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浓厚的重庆地方特色这是一个只能发生在重庆的故事。《火锅英雄》的编剧、导演杨庆便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他对自己家乡的特点有着充分的认识理解,就像导演贾樟柯总是在拍摄黄土高坡里小县城的故事一样,杨庆对这片土地的感情了解在本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 标签: 英雄 火锅 冒险 疯狂 重庆人 地方特色
  • 简介:美狄亚的故事来自希腊神话,电影《美狄亚》改编自古希腊欧里庇德斯的悲剧.美狄亚,是古往今来最著名的复仇女性,也是所有受背叛、嫉妒所苦的女性的守护神.然而,她爱上了前来盗取金羊毛的希腊英雄伊阿宋.为了爱情,她抛却公主地位、窃走国宝金羊毛、杀死弟弟,甘愿追随伊阿宋来到希腊.二人定居在科任托斯,育有二子.十余年后,出于私利的考虑,丈夫伊阿宋决定迎娶科任托斯王的女儿为妻.

  • 标签: 女性意识 意识觉醒 电影美狄亚
  • 简介:在电影进行剪辑之前,电影摄影机不过是一台录像设备。剪辑过程的基本要素——故事情节、外景或布景、电影空间的探测、画面调整和场面调度,或在画面内没有一个剪接的动作组合——才刚开始被认识。

  • 标签: 剪辑 风格 电影空间 故事情节 场面调度 动作组合
  • 简介:2010年6月,姚安县开始推广农村公益数字电影放映工作。县级电影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按照电影主管部门提出的“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群众受益”的农村电影改革发展新思路,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强势推进农村公益性数字电影的大力实施,真正做到了政策到位、资金到位、设备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

  • 标签: 电影放映工作 公益性 姚安县 农村 行政主管部门 调查
  • 简介:新西兰是景色宜人的旅游胜地,也成为影视拍摄和制作产业的重要外景地。作为南半球的主要发达国家之一,新西兰是中国影视文化的重要传播阵地。近年来,中国新西兰文化交流蓬勃发展,在影视制作、宣传推广和市场开拓等层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和新特点,中国影视节目在新西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深受各界好评。中新影视交流合作促进了新西兰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认同,也激发了中国人对新西兰人文景色的向往和憧憬,使中国影视之花在南半球绚丽绽放,并推动了亚太地区影视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 标签: 中国文化 影视拍摄 新西兰 传播 文化交流 影视制作
  • 简介:"我们要拭掉窗上的薄雾,看到那里的真实人的生活."--肯·洛奇肯·洛奇,1936年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纽尼顿的一个工人家庭,从小偏爱历史,着迷于莎士比亚的戏剧.后考入牛津大学攻读法律专业,其间却迷上了戏剧表演,大学毕业后进入英国国家广播电视公司(BBC),由此正式展开了他拍摄电视剧、纪录片电影的影像生涯.

  • 标签: 肯·洛奇 英国 电影导演 电影创作 拍摄题材 人物塑造
  • 简介:随着电影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影终端产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在大中城市,新的影院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银幕数量大幅增长。全国从2002年的1000余家影院、不足2000块银幕的放映规模.到今天2000余家影院超过10000块银幕.

  • 标签: 数字电影院 开发 县级 大中城市 电影业 银幕
  • 简介:两年前,为了配合影片《钢琴教师》(ThePianoTeacher,2001)在美国的发行,《电影人》杂志发表了一篇克里斯托弗·沙雷特对该片导演迈克尔·哈尼克(MichaelHaneke)的访谈录(第28卷,2003年第3期)。采访中,哈尼克广泛探讨了一系列政治和美学问题,也表达了他对9.11事件后政治气候的担忧。虽然导演的近作《隐藏》(Cache/Hidden,2004)表现的是阿尔及利亚战争在法国的遗留问题,但这部影片也可以被看做是一则寓言,透露出对当前局势的忧虑。哈尼克在参加纽约电影节举办的《隐藏》首映式时,抽空《电影人》杂志的记者谈起了这部为他赢得2005年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新片。哈尼克的影片会让你以为他很严厉,其实他是一个和蔼的人。哈尼克笃信,一部极具才智的电影可以超越纯娱乐的界限。

  • 标签: 迈克尔 个人责任 戛纳国际电影节 罪行 集体 《钢琴教师》
  • 简介:国内电视业一年来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特别是今年选秀类的节目受到了广电总局、政府的管制;地面、卫星频道的竞争继续加剧,面临的困境和难处也一天一天凸现出来。这次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在未来政府结构中做很大的调整,政府管理要走大的委员会体制。这句话耐人寻味,意味着文化体制改革可能有新的举动。

  • 标签: 全球化背景 文化体制改革 媒介 中国 政府结构 广电总局
  • 简介:这部电影是近来难得一见的克制型电影,是我们喧嚣世界中一个安静的角落,惟其如此,影片才显出不同寻常的美。电影中的各种美也是克制的,导演异常珍惜这些美,他耐心而委婉地将美吝啬地展示给观众。而我们这些后知后觉的观众,如同路遇一位貌似平凡的女子,当你意识到她的美时,芳踪已渺,唯遗暗香。一、塑美少女的美如何呈现?影片一开始简单到令人发指的字幕和片名后,一位少女专心致志地描绘泥塑的形象突兀地出现。少

  • 标签: 芳踪 后知后觉 布林 相信自己 侧逆光 初次见面
  • 简介:20世纪5O年代后,受大萧条的影响,美国的政治经济经历了新一轮的崩盘重组,人们的思想也在动荡中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垮掉的一代”,嬉皮士运动,青年群体对社会影响的增强投射在电影艺术中便是青春题材的崛起和繁荣。而“成长”这一主题,以其强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在青春题材的影片中频繁出现。从20世纪50年代强调在迷茫和对抗中发现自我,到现代着重在挫折伤害后获得成功,成长题材叙事倾向的偏移实则反映出的是社会思潮的更迭价值观的转变。

  • 标签: 青春题材 成长电影 叙事 美国 “垮掉的一代” 映照
  • 简介:从上世纪50年代末中国电视开始对海外宣传。这种外宣一般都是政府行为,极少有独立制片人的身影。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和相关媒体都加大了对外宣传的力度。随着中国对外影响力的加强,中国纪录片也逐渐走向了国际。

  • 标签: 中国纪录片 对外销售 国际 政府行为 独立制片人 中国电视
  • 简介:湖南卫视真人秀《偶像来了》在第一季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第二季全面升级,采用经过网友投票决定的新名字《我们来了》,以适应节目的新元素和新风格。该节目于2016年7月22日正式开播,经过十二期的精彩呈现,于2016年10月7日完美收官。节目从第一期起,在综艺节目中就取得"周五晚人气第一"的好成绩,观众好评如潮。《我们来了》凭借全新的创作理念明星嘉宾"卸下偶像包袱"后的真情流露,被称为"娱乐和人文完美融合,欢乐眼泪齐飞"。

  • 标签: 综艺节目 真人秀 投票决定 真情流露 好评如潮 新元素
  • 简介:2008年中国电影理论界提出过不少话题,像华语电影、女性电影、巴赞理论、“十七年电影”、电影口述历史,等等。专题工作及相关讨论非常活跃,最重要也最有影响的,当然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影的研讨活动,我所在的学术机构,也加入到这些多样性的讨论中去了。凭心而论,对电影理论学术多样性的研究是十分值得鼓励的,特别是在中国电影生产影市进入持续的以每年30%以上增幅迅速发展之后,鼓励电影理论加大观察,解释和重构的在场力度,集中关注思考和现实相关联的问题,

  • 标签: 中国电影 祛魅 价值 实证 思维 学术机构
  • 简介:《匹夫》是一部浓墨重彩的电影,一个热血匪帮的传奇,描述了民国战争时期一群出生草莽、热血拼杀、恩仇两快的匹夫们的抗日故事。摄影指导曹郁认为《匹夫》不同于传统写实的《地道战》,更多了一分传奇的浪漫主义色彩,整部影片洋溢着厚重的色彩、写意的高光、流动的韵律,用影像书写着《匹夫》的浪漫、诗意力量。浪漫的传奇《匹夫》的导演杨树鹏和摄影指导曹郁在油画方面的艺术共识让他们相互合作非常默契。两人合作是建立在对油画有着相同的视觉观、

  • 标签: 浪漫主义色彩 摄影创作 诗意 力量 《地道战》 战争时期
  • 简介:本文主要以空间为切入点,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许鞍华电影中的“空间呈现”文化认同问题:一、从“空间”到“地方”:历史、记忆怀旧。通过对承载一定历史意义,凝聚独特在地经验的香港旧社区的呈现,许鞍华的电影将“空间”建构为充满集体记忆怀旧色彩的“地方”,以此来对抗全球化时代“无地域空间”对本土地域文化的侵蚀。二、跨界往返、离散叙述身份追寻。许鞍华电影中的人物经常在不同的国家、城市、地域跨界往返流转,与此对应的是香港作为“中转站”“流徙地”的文化割裂身份游离。

  • 标签: 许鞍华空间 “地方” 离散文化认同
  • 简介:《老炮儿》以讲"规矩"为主线,叙述了北京胡同里长大的张学军的形象。片中叙述的规矩,既有世俗社会、人情社会的礼节、礼数,又有江湖义气、江湖做派。但该片并没有叙述情节涉及的法律问题,顶多最后提到向中纪委举报贪官就戛然而止了,这也只是涉及了党纪问题。因而,该片实际只不过是对观念还停留在以前时代的"老北京"的白描,展示了其当今时代的格格不入,但却没有展示更大的时代背景时代主题。

  • 标签: 《老炮儿》 “规矩” 法律
  • 简介:游戏研究长期以来都处在媒体研究中的边缘化位置。然而,依照游戏产业在设计质量上的巨大飞跃,特别是电影、电视游戏在经济和文本上的融合势头来看,媒体研究学者势必会愈加密切地关注游戏产业。很多电影和电视节目都将游戏纳入其文本之中,越来越多的故事叙述者都在进行跨媒体思考创作,还有很多媒体公司全力以赴,促成游戏电影、电视的联姻以扩大其收入。本论丛将对这一融合的发展进程展开探讨。

  • 标签: 游戏产业 电视节目 电影 媒介融合 游移 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