朵奇葩。这部45万言的著作,以中华民国经济的起伏变化为线索,全面阐述了民国时期工业、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金融的发展历程,包括这一时期整个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各种性质、各种类型的经济,既照顾全面,又重点突出,于铺陈史实之中不乏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给人

  • 标签: 中华民国史 中国近代经济史 南京国民政府 民国时期 手工业 江苏
  • 简介:西部大开发对青海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机遇和挑战,作为青海农业主产区的海东地区只有调整生产结构,走产业化道路,才有出路。本文对海东地区如何发挥区域经济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行了分析,并就海东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的对策作一探讨。

  • 标签: 区域优势 农业产业化 海东地区
  • 简介:在西部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资金严重短缺的条件下,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加大行政推动的力度,本文在分析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行政推动特殊性的基础上,就行政推动的途径以及注意的问题作了探讨。

  • 标签: 西部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 行政推动 经济调控体系
  • 简介:2012年3月6日,我国首部公开出版发行的经济区影像志《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志》首发式在南宁举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志》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广西地情影像资料中心等单位联合摄制,共27集,全面深入地介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自然、历史、民族、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的情况。

  • 标签: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首发式 南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建设管理委员会 编纂委员会
  • 简介:一、五十年间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轨迹1965年至2015年,是西藏完成民主改革,建立民族自治区,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内,西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自治区内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蒸蒸日上。因此,可以说,这50年是西藏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与此同时,这一时期内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了如下的阶段性特征:

  • 标签: 经济发展 十年 历史客观 三次产业 经济增长 经济区经济
  • 简介:千家驹(1909.8.28—2002.9.3),浙江省武义县人,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中国农村》《经济通讯》主编。自小向往革命,追求进步。受“五卅惨案”的影响,曾认为中国的惟一出路是国民革命,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身上。1925年上半年,未满16岁便先后加入国民党和共产党,成为“跨党分子”。1928年被北洋军阀张作霖政府逮捕,出狱后未恢复共产党的组织关系。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在校期间积极参加进步学生活动。

  • 标签: 著名经济学家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民党 路遥 中国民主同盟 国民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