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般法律思想说”和“法之本质说”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行政法诚信原则的渊源,诚信原则只能从行政法中发掘,而不能从私法中导入。从社会变迁、行政权扩张、国家任务改变及行政法律本身发展的需要等因素考察,行政法的诚信原则正逐渐占据基本原则的地位。诚信原则在行政法的展开具体表现为:行政主体之间的诚信、行政立法的诚信、自由裁量领域的诚信、行政合同和行政指导的诚信等等。

  • 标签: 政府诚信 行政法 诚信原则 行政权 社会变迁 行政主体
  • 简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明知'与总则故意犯罪的'明知'涵义不同,前者指对赃物的明知,后者指对行为社会危害性的明知,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该罪'明知'包括知道是赃物或知道可能是赃物两种情形,明知的时间对行为的定罪有重大影响。司法实践认定'明知'主要靠推定来解决,上游犯罪是否被生效判决所认定不影响对该罪的认定和审判。

  • 标签: 掩饰、隐瞒 赃物 明知 推定
  • 简介:塑料是交通事故的重要物证,其鉴定结果对确定或排除嫌疑肇事车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三起交通事故塑料物证的鉴定过程,总结了交通事故塑料物证的特点。塑料物证在勘验时的查找、取样,在检验时的外观、成分分析以及如何评判结果的证据价值这一整个过程应注意的问题,均在本文的三个典型案例中有具体表现。特别是部分塑料物证在转移过程因受到力与热的影响,会呈现出形状及颜色的变化,这一特征在事故勘验及实验室检验时都应加强重视。在诸多检测方法,显微红外光谱仪是检验塑料的有效手段,不仅可对未知样品与已知样品进行比对,还可通过谱图分析,为案件的侦查提供方向。

  • 标签: 塑料物证 交通事故 显微红外光谱 现场勘查
  • 简介:"两高三部"制定的《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的办法》将"签署具结书"作为依法从宽处理的条件之一,这一规定使"具结"由传统司法实践的选择性适用措施进阶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必然适用制度.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的具结书为格式文书,具有保证认罪认罚、自愿具结悔过、决定后续程序及证明案件事实四大功能."具结"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其所实施犯罪行为的自认,具有控辩协商的性质,其法律效力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检察院、法院均产生约束.

  • 标签: 具结 认罪 认罚 从宽
  • 简介:刑事诉讼的证明责任是证据制度的核心所在。我国刑事诉讼法秉承大陆法系的基本框架,结合具体国情,在修正与实践逐步对证明责任问题形成了新的认识。本文从证明责任的概念入手,着重介绍证明责任分配的原则,由此引发对辩护方证明责任的思考,结合杜培武案指出司法实践存在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并就特殊情形下证明责任倒置的正当性提出看法。

  • 标签: 证明责任 分配原则 辩护方证明责任 正当性
  • 简介:“相关海岸”概念的产生离不开海洋划界法律制度的发展。国际法院将“相关海岸”定义为争端各方能够产生重叠海洋权利主张的海岸。识别“相关海岸”的作用是确定争端各方产生重叠海洋权利主张的海域以及构成进行不成比例检验的前提条件。识别“相关海岸”需考虑两个因素,其一为“产生重叠权利”,其二为“忠实于真实的地理情况”。岛屿、海湾构成识别“相关海岸”的特殊情况,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判断其是否能够被识别为“相关海岸”。

  • 标签: 相关海岸 海洋划界 海洋权利
  • 简介:在公证活动,对事实和权利的确认是以对支持事实和权利的证据的辨析和确认为前提的。而对证据的辨析和确认则是以证据的提供和获取为前提。公证证据收集是指在办理公证过程,公证员依职责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据或公证员依职责直接调取核实的证据的行为。公证活动待证的事实有的发生于过去,而有的则发生在现在,加之公证活动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和证据提供行为的主体性,使公证活动不仅存在着证明责任,而且还涉及证明责任在主体之间分担问题。因此,证明责任的分配是公证证明活动的首要环节,是构建公证证明活动体系的框架性支柱。

  • 标签: 公证活动 证明责任 分配 证据收集 职责要求 公证证明
  • 简介:在定期租船合同,租金是租船人在租用船舶期间,按租用的时间和约定的租金费率支付给船东的报酬。除承租双方约定在停租期间可以停付租金以外,如果没有其它约定,租船人在整个租船期内有义务不间断地向船东支付租金。这种允许停付租金的约定,就是我们通常在定期租船合同中所使用的停租条款。

  • 标签: 停租 租船人 定期租船合同 船期损失 时间损失 期租
  • 简介:消费者利益是反垄断所要保护的重要利益之一,反垄断的消费者利益既包括整体利益,也包括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机关保护和消费者自我实现是维护消费者利益的两种基本方式。在反垄断实践,消费者利益的实现存在许多困难如立法博弈的弱势、执法过程的缺位、司法救济的阻碍等。为了加强反垄断消费者利益的保护,我国应当提高消费者的组织化程度,改善消费者在博弈的地位,规范反垄断执法,促进消费者有效参与,完善反垄断诉讼制度,消除消费者维权障碍。

  • 标签: 消费者 利益 反垄断法
  • 简介:"情况说明"这一证据材料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并作为定案证据被广泛运用。然而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又未见于法定的八类证据之中。不是所有的"情况说明"都具有证据的属性。通过对"情况说明"证据属性的梳理,我们发现"情况说明"除了不能担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视听资料、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笔录这三类证据之外,可以成为其他四类证据。

  • 标签: 情况说明 证据属性 规范
  • 简介:立法的人性化趋势令人瞩目2003年6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废止实施长达20多年的《收容遣送办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20日签署国务院第381号令。公布施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1982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自8月1日起,备受瞩

  • 标签: 2003年 中国 司法服务理念 诉讼风险 超期羁押现象 《居民身份证法》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当事人撤诉是否导致诉讼时效的中断?由于立法的漏洞,对这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首先在程序法阵营中分成肯定和否定两种观点。肯定说认为,从受诉人民法院裁定准许撤诉之日起,诉讼时效重新开始计算。其理由在于,根据《民法通则》第140条的规定,起诉导致诉讼时效的中断。因为权利人提起诉讼本身已经表明他并没有放弃权利,也不是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即使其后

  • 标签: 撤诉制度 诉讼时效 权利配置 提起诉讼 诉讼要件 诉讼权利
  • 简介: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崛起的新兴城市.三十年间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是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伴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广东省深圳市公证处的业务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办证数量从最初年办证1000多件到最高峰一年的20多万件,公证类型从最初的几类涉外民事公证扩展至目前的200多种.公证职能作用不断延伸,触及到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迄今为止,广东省深圳市公证处累计办理各类公证150多万件,制止当事人骗取公证书等不法行为近3000多宗,为当事人避免经济损失达8亿元.为深圳特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为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特区经济和社会稳步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改革开放 公证处 深圳市 广东省 社会经济活动 现代化大都市
  • 简介:共谋罪是英美刑法特有的概念。共谋罪的本质是二人以上就犯罪、不法行为或其他行为的实施达成协议。惩罚共谋罪本质是惩罚不法协议。围绕“共谋罪独立于目标犯罪而具有可罚性”的基础性观念,英美刑法创设了相应的实体法和程序法规则。我国刑法的阴谋犯、预备犯等与英美刑法共谋罪从根本上说是不同的范畴。我国刑法并不惩罚共谋罪。

  • 标签: 共谋罪 阴谋犯 预备犯 通谋 协议
  • 简介:自从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罚金刑在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罚金刑已在其整个刑罚体系占据重要地位。我国刑法典在1997年修改以后,增加了大量的罚金刑规定,分则规定罚金刑的条文从修改前的20条增加到125条,其中并处罚金是我国罚金刑的重点。本文拟就我国刑法并处罚金制度作一些探讨。

  • 标签: 我国刑法 罚金刑 并科罚金 并处 罚金制 刑法典
  • 简介:文章分析了替代国制度的理论基础,总结和评价欧盟反倾销实践中影响替代国选定的因素,对影响替代国选定的两项存有争议的因素进行深入研讨。作者指出,替代国制度本身存在理论上的固有缺陷,是违背经济原理和客观规则的法律制度;欧盟实践也存在诸多的不合理性,使这项制度进一步沦为执法者可任意操纵的贸易保护主义工具。为此呼吁国际经济法界必须尽快大力改革反倾销法。

  • 标签: 反倾销法 替代国 市场经济国家 反倾销规则 国际经济法 第三国
  • 简介:法律拥有效力部分地依赖于其所在的法律体系具有实效,即得到人们大体上的服从。这就是法律效力理论的实效性原则。对于各种类型的法律效力理论来说,法律效力标准都需要来自法律本质、功能的道德原则的支持。表面上,作为纯粹事实的实效似乎与各种类型的法律效力理论都不协调,但实质上,法律效力依赖于实效是源于“法律的任务应该交给最具实力的人或机构来完成”这一道德原则。根据该原则,实效难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 标签: 法律效力 实效 法律实证主义 自然法学
  • 简介:互联网金融犯罪由于兼具犯罪主体的智能性、犯罪手段的隐蔽性以及犯罪后果的严重性等特质而成为当下刑事司法裁判的痛点。囿于刑法的稳定性,单纯依靠法律规范的完善与细致显然不能满足紧迫而复杂的互联网金融犯罪现状。在刑法膨胀化被饱为诟病的当下,从事实的角度去解决互联网金融犯罪的裁判建构,能够为理论界与司法实践提供另一个视角,对理性打击互联网金融犯罪行为有所裨益。

  • 标签: 互联网 金融犯罪 规范 事实
  • 简介:对于凯尔森的纯粹法学,学界在强调其实证倾向时往往忽视了其向价值主义的部分回归.通过对纯粹法学的全面考察,我们看到,凯氏学说中的价值回潮主要表现在哲学基础、学说体系、理论预设和方法论等七个方面.凯氏向价值主义的靠拢启示我们:二十一世纪中国法理学的走向必定是价值与实证的密切结合!经验实证与价值分析形如法学研究的左右支柱,缺一不可,不容偏废.

  • 标签: 纯粹法学 凯尔森 中国法 法学研究 法理学 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