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生态学与医学领域科研工作中经常需要对实验数据做双因素方差分析,在已知样本例数、平均数、标准差等样本统计量前提下,如果利用Excel软件制作方差分析模板,可为研究者提供方差分析结果方便快捷手段,同时,也为我们在审阅论文数据时,如何判断其结论真实性提供了新方法.

  • 标签: 双因素方差分析 样本统计量 Excel建模 生态学研究 快捷分析与判断
  • 简介:采用静态法测定了毒死蜱对六种水生节肢动物48h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按实测浓度计,毒死蜱对大型溞Daphniamagna、老年低额溞Simocephalusvetulus、多刺裸腹溞Moinamacrocopa、锯缘真蚤Eucyclopsserrulatus、介形虫Pseudocandonasp.、花翅摇蚊Chironomuskiiensis幼虫48h-LC50(单位:μg·L-1)分别为0.523、0.0528、0.178、7.32、2.75、90.3。这表明毒死蜱对于上述6种水生节肢动物均属于剧毒。将稻田施药下环境浓度预测值(EECs)与基于实测浓度48h-LC50相比对,得到毒死蜱相对于6种水生节肢动物急性风险商值(RQ)分别为10.29、52.95、27.20、0.73、1.96、0.06。这说明除了摇蚊幼虫,按推荐剂量使用毒死蜱对于其他5种水生节肢动物有较高程度急性风险。

  • 标签: 毒死蜱 浮游动物 摇蚊 环境浓度
  • 简介:重金属污染是对虾养殖环境主要污染现象之一,查明重金属在环境中迁移规律对养殖水质调控和对虾健康养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在不同暴露时间下双齿许水蚤(Pseudodiaptomusdubia)对Cu和Zn富集量,研究了双齿许水蚤对Cu和Zn富集动力学,并探讨了温度和盐度对其富集影响。结果表明:双齿许水蚤对Cu和Zn富集过程均经历了快速、慢速和平衡3个阶段,实验24h达到富集平衡,双齿许水蚤对Cu和Zn富集动力学参数k1(Cu)=0.077〈k1(Zn)=0.272,BCF(Cu)=0.344〈BCF(Zn)=2.252,双齿许水蚤对Zn富集速率和富集能力均大于Cu。温度对双齿许水蚤Cu和Zn富集影响显著(p〈0.05),最适温度范围为15~30℃,盐度对双齿许水蚤Zn富集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Cu富集影响不显著(p〉0.05),对Cu和Zn适宜富集盐度范围为10~35。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双齿许水蚤对Cu和Zn均具有较强富集能力,在对虾养殖期间,应通过循环过滤设施去除受到重金属污染池塘中浮游动物,减少幼虾对其摄食和虾体中重金属积累量,从而降低食品安全隐患。

  • 标签: 双齿许水蚤 CU ZN 富集 动力学
  • 简介:添加型高氯代阻燃剂得克隆(dechloraneplus,DP)因为在环境中表现出普遍存在性、持久性、生物富集性、长距离迁移性和毒性,近年来迅速引起各国环境科学家关注和重视。DP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等电子产品塑料中,粗放式电子垃圾拆解活动已被证实是环境中DP重要污染来源之一。为探讨电子垃圾拆解区及其周边地区大气中DP污染特征、呼吸暴露剂量和影响因素,对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贵屿(GY)及其周边地区陈店(CD)和对照市区(广州市天河区,TH)进行大气采样和DP分析,并运用MonteCarlo模拟计算其日呼吸摄入剂量,同时对暴露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受当地粗放式电子垃圾拆解活动影响,GY大气中DP平均浓度(范围)高达(1119±1021)pg·m-3(410~3381pg·m-3),远高于CD(52.2±30.2,20.9~102pg·m-3)和TH(5.04±2.73,0.967~9.43pg·m-3);受GY大气污染扩散迁移影响,CD大气中DP浓度也显著高于TH(t-test,P=0.006);GY大气中反式DP比例(fanti)与DP商业品(fanti=0.70)无显著差异(t-test,P=0.08),这与其存在本地排放源一致,而TH大气中fanti显著低于DP商业品(t-test,P=0.000);3个地区居民DP日均呼吸摄入剂量(pg·kg-1·d-1)分别为:GY成人1888,儿童1912;CD成人60.9,儿童62.8;TH成人5.16,儿童5.25;呼吸速率是DP日呼吸摄入剂量主要贡献因子,其次为大气中DP浓度和体重,体重对于儿童影响远高于成人。上述研究结果表明GY及其周边地区居民均处于较高DP呼吸暴露风险中。

  • 标签: 氯代阻燃剂 得克隆 电子垃圾 大气气溶胶 呼吸暴露
  • 简介:以莴苣作为受体,通过测定黄花菜根水浸提液对莴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对黄花菜化感物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为5mg/mL时,黄花菜根水浸提液对莴苣幼苗苗长表现为促进作用,对莴苣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表现为抑制作用;浓度为10、15和20mg/mL时,黄花菜根水浸提液对莴苣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和幼苗苗长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图4,表1,参15.

  • 标签: 黄花菜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 简介:林丹(γ-HCH)作为曾广泛应用有机氯农药,自2000年在中国停止生产以来,全国范围内环境介质中仍广泛检出,对生物体及自然环境存在潜在危害。在收集γ-HCH沉积物毒性数据基础上,通过物种敏感度分布(Speci线,得到急性基准值CMCsed=0.005esSensitivityDistributions,SSD)曲线拟合方法获得其沉积物质量基准。选取7种常用模型进行拟合,通过比较,最终采用S-Logistic模型拟合γ-HCH急性毒性曲30μg·g^-1;采用S-Gompertz模型拟合γ-HCH慢性毒性曲线,得到慢性基准值CCCsed=0.00106μg·g^-1。我国七大水系68.2%水体沉积物中γ-HCH残留浓度均低于其CCCsed,说明其风险较低。但是,在海河和辽河流域某些点位残留超标,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所获得沉积物基准值对评估沉积物中γ-HCH生态风险和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Γ-HCH 物种敏感度分布 沉积物质量基准 相平衡分配法
  • 简介: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是进行风险污染物水生态安全管理重要依据.本研究进行了3种典型化合物五氯酚、硝基苯和氯化镉对10种我国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24h、48h和96h急性毒性测试,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了相应急性PNEC,同时与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毒性数据库里毒性数据计算获得急性PNEC值,以及综合本实验结果与毒性数据库里数据计算得到急性PNEC值进行对比,发现通过3种数据来源获得急性PNEC值中,硝基苯PNEC值差异较大,由本次实验结果获得急性PNEC值最小;其他2种化合物差异较小.这可能是由于本次实验所选本土生物中华田螺和麦穗鱼对硝基苯比较敏感,并且数据库中硝基苯急性致死数据较少、毒性值较大且变化范围较窄,而其他2种化合物数据量较为丰富,变化范围较宽,包括了较敏感物种毒性数据.这表明为给我国水生生物提供一个安全可靠保护,对于数据量较为丰富并且毒性值变化较宽化合物(如五氯酚和氯化镉)可以直接根据数据库里毒性数据进行PNEC值计算;而对于毒性数据量较少、毒性值偏大且变化较窄化合物(如硝基苯)需要进行本土敏感物种毒性测试.

  • 标签: 硝基苯 五氯酚 氯化镉 本土物种 急性毒性 急性生态效应阈值
  • 简介:应用食蚊鱼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基因(CYP19α)、卵黄蛋白原基因(VTGα)和雌/雄激素受体基因(ERα/ARα)mRNA转录水平为指标,评价广州海珠涌和黄埔涌食蚊鱼受环境激素物质干扰产生雌/雄性化效应现状。结果显示,海珠涌宝岗大道段(BG)、洪德路段(HD)和黄埔涌赤岗路段(CG)、苗艺路段(MY)采样点雌鱼性腺CYP19α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雌鱼肝脏VTGαmRNA表达水平在夏冬两季CG点都显著升高,但在BG、HD和MY点表达水平在冬季则显著下降;夏冬两季雌鱼雄激素受体ARαmRNA表达水平在各点都显著升高。雄鱼性腺CYP19αmRNA表达水平在各点都无明显差异,但CG点在夏季显著升高,而MY点在冬季则显著下降;雄鱼肝脏VTGα和雌激素受体ERαmRNA表达水平分别在各点都显著升高,但夏季MY点和冬季HD、MY各点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雌性食蚊鱼VTGα和CYP19α基因受到不同程度抑制,ERα较对照REF明显升高,表现出雄激素效应;雄性食蚊鱼VTGα和ERα转录水平较对照REF显著升高,CYP19α基因无显著性差异,表现出雌激素效应。生活在广州海珠涌和黄埔涌中食蚊鱼受雌/雄激素物质干扰明显,表明河涌中环境激素污染严重。

  • 标签: 环境激素 食蚊鱼 广州河涌 目标基因 MRNA表达 生物化学
  • 简介:为了对防污漆杀生活性物质敌草隆环境毒性进行评估,根据《沉积物-水体中摇蚊生命周期毒性试验—水体加标法或沉积物加标法》(OECD-233),以底栖生物花翅摇蚊为试验对象,通过添加敌草隆上覆水溶液(浓度设置为1.22mg·L^-1、1.94mg·L^-1、3.08mg·L^-1、4.88mg·L^-1、7.74mg·L^-1和12.26mg·L^-1)对两代花翅摇蚊先后进行暴露,研究其对摇蚊孵化、发育、羽化和繁殖等阶段影响。结果显示,敌草隆对亲代花翅摇蚊及其子代羽化率产生抑制,EC_(50)值分别为7.56mg·L^-1和5.24mg·L^-1,子代对敌草隆耐受性有所降低;还对亲代和子代发育率产生抑制,EC_(50)分别为5mg·L^-1和4.33mg·L^-1,表明子代对敌草隆敏感性增加;敌草隆能够影响两代花翅摇蚊雌雄性别比率,浓度-效应曲线均呈倒"U"型;另外,随着暴露浓度增加,两代花翅摇蚊所产卵孵化率均下降,亲代和子代EC_(50)分别为2.53mg·L^-1和10.4mg·L^-1,提示子代所产卵对敌草隆抗性增强;同样地,敌草隆对两代花翅摇蚊繁殖力均有抑制作用,亲代EC_(50)值为1.99mg·L^-1,子代EC_(50)为2.68mg·L^-1。总之,敌草隆暴露对花翅摇蚊上述生活史各阶段均能造成不利影响,其中在羽化和发育阶段可观察到敌草隆毒性累积,而就卵孵化率而言,子代所产卵较母代所产卵对敌草隆表现出一定程度抗性。

  • 标签: 敌草隆 花翅摇蚊 生态毒性 生命周期
  • 简介:应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推荐毒性特性溶出程序(toxicitycharacteristicleachingprocedure,TCLP),以及ICP—MS和ICP—AES技术研究了澳门城市垃圾焚烧底灰中重金属淋溶,并结合蚕豆根尖微核试验评价了其潜在生态与健康风险.结果显示,该底灰淋溶出来重金属元素:铝(Al)、锰(Mn)、钻(Co)和汞(Hg)浓度低于0.01mg·L^-1,铁(Fe)、铜(Cu)和钼(Mo)浓度低于0.1mg·L^-1,而铬(Cr)、锌(Zn)、硒(Se)、锶(Sr)、钡(Ba)和铯(Ca)浓度在0.11mg·L^-1-2.19mg·L^-1之间.需要注意是淋溶液中铅(Pb)浓度异常高,最高可达19.06mg·L^-1,超过了美国相关标准上限(5mg·L^-1);对比不同条件下底灰中重金属淋溶情况,表明溶解作用和淋溶液pH值是影响其淋溶2个重要因素.蚕豆根尖微核试验显示各淋溶液处理组根尖细胞微核率明显升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各淋溶液具有遗传毒性;随着淋溶液中重金属浓度增加,蚕豆根尖细胞所表现出来毒性效应增强,表明重金属是淋溶液具有遗传毒性重要原因.

  • 标签: 城市垃圾焚烧底灰 重金属 淋溶试验 微核试验 遗传毒性
  • 简介:以生菜和大白菜两种蔬菜作物为受体,通过测定番茄植株水浸提液对两种蔬菜作物幼苗生长影响,对番茄化感物质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低浓度(0.02g/ml)番茄水浸提液抑制大白菜幼苗根长和根重;而促进生菜根长和根重②高浓度(0.08g/ml)番茄水浸提液对生菜和大白菜幼苗根长、根重和苗长均表现为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加大,抑制作用增强;③0.04g/ml番茄水浸提液对生菜幼苗苗长和大白菜根重、根长/苗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对大白菜幼苗苗长、根长有抑制作用;④番茄水浸提液对生菜幼苗根长/苗长比均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白菜却表现为促进作用.图5,表1,参11.

  • 标签: 番茄 化感作用 幼苗生长
  • 简介:采用盆栽植株和外源Cd胁迫方法,分别对不同生长期蒌蒿植株根、叶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及MDA含量进行测定,以揭示蒌蒿在Cd胁迫下抗氧化机理和耐受机制。研究结果表明,Cd胁迫对上述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影响:≤20mg·kg^-1Cd处理可使幼苗期植株器官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16.5%~19.1%,100mg·kg^-1Cd含量水平则导致其含量减少近30%,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与植株生物量积累关系密切;3种酶活性在0~10mg·kg^-1Cd处理下未显示出明显变化,幼苗期植株CAT、POD活性在10~80mg·kg^-1Cd胁迫下增加明显,高于此浓度范围则使酶蛋白受到破坏而失活,中等含量水平(≤40mg·kg^-1)Cd处理经过长时间作用可使植株逐渐适应胁迫环境,胁迫强度较大Cd处理可显著提高SOD酶活性;Cd胁迫过程中植株MDA积累量不断增加。3种抗氧化酶活性增强在蒌蒿植株耐受Cd胁迫方面能起到较好防御作用。

  • 标签: 蒌蒿 CD胁迫 抗氧化酶 耐受机理
  • 简介:在酸性条件下,利用对苯二酚能够阻抑碱性藏花红和溴酸钾反应原理,联用顺序注射分析技术建立了快速测定环境水样中对苯二酚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苯二酚线性范围为0.05~1.50μg·mL^(-1),检出限为0.02μg·mL^(-1),完成一次分析循环总试剂消耗仅为0.125mL。该方法用于自来水、地表水和河水中对苯二酚测定,结果与HPLC法所得结果对照,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对苯二酚 环境水样 顺序注射 动力学光度法
  • 简介:为研究硝基苯化合物对海洋生物毒性,选择了6种代表性硝基苯化合物对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黑鲷(Sparusmacrocep)幼鱼和螠蛏(Siliquaminima)幼体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获得了这些化合物对这些生物体急性毒性数据及环境安全浓度.实验结果表明:2,4-二硝基甲苯、2,4-二硝基氯苯、2,4-二氯硝基苯和邻二硝基苯对小球藻48h半数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0.50、0.21、2.44和0.10mg·L-1,毒性顺序为邻二硝基苯(剧毒)〉2,4-二硝基氯苯(剧毒)〉2,4-二硝基甲苯(剧毒)〉2,4-二氯硝基苯(高毒).2,4-二硝基氯苯、邻二硝基苯、2,4-二硝基甲苯、2,4-二氯硝基苯、对硝基苯胺和硝基苯对黑鲷幼鱼96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14、0.15、4.45、1.37、11.52和5.71mg·L-1,其安全浓度分别为:0.001、0.002、0.04、0.01、0.12、0.06mg·L-1,毒性顺序为2,4-二硝基氯苯(剧毒)〉邻二硝基苯(剧毒)〉2,4-二氯硝基苯(高毒)〉2,4-二硝基甲苯(高毒)〉硝基苯(高毒)〉对硝基苯胺(中毒).2,4-二硝基氯苯、2,4-二硝基甲苯、2,4-二氯硝基苯、邻二硝基苯、硝基苯和对硝基苯胺对幼蛏96hLC50分别为0.39、13.20、3.45、15.56、86.90和148.87mg·L-1,安全浓度分别为:0.004、0.13、0.03、0.16、0.87、1.49mg·L-1,毒性顺序为2,4-二硝基氯苯(剧毒)〉2,4-二氯硝基苯(高毒)〉2,4-二硝基甲苯(中毒)〉邻二硝基苯(中毒)〉硝基苯(中毒)〉对硝基苯胺(低毒).

  • 标签: 硝基苯化合物 小球藻 黑鲷幼鱼 螠蛏幼体 急性毒性
  • 简介:米氏凯伦藻(KareniamikimotoiHasen)是一种典型鱼毒性赤潮藻,近年来在我国频繁爆发,给水产养殖业带了严重经济损失。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混合培养、隔离培养等手段研究了米氏凯伦藻及不同细胞组分对枝角类蒙古裸腹溞(Moinamon-golica)摄食与生存影响,分析了其致毒途径。结果表明,随着混合培养液中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增加,蒙古裸腹溞对亚心型扁藻摄食率明显下降(p〈0.05),蒙古裸腹溞存活率远低于饥饿组(p〈0.01),这说明米氏凯伦藻对蒙古裸腹溞有较强毒性,可抑制蒙古裸腹溞摄食,导致蒙古裸腹溞死亡?衾胧笛榉⑾?直接接触米氏凯伦藻实验组蒙古裸腹溞存活率远低于饥饿组、对照组和仅接触米氏凯伦藻培养液隔离实验组(p〈0.05),表明引致蒙古裸腹溞中毒米氏凯伦藻毒素可能来自胞内??入米氏凯伦藻不同细胞组分后,蒙古裸腹溞存活率并无明显改变,实验各组与饥饿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摄食和接触活完整米氏凯伦藻是影响蒙古裸腹溞摄食和生存主要途径,米氏凯伦藻胞内存在在水体中极不稳定某些有毒物质可能会导致浮游动物中毒和死亡。

  • 标签: 米氏凯伦藻 蒙古裸腹溞 摄食 毒性
  • 简介:为评价双酚AF(BPAF)甲状腺毒性,以雄性斑马鱼成鱼为受试模式生物,采用半静态染毒方式对雄性斑马鱼成鱼染毒14d(0、5、50和500μg·L^-1),分别设置7d、14d2个时间节点,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检测斑马鱼血浆中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含量水平,并对14d暴露后斑马鱼甲状腺进行组织学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暴露浓度提高,出现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生,滤泡组织变形明显,细胞胶质缺失等病理学变化。雄性斑马鱼在BPAF暴露情况下,血浆中TT3、TT4、FT3、FT4含量随着暴露浓度提升和时间延长出现显著上升,呈现出甲状腺功能亢奋干扰效应。

  • 标签: 双酚AF 斑马鱼 甲状腺组织 甲状腺激素水平
  • 简介:为明确不同复方基质对蔓性千斤拔幼苗生长影响效应,本研究以甘蔗渣作为基质配方主要原料,研究比较了不同复方基质在其幼苗生长指标上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复方基质处理对蔓性千斤拔幼苗株高、主根长和一级侧根数,单株干物重和根冠比均有显著影响,但在叶片数上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其中M5(甘蔗渣∶珍珠岩∶河沙∶蛭石∶泥炭土=5∶1.5∶1∶1∶1.5)处理在幼苗个体形态指标上表现出较显著比较优势,其株高、主根长和一级侧根数与CK间均无显著差异,其叶片数和单株干物重比CK分别降低了7.77%和15.90%,但其根冠比比CK显著增加了28.80%;其次为M1(甘蔗渣∶珍珠岩∶炉渣∶花生壳∶泥炭土=4∶1∶1.5∶1∶2.5)和M4(甘蔗渣∶珍珠岩∶炉渣∶花生壳∶泥炭土=5∶1∶1.5∶1.5∶1)两处理,与CK相比较,根冠比分别显著增加了23.30%和16.60%;其主根长和单株干物重与CK均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在其株高、叶片数和一级侧根数均表现较显著负效应;表现较差为M2(甘蔗渣∶珍珠岩∶炉渣∶花生壳∶泥炭土=4∶1.5∶1∶1.5∶2)和M3(甘蔗渣∶珍珠岩∶河沙∶泥炭土=5∶1∶1∶3)两配方处理.

  • 标签: 复方基质 蔓性千斤拔 漂浮育苗 幼苗 生长特性
  • 简介:以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涕灭威(ALD)、残杀威(BAY)、呋喃丹(CAR)、灭多威(MET)和抗蚜威(PIR)为研究对象,应用均匀设计射线法设计五元混合物体系共6条射线(U1,U2,…,U6),应用基于发光菌青海弧菌Q67微板毒性分析法(MTA)系统地考察了5种农药及其混合物毒性,以浓度加和(CA)为参考模型分析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协同或拮抗作用)。结果表明,Logti和Weibull函数能较好地拟合5种氨基甲酸酯农药及其混合物对发光菌Q67浓度-效应数据(R^2〉0.99,RMSE〈0.032);以EC50负对数值pEC50为毒性指标,5种农药毒性顺序为BAY(pEC50=2.87)〉CAR(pEC50=2.67)〉ALD(pEC50=2.00)〉MET(pEC50=1.99)〉PIR(pEC50=1.79);依据CA,五元氨基甲酸酯类农药6条混合物射线中,有2条呈加和作用,4条呈拮抗作用,其中U2和U4在整条浓度-效应曲线上呈现了明显拮抗作用,而U3和U6弱拮抗作用分别发生在混合物浓度中高浓度区和中低浓度区;五元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混合物毒性与组分灭多威(MET)浓度比呈良好负相关关系(r=-0.9238),且线性模型对混合物毒性具有良好预测能力。

  • 标签: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青海弧菌 毒性特点 拮抗作用 线性模型
  • 简介:为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及其代谢产物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酯(mono-(2-ethylhexyl)phthalate,MEHP)对H295R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关键基因表达影响,本实验将H295R细胞分别暴露于DEHP(0、1、10、100、1000μmol·L^-1)和MEHP(0、1、10、100、1000μmol·L^-1)24h,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并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分析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关键酶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000μmol·L^-1DEHP和MEHP对H295R细胞染毒24h显著降低H295R细胞活力,所以本研究采用了较低染毒浓度(0、1、10和100μmol·L^-1)对H295R细胞染毒24h来评估DEHP和MEHP对H295R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通路影响。1、10和100μmol·L^-1DEHP显著增加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表达水平。10μmol·L^-1DEHP显著上调了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2)基因表达水平。1、10和100μmol·L^-1MEHP显著下调了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1和3β-HSD2)、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4、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CYP17和芳香酶CYP19a基因表达水平。10和100μmol·L-1MEHP染毒H295R24h显著下调了CYP21和STAR基因表达水平,然而,10和100μmol·L^-1MEHP显著上调了CYP11B2基因表达水平。100μmol·L^-1MEHP显著下调了17β-HSD1基因表达水平。上述研究结果表明,DEHP、MEHP都可不同程度影响H295R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关键基因表达。MEHP可以通过抑制STAR基因表达,从而将影响胆固醇在细胞内转运;并能显著性抑制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CYP17、CYP19a、3β-HSD1、3β-HSD2、17β-HSD1、17β-HSD4、CYP21基因表达,最终将抑制H295R细胞中类固醇激素合成。与DEHP相比,MEHP对H295R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关键基因表达影响较明显。

  • 标签: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 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EHP) H295R 类固醇激素合成
  • 简介:浓度IBA处理进行枣嫩枝扦插对比试验,探究插穗生根过程中韧皮部、叶尖和叶基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IBA处理显著提高插穗生根率,其中处理浓度1500mg/L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可达91.1%.插穗生根过程中,不定根发生与韧皮部、叶尖和叶基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消长紧密相关,可溶性糖动态变化中,以韧皮部和叶尖消长最为活跃,叶尖是叶片产生可溶性糖主要场所,可溶性蛋白动态变化中,叶尖和叶基与韧皮部互助协同、平衡调控了不定根发生和生长.

  • 标签: 枣树 扦插 生根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