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正>2001年6~7月,项目野外科学试验在长江中下游6省1市全面展,由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研究员任领导小组组长,项目首席科学家倪允琪教授牵头组织实施。这次野外科学试验借助于中国气象局的业务系统和多普勒数字化雷达观测系统,涉及长江中下游6省1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气象局的14个高空加密观测站、100多个地面加密观测站,8部多普勒雷达、6部数字化天气雷达,2个风廓线仪,6个GPS站,2个边界

  • 标签: 气候 天气灾害 形成机理 预测理论 中国 2001年
  • 简介:通过引入改善了地表反照率参数化方案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环流模式,我们对IAP短期气候距平预测系统(IAPPSSCA)中的大气模式部分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前后的IAPPSSCA,我们对1980~1994共15年中国夏季降水异常进行了集合预报检验,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改进后的IAPPSSCA对江淮和华南地区的预报技巧与原先的系统相比只是有略微的提高,但对我国东北、华北、河套区域以及整个中国东部的预报技巧则比原系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从而表明气候模式中陆面过程的正确表述可以提高模式气候预测的能力。利用改进的IAPPSSCA和IAPENSO预测系统提供的预测海温距平,我们对1998年中国夏季降水异常进行了预报(该预测3月份提供给有关单位)。今与实际情况比较表明,改进了的IAPPSSCA和IAPENSO预测系统耦合,对1998我国夏季旱涝形势的预测与实测基本相符,但强度较小,说明有一定预报能力,但也还有许多问题。

  • 标签: 短期气候预测 集合预报技术 汛期降水距平预测 陆面过程
  • 简介:地球科学研究让社会受益的不断显现,使得联邦科技机构和决策者都将其列入优先发展领域,他们长久以来一直认为,科学研究不仅扩展我们的知识,还能够改进人民生活。虽然几十年来在国家科学政策的讨论中都在强调基础研究的应用和让社会受益,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的决策者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了基于来自科学发现和认识的证据所制定政策的价值。

  • 标签: 社会效益 科学应用 地球 委员会 联邦政府 科学研究
  • 简介:2005年2月16日,旨在遏制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全球55个工业化国家决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然而美国却与澳大利亚、列支敦士登和摩纳哥一起拒绝签署协定。正如布什总统所解释的那样: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导致全球变暖的论点是否正确还需要“更多的证据”。这种怀疑态度普遍存存,还有少数市民和科学家则完全否认这一论点。

  • 标签: 气候变化 科学家 科普读物 公众 《京都议定书》 解析
  • 简介:进入2005年夏季,太平洋和大西洋不断出现的,被不同国家的人们冠以美丽名称的台风和飓风系统频繁从海上进入陆地,访问人类的居住地,带来了无辜的死亡和大量财产损失。其中和2005年影响我国的西太平洋台风卡努、彩蝶、泰利、玛娃、珊瑚、麦莎等相呼应,登陆美国南部海岸的大西洋飓风卡特里娜“一鸣惊人”,很可能成为2005年全球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截止2005年9月,大约造成了近千人死亡和数千亿美元的损失。

  • 标签: 美国南部 电子邮件 采访 科学 韦伯 学者
  • 简介:“中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5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于2008年10月8~11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主办,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气象局承办。来自财政部、科技部、农业部、中国气象局,各省、市气象局,有关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的近5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与吉林省副省长王守臣出席纪念大会并致辞,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主持会议。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中国气象局 气象学会 降水 十五 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