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由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中各类抗体的分布特点及血清学特征。方法对2016—2019年送至广州血液中心红细胞血型参比实验室进行新生儿溶血病检测的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Excel软件对其进行计数、分类及统计。结果在3 465例临床怀疑新生儿溶血病的病例中,实验室结果支持新生儿溶血病2 523例(72.8%),其中ABO溶血2 321例(67.0%),不规则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202例(5.8%)。在不规则抗体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中,Rh血型系统抗体185例(91.6%),MNS血型系统抗体14例(6.9%),Diego血型系统1例(0.5%),多个血型系统混合抗体2例(1.0%)。抗体筛查阴性RhD阴性孕妇因注射-D免疫球蛋白所致的新生儿放散实验阳性33例。Rh及Diego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溶血三项实验均为阳性;MNS血型系统中,由-M和-Mi(a)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溶血三项检查存在不同特点;RhD阴性孕妇注射外源性-D免疫球蛋白后分娩的RhD阳性新生儿,其直接人球蛋白实验可为弱阳性或阴性。结论由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以Rh和MNS血型抗体不合为主;应重视对不良孕产史孕妇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筛查应囊括Dia及Mi(a)抗原,警惕-M抗体所致的严重胎儿新生儿溶血病。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不规则抗体 血清学特征
  • 简介:摘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提高以及新型药物的面市,90%以上的CML患者可以获得长期生存,然而仍有少部分患者耐药。文章分析了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CML患者发生耐药的机制,以及ABL激酶区突变的特征。

  • 标签: 白血病,粒细胞,慢性 耐药机制 ABL激酶区突变 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继发实体瘤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4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APL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6岁,结合各项实验室检查及骨髓穿刺结果诊断为APL,经诱导治疗、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后获得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CR)。2013年后出现复发,再次予全反式维甲酸和阿糖胞苷诱导治疗获得第2次CR,并进行了2个疗程的巩固治疗。随后患者先后继发乳腺癌、子宫颈癌。随访至2020年11月,该患者APL处于CR。结论APL患者治疗达到CR后可以长期生存,预后好,但可能继发第二肿瘤,其机制尚不清楚。

  • 标签: 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 乳腺肿瘤 宫颈肿瘤 亚砷酸 全反式维甲酸
  • 简介:摘要伴随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广泛应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获得无治疗缓解(TFR)逐步成为治疗的长期目标。疾病进展中自我更新的白血病干细胞与复发有关,对残余白血病细胞的免疫监视被认为是TFR成功的关键。近年来,在CML细胞的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方面有了众多研究突破。文章就CML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免疫标志物在TFR中的作用以及TKI组合新型免疫制剂疗法对实现更大程度TFR的研究进行阐述。

  • 标签: 白血病,髓系,慢性,BCR-ABL阳性 免疫学监视 缓解诱导 蛋白激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在过敏性鼻炎(AR)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效果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东莞康华医院200例接受SLIT的AR患者治疗前症状及治疗后6个月症状进行评分,根据症状总评分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分析疗效与治疗前外周血EOS计数及外周血EOS百分比的相关性,并对这两个指标在预测SLIT疗效中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200例接受SLIT的AR患者,坚持完成6个月疗程的患者178例,其中有效126例,无效52例,有效率70.8%;治疗前外周血EOS计数及外周血EOS百分比与SLIT的疗效有微弱的相关性(r=0.168,P=0.048;r=0.250,P=0.001);根据外周血EOS计数及百分比与SLIT疗效的关系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外周血EOS计数曲线下面积为0.380,外周血EOS百分比为0.355,均<0.5,无诊断价值。结论治疗前外周血EOS计数及外周血EOS百分比与SLIT疗效无明显的相关性,对SLIT的疗效预测价值有限。

  • 标签: 鼻炎,变应性 嗜酸性粒细胞 投药,舌下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药物反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症状(DRESS)是一类以发热、皮疹、淋巴结大、血液系统异常和内脏器官受累为临床特征的重症药疹,同时还具有发病延迟、症状迁延及人类疱疹病毒再活化等临床特点,使其区别于其他药物反应,具有高度临床异质性、可变性和不可预测性。发生在儿童群体的DRESS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独特之处,如致敏药物、皮疹特点、受累系统及脏器类型均异于成人;且病程短、程度轻,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成人,预后更好等。现就儿童DRESS的临床特征及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药物反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症状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进展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ypereosinophilia,HE)并发Loffler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旨在分析HE并发Loffler心内膜炎的病因、临床分期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治的1例儿童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并发Loffler心内膜炎的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发生原因及临床分期。结果本研究中该病例为少年男性,因间断腹痛腹泻40余天,呼吸困难10 d,进食极差3 d就诊,血常规提示为HE,超声提示Loffler心内膜炎,患儿存在严重心力衰竭,多脏器功能受累,经积极治疗后仍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最终因患者出现多脏器衰竭、心室颤动死亡。结论Loffler心内膜炎是HE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低,临床罕见,早期干预可降低病死率。

  • 标签: 儿童 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 Loffler心内膜炎
  • 简介:摘要嗜酸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eosin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EETs)由DNA纤维、组蛋白及嗜酸性粒细胞游离颗粒组成,是嗜酸性粒细胞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最近研究显示EETs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哮喘、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EETs可通过直接破坏气道上皮细胞,促进气道高分泌及炎症反应,增加分泌物黏稠度及诱导机体产生自身抗体等途径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针对EETs的研究也将有助于开发治疗相关疾病的新靶点。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胞外诱捕网 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在过敏性鼻炎(AR)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效果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东莞康华医院200例接受SLIT的AR患者治疗前症状及治疗后6个月症状进行评分,根据症状总评分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分析疗效与治疗前外周血EOS计数及外周血EOS百分比的相关性,并对这两个指标在预测SLIT疗效中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200例接受SLIT的AR患者,坚持完成6个月疗程的患者178例,其中有效126例,无效52例,有效率70.8%;治疗前外周血EOS计数及外周血EOS百分比与SLIT的疗效有微弱的相关性(r=0.168,P=0.048;r=0.250,P=0.001);根据外周血EOS计数及百分比与SLIT疗效的关系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外周血EOS计数曲线下面积为0.380,外周血EOS百分比为0.355,均<0.5,无诊断价值。结论治疗前外周血EOS计数及外周血EOS百分比与SLIT疗效无明显的相关性,对SLIT的疗效预测价值有限。

  • 标签: 鼻炎,变应性 嗜酸性粒细胞 投药,舌下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E)是一种血液系统疾病,可累及多个器官。多项研究结果表明HE与缺血性卒中具有相关性,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较为罕见且可逆的原因,因而引起神经科医生的广泛关注。文中结合国内外研究数据,对HE相关缺血性卒中的定义、特点、可能的机制、诊断及治疗原则进行系统综述,为HE相关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个体化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嗜酸细胞增多 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EOS)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9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分别以外周血EOS水平100个/μl、300个/μl、2%、3%和痰EOS水平3%为界值将患者分为EOS≥100个/μl组(33例)、EOS<100个/μl组(46例);EOS≥300个/μl组(10例)、EOS<300个/μl组(69例);EOS%≥2%组(27例)、EOS<2%组(52例);血EOS≥3%组(16例)、血EOS<3%组(63例);痰EOS≥3%组(7例)、痰EOS<3%组(15例),分别分析各界值对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根据急性期与恢复期血EOS水平≥100个/μl为升高,反之为降低,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均高组(21例),急性期高、恢复期低组(4例),急性期低、恢复期高组(20例)和急性期、恢复期均低组(12例),分析各组临床特征差异。结果EOS≥100个/μl组慢阻肺病程中位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50%者比例、合并呼吸衰竭比例、降钙素原水平中位数、全身激素治疗比例、住院时间中位数均显著低于EOS<100个/μl组(5比13年、48.0%比81.8%、21.9%比50.0%、0.04比0.09 μg/L、21.2%比56.5%、11比14 d)(均P<0.05)。EOS≥300个/μl组再次急性加重比例显著高于EOS<300个/μl组(60.0%比23.2%),而纤维蛋白原水平中位数、降钙素原水平中位数均显著低于EOS<300个/μl组(3.38比3.85 g/L、0.03比0.07 μg/L)(均P<0.05)。EOS≥2%组慢阻肺中位病程、FEV1%预计值<50%者比例、合并呼吸衰竭比例、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纤维蛋白原水平中位数、C-反应蛋白水平中位数、降钙素原水平中位数、全身激素治疗比例、住院期间需要无创通气比例、中位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EOS<2%组[5比13年、40.9%比83.3%、12.0%比51.0%、3(2,3)比3(3,4)分、3.37比3.97 g/L、3.6比16.8 mg/L、0.04比0.09 μg/L、14.8%比55.8%、0比19.2%、9比14 d](均P<0.05)。血EOS≥3%组慢阻肺病程中位数、合并呼吸衰竭比例、C-反应蛋白水平中位数、全身激素治疗比例均显著低于血EOS<3%组(5比10年、6.7%比45.8%、4.4比12.9 mg/L、12.5%比49.2%)(均P<0.05)。痰EOS≥3%组慢阻肺病程、住院时间中位数均显著低于痰EOS<3%组(2比15年、10比21 d),而血EOS计数水平中位数、血EOS比值水平中位数均显著高于痰EOS<3%组(0.20比0.01×109/L、2.4%比0.1%)(均P<0.05)。急性期、恢复期均高组合并呼吸衰竭比例、全身激素治疗比例均显著低于急性期低、恢复期高组(14.3%比75.0%、14.3%比55.0%)(均P<0.05)。急性期高、恢复期低组FEV1%预计值<50%者比例显著低于急性期低、恢复期高组(0比82.4%)(P<0.05)。急性期高、恢复期低组FEV1%预计值中位数显著高于急性期、恢复期均低组(59.5%比36.0%)(P<0.05)。结论EOS增高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病程更短,更少合并呼吸衰竭,住院时间更短,以100个/μl的血EOS计数作为界值更易区分出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异性。急性期及恢复期EOS水平的不同有助于区分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特征。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嗜酸粒细胞 肺功能 疾病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巯咪唑片致重度粒细胞缺乏症的一般规律和临床特点。方法基于1例甲巯咪唑片致重度粒细胞缺乏症的病例,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2月公开发表的文献,分析甲巯咪唑致重度粒细胞缺乏症的一般规律及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文献44篇,包含患者49例,其中男性7例(14.3%),女性42例(85.7%),年龄(39.3±15.5)岁,日剂量为(29.9±11.9)mg,重度粒细胞缺乏症多发生于用药后1~3个月内,常有高热、咽痛等症状,大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可好转,但仍有部分患者因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甲巯咪唑可导致罕见的重度粒细胞缺乏症,临床医生应注意合理用药,以减少和避免重度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

  • 标签: 甲巯咪唑片 不良反应 粒细胞缺乏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因其在临床症状、病理学、影像学、治疗反应、预后等方面的差异,近年来提出了慢阻肺表型的学说。其中嗜酸粒细胞增多表型在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方面存在特异性,受到广泛的关注。国内外关于嗜酸粒细胞增多型慢阻肺的临床研究有许多新的进展,本文将着重对该表型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治疗反应、预后、气道微生态、生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嗜酸粒细胞 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肺癌脑转移的临床表现,提高对APL合并或继发第二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2018年2月收治的1例APL合并肺癌脑转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初诊确诊为APL,治疗过程中因多尿、四肢乏力行PET-CT检查,结果发现胸椎异常信号,穿刺活组织检查诊断为APL伴肺癌脑转移。结论APL治疗缓解后出现髓外异常肿块时,需借助多种检查方法明确肿块性质,避免误诊、漏诊。

  • 标签: 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 肿瘤转移 第二肿瘤
  • 简介:摘要对1例癫痫患者添加拉莫三嗪治疗后出现咳嗽进行总结和分析。根据目前药物不良反应判定标准,考虑本例患者的咳嗽为拉莫三嗪肯定的药物不良反应。拉莫三嗪作为癫痫药和情感稳定剂在临床广泛应用。了解拉莫三嗪导致咳嗽的不良反应,对避免咳嗽的误诊误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抗惊厥药 拉莫三嗪 药物不良反应 咳嗽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中的微小RNA(miRNA)和mRNA表达谱。方法采用标准长方案,收集2017年至2018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助孕的PCOS患者(PCOS组)和正常排卵女性(对照组)的卵巢颗粒细胞,整合高通量mRNA和miRNA表达谱数据,通过Gene Ontology功能富集和KEGG Pathway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富集的生物学过程,同时利用miRNA靶向调控基因的关系构建PCOS发病过程中核心调控网络,预测PCOS相关的mRNA与miRN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COS组中66个差异表达miRNA,其中42个表达上调,24个表达下调;mRNA转录谱筛选出416个表达显著差异基因,其中236个基因上调,180个基因下调(P<0.05,|log2FC|≥2)。通过联合分析得到miRNA-26b、miRNA-423-3p、miRNA-219a、miRNA-326、miRNA-3928-3p和miRNA-194-5p关联到107个靶基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些靶基因涉及离子转运、细胞黏附和炎症反应等多方面功能,以及紧密连接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Wnt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蛋白激酶B(PI3K-Akt)等多个信号通路。结论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中差异表达的miRNA及其调控的靶基因与其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高通量测序 卵巢颗粒细胞 mRNA 微小RNAs
  • 简介:摘要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伴发的脏器受累临床表现多样,以心脏受累最常见,是HE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报道1例青年男性,因全心衰竭入院,经检查确诊为HES导致的限制型心肌病(RCM),结合文献对HES致RCM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因诊治及预后进行讨论。

  • 标签: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限制型心肌病
  • 简介:摘要结节病是一种原因未明,免疫介导的以非干酪样上皮细胞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多系统疾病,最常累及肺部,易误诊为肺结核。肺结节病伴随全身嗜酸粒细胞增高罕见。本文报道1例以全身嗜酸粒细胞(肺泡灌洗液、外周血及骨髓受累)增高为主要表现、误诊肺结核长达2年的肺结节病1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与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的血嗜酸粒细胞(EOS)分布,并研究高EOS型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37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其中男193例,女44例,年龄范围58~76岁,中位数为68岁,45例来源于2012—2013年“中国成人肺部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获取的社区患者,192例为2013年8月至2014年11月以及2015年9月至2018年5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科门诊的患者。以血EOS计数100 个/μl为界值,分为高EOS组(146例)和低EOS组(91例),比较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呼吸道症状、急性加重、肺功能、炎症、影像学等指标。结果社区慢阻肺患者的血EOS中位数为111.4 个/μl,门诊患者中位数为110.0 个/μ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患者的EOS计数中位数为110.0 个/μl,EOS百分比中位数为1.8%。高EOS组中,EOS≥300 个/μl占11.4%。高EOS组男性比例较高(85.6%比74.7%),GOLD分级较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低(61.7%比6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后,高EOS与患者年龄增加(OR=1.035,95%CI:1.004~1.067,P=0.029)、GOLD分级较重(P=0.015)以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低(OR=0.956,95%CI:0.923~0.991,P=0.015)存在相关性。结论社区和门诊慢阻肺患者的血EOS分布无明显差异。约60%的慢阻肺患者血EOS≥100 个/μl,与高龄、男性、严重气流受限和低中性粒细胞相关。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嗜酸粒细胞 人口特征 用力呼气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