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城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的河北省定兴县城镇东(39°08′N,115°40′E,海拔高度15.2m),占地15hm^2,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直属唯一的国家级农业气象试验站,也是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试验站网的龙头站,在全国农业气象试验站中科研观测设施最为齐全。2004年城站被选为中国气象局7个率先在全国气象部门开展生态气象观测试验的野外台站之一,并明确要求城站承担起7个生态气象观测站的示范和技术指导的责任。同时,城站还承担着气象系统生态气象观测试验站网数据观测、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任务。2005年在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科研野外试验、常规监测和业务服务方面,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 标签: 观测试验站 农业气象 生态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局 野外试验
  • 简介:加强对我国森林碳储量和碳潜力的研究,是制定中国增汇减排政策的重要依据,对我国国际气候谈判和全面了解森林碳汇潜力具有重要作用。利用我国第七次和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中各优势树种的面积和蓄积量数据,采用IPCC材积源生物量法(volume-biomassmethod),估算了我国森林(乔木林)碳储量和碳密度及其分布,分析我国不同省份天然乔木林和人工乔木林碳储量龄组结构特征;建立分区域、分起源主要优势树种的单位面积蓄积-林龄Logistic生长方程,结合我国森林2020年和2030年面积蓄积增长目标,预测我国乔木林2010—2050年间碳汇潜力。结果表明:第八次清查期间中国乔木林总碳储量为6135.68Tg,碳密度为37.28Mg/hm2;天然乔木林和人工乔木林的碳储量分别为5246.07Tg和889.61Tg,分别占总碳储量的85.50%和14.50%。到2050年,中国乔木林和新造林的总碳储量和平均碳密度将分别达到11125.76Tg和52.52Mg/hm2,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加81%和41%。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乔木林有很大的碳汇潜力,将在应对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森林碳储量 材积源生物量法 采伐情景 碳汇潜力
  • 简介:利用1992--2004年凌汛期间的凌汛情况及气温、冻土等有关气象资料,分析了黄河乌海凌汛的特点及凌灾的原因,建立了凌汛预报方程,研制了“黄河乌海凌汛预报系统”,实现了对黄河乌海的流凌时间及开、封河时间的预报。

  • 标签: 黄河凌汛 封河趋势 预报趋势
  • 简介:DZS-Ⅱ型低速风洞微风测量误差因缺乏配套的规范而造成较大的差异。这种由于测量设备更新,测量范围扩大,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以至建立新的测量检定规程已成为气象事业发展之必须。本文就上述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探讨。

  • 标签: 风洞 低速测量 误差 气象事业
  • 简介:AHDOS程序已经投入业务使用很长时间了.在工作中发现,原有的AHDOS程序,因各省地方电码要求不同的限制,程序设计师不能在旬月报中按照每个省的要求,加入地方电码,给旬月报的编发带来一定的不便.

  • 标签: 气象报文 AHDOS程序 旬月报 电码 编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