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1 个结果
  • 简介:青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宗教信仰问题一向引人关注。学界有青年陀氏一度陷入无神论之说。本文在挖掘陀氏著述、作家传记,梳理学界前人言说基础上试图澄清:陀氏从未变易其基督徒身份。青年陀氏是以基督徒心理接受了傅立叶主义,其流放前作品亦能映射出作家自身基督徒品质,此外,青年陀氏在日常生活中亦恪守福音书教义。

  • 标签: 陀思妥耶夫斯基 无神论者 基督徒
  • 简介:19世纪上半期俄国人中国观发生了显著改变。这一时期有多位来华俄国人在其行纪中就中国历史与文化、政治与法律、社会与风俗运用了不同于18世纪负面评价套语。中国由18世纪令人艳羡文明国度沦落为停滞、腐朽、落后代名词。欧洲社会进步、黑格尔等人历史哲学、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成员来华行纪深刻影响了来华俄国人关于中国书写倾向并与后者共同促成了19世纪上半期俄国人中国观转向。

  • 标签: 俄国人 行纪 中国观转向
  • 简介:“对话性”是巴赫金理论一个核心术语,其理论意义并不局限于小说,在很多戏剧作品中也有体现。本文以2011年度普利策戏剧奖获奖剧目《克莱伯恩公园》为例,对其中所包含剧本、时空、角色三个层面的“对话性”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该剧所表现的当下美国种族问题真相。

  • 标签: 对话性 剧本 时空 角色 种族主义
  • 简介:从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视阈看,作为文化符号集合和符号系统载体,《西游记》英译本在英美的文化传播经历了从简本文化符号缺失到全本文化符号专注发展过程,并描绘出了一幅文学文本如何进行跨文化传播动态发展图景。可见,洛特曼文化符号学提供了一种重新认识文化视角,也有助于探索“符号相通”和“文本相通”对《西游记》跨文化传播“文化相通,民心相通”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标签: 《西游记》英译本 跨文化传播 文化符号学
  • 简介:原苏联究竟有什么问题值得反思──雷巴科夫谈“阿尔巴特街孩子们生与死”林精华编译[译者按]雷巴科夫1994年7月完成了长篇小说《万念俱灰》。该作是他关于同代人问题三部曲最后一部,其中《阿尔巴特街孩子们》是其首部。好多年以前,有几家大报刊曾对该作品...

  • 标签: 卫国战争 斯大林体制 生与死 原苏联 孩子们 巴特
  • 简介:是应该向读者公开秘密时候了,这不是我——安德烈·彼托夫——在写这篇文章,是当我喝着咖啡、读着《星火》杂志时候,厨房里小录音机录下了我的话,从而形成了下面的文字。即使这篇文章是我亲手写,也不能说明其中包含多少我自身成份……

  • 标签: 内心独白 后现代小说 自身 文章 读者 文字
  • 简介:论文从文本外视角切入叙述结构。果戈理讽刺作品首尾相衔、内在授受结构,陀氏危机小说结构,普希金小说大团圆、对立力量共同解决主人公命运、借助古希腊罗马世界探讨当代精神危机结构都对《大师和玛格丽特》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小说叙述结构是20世纪小说史上激活文化时空,扩充思想容量新型结构尝试。

  • 标签: 《大师和玛格丽特》 叙述结构 布尔加科夫 长篇小说 文体结构 艺术世界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内俄苏文学研究逐步形成了若干重要学术群体,除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几所高校外,上海地区部分高校也有较强研究力量,其中华东师范大学俄苏文学研究群体颇为学界关注。这支队伍不仅有俄苏文学研究和译介传统,而且拥有一批优秀俄苏文学学者,并有一些独特研究领域。

  • 标签: 华东师范大学 文学研究 学术队伍 中文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马克·加穆萨(MarkGamsa)是前苏联拉脱维亚加盟共和国里加市居民,1970年出生,九岁随家人移居到以色列。他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开始学习汉语,毕业以后又在巴黎学汉语一年,后来获得了奖学金——在安徽师范大学研修过一年汉语和中国文化。

  • 标签: 欧洲大学 中国文学 苏联侨民 俄国文学 文学关系 马克
  • 简介:2017年是白俄罗斯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25周年。请相信,历史就在我们眼前书写!在四分之一世纪时间里,我们两个国家之间已经形成真挚独特关系,应该说在今天,从外交理论与实践角度来看这种关系,不仅仅在白俄罗斯、或是在中国需要专门研究它,同样也值得国际外交界研究。

  • 标签: 白俄罗斯共和国 建交25周年 中国 回忆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