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载银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的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MA)水凝胶对兔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制备含不同浓度甲基丙烯酸酐(MA)的低浓度MA明胶(GelMA)材料、中浓度GelMA材料和高浓度GelMA材料,加入光引发剂后分别制得低浓度GelMA水凝胶、中浓度GelMA水凝胶和高浓度GelMA水凝胶。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检测前述3种浓度GelMA材料的氢核磁共振谱并根据波谱图计算其取代度,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检测前述3种浓度GelMA水凝胶的三维微观结构及孔径,样本数均为9。根据前述筛选出的MA浓度合成含10种浓度银的GelMA(含银GelMA)溶液,将每种浓度的含银GelMA溶液均分为3份,加入光引发剂后分别暴露于紫外光下持续20、25、35 s,制得相应的含银GelMA水凝胶。采用胶原酶降解法测定不同光交联时间含银GelMA水凝胶降解12、24、36、48 h的降解剩余率及彻底降解所需时长,样本数为5。测定前述筛选出光交联时间下含10种浓度银GelMA水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反映其抑菌能力,样本数均为5。以与含最低浓度银(即不含银)GelMA水凝胶抑菌圈直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的含银GelMA水凝胶为有抑菌活性。选取具有抑菌活性的且载药浓度最低的含银GelMA水凝胶,采用FESEM检测其三维微观结构及孔径,采用能谱仪检测其内部银元素的存在情况,样本数均为9。将冻干单纯GelMA水凝胶和冻干含银GelMA水凝胶分别浸没于磷酸盐缓冲液中24 h,通过称重法计算并比较2种水凝胶的溶胀率,样本数为5。根据预实验及前述实验结果,制备含银和rh-bFGF的GelMA水凝胶(简称复合水凝胶)。大体观察复合水凝胶的外观,并采用FESEM检测其三维微观结构与孔径。取30只4~6个月龄、雌雄各半日本大耳兔,在其背部制作深Ⅱ度烧伤创面。以兔头侧为基准,将脊柱左侧创面作为复合水凝胶治疗组,右侧作为纱布对照组,2组创面分别作相应处理。观察伤后3、7、14、21、28 d创面愈合情况;记录伤后7、14、21、28 d创面愈合面积并计算其愈合率,样本数为30。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低浓度GelMA材料、中浓度GelMA材料及高浓度GelMA材料的取代度,差异明显(F=1 628.00,P<0.01)。低浓度GelMA水凝胶存在疏松、不规则三维空间网状结构,孔径为(60±17)μm;中浓度GelMA水凝胶的三维空间网络、孔径大小均较均匀规则,孔径为(45±13)μm;高浓度GelMA水凝胶的三维空间网状结构致密、层次混乱,孔径为(25±15)μm。3种GelMA水凝胶孔径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0,P<0.01),选取(MA)中浓度为后续材料制作浓度。相同光交联时间下的含不同浓度银GelMA水凝胶的降解性基本一致;20、25、35 s光交联时间下含银GelMA水凝胶降解12 h的降解剩余率分别为(74.2±1.7)%、(85.3±0.9)%、(93.2±1.2)%,降解24 h的降解剩余率分别为(58.3±2.1)%、(65.2±1.8)%、(81.4±2.6)%,降解36 h的降解剩余率分别为(22.4±1.9)%、(45.2±1.7)%、(68.1±1.4)%,降解48 h的降解剩余率分别为(8.2±1.7)%、(32.4±1.3)%、(54.3±2.2)%;20、25、30 s光交联时间下含银GelMA水凝胶彻底降解所需时间分别为(50.2±2.4)、(62.4±1.4)、(72.2±3.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40,P<0.01),选取25 s作为后续光交联时间。低浓度至高浓度的10种含银GelMA水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依次为(2.6±0.4)、(2.5±0.4)、(3.2±0.4)、(12.1±0.7)、(14.8±0.7)、(15.1±0.5)、(16.2±0.6)、(16.7±0.5)、(16.7±0.4)、(16.7±0.6)mm,基本呈浓度依赖性升高趋势,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8.70,P<0.01),与含最低浓度银GelMA水凝胶相比,其他有抑菌活性的含低浓度至高浓度银GelMA水凝胶的抑菌圈直径均明显增大(t值分别为26.35、33.84、43.65、42.17、49.24、55.74、43.72,P<0.0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12.1±0.7)mm的含银GelMA水凝胶具有抑菌活性且载药浓度最低,选取该含银浓度为后续材料制作浓度。含银GelMA水凝胶的微观形貌为规律的趋于平行线性的条索状结构,孔径为(45±13)μm,且含有银元素。浸没24 h,含银GelMA水凝胶的溶胀率与单纯GelMA水凝胶相近(P>0.05)。复合水凝胶呈无色清亮透明状;其三维结构为规则、均匀的网格状,内部存在细丝网状结构,孔径为(40±21)μm。伤后3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可见大量坏死组织及渗出物;纱布对照组兔创面可见散在结痂,亦可见少量坏死组织及渗出物。伤后7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已明显缩小,纱布对照组兔出现创面存在与纱布粘连情况。伤后14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红润、可见肉芽组织生长;纱布对照组兔创面基底呈苍白色、血运差。伤后21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完全愈合,纱布对照组兔创面出现愈合趋势。伤后28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部位可见新生毛发,纱布对照组兔仍残存椭圆形创面。伤后7、14、21、28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愈合率均明显大于纱布对照组(t值分别为2.24、4.43、7.67、7.69,P<0.05或P<0.01)。结论中浓度GelMA水凝胶在溶胀性、可降解性方面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筛选出的含银GelMA水凝胶具有抑菌活性且载药浓度最低,制得的复合水凝胶可明显缩短兔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

  • 标签: 敷料,水胶体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伤口愈合 皮肤 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 纳米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宝烧伤膏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贝复剂)治疗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的护理体会。方法患者经综合治疗、全身护理及精心的皮肤创面护理(皮肤创面常规消毒后给予美宝烧伤膏联合贝复剂外用溶液处理皮疹)后,观察患者皮疹消退情况。结果经上述处理后,皮疹在短期内明显好转,患者治疗满意,痊愈出院。结论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精心的全身护理及悉心的皮疹创面护理是患者成功治愈的关键。

  • 标签: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美宝烧伤膏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于水凝胶中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EPCs)增殖、分化、成熟,以及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制备分别含有bFGF/VEGF和不含bFGF/VEGF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水凝胶,分为A、B2组。同时包埋EPCs,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7d后的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EPCs的生长及长入水凝胶的情况并计数,分析bFGF、VEGF对EPCs存活率的影响。培养7d后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总RNA量,并检测PECAM1、CD34、KDR、Angiopoietin-2、pcdh12基因的表达。然后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2组去水凝胶的培养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并用荧光法检测水凝胶的降解速度,bFGF、VEGF对EPCs释放MMP的影响。最后以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技术检测含有bFGF、VEGF的水凝胶体外诱导血管新生的作用。结果A组水凝胶,消化7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39.43%的EPCs尚存,B组4.1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凝胶表面种植EPCs可观察到的细胞数A组为378.3333,B组为302.33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2组中MMP-2、MMP-9的表达,发现水凝胶中MMP-2和MMP-9随时间推移在72h内持续释放,A组较B组释放浓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法检测水凝胶的降解发现,从第1天开始,A组水凝胶降解百分比急速升高,之后增长速度减缓,而B组呈继续增长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定量RT-PCR检测发现A组较B组基因Ct值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M技术检测发现A组(空白组)、B组(不含bFGF、VEGF组)、C组(含bFGF、VEGF组)的新生血管总数分别为9、25、3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研究证实,缓释的bFGF、VEGF不仅能促进水凝胶中EPCs增殖、分�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EPCs)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技术 血管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 :在糜烂溃疡性口腔粘膜病患者中采用复方悲他松注射液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9 月,在我院进行糜烂溃疡性口腔粘膜病诊断治疗的患者 90 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额外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糜烂溃疡性口腔粘膜病患者中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 糜烂溃疡性口腔黏膜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在糜烂溃疡性口腔粘膜病患者中采用复方悲他松注射液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9 月,在我院进行糜烂溃疡性口腔粘膜病诊断治疗的患者 90 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额外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糜烂溃疡性口腔粘膜病患者中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 糜烂溃疡性口腔黏膜病 临床疗效
  • 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二医院,皮肤科【摘要】目的:研讨痤疮瘢痕术患者对其采取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治疗对皮肤屏障修复中的作用。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时间段内,自行前往我院的痤疮瘢痕术患者,共计有70例,分组方式为奇偶法,各35例,对比组实行点阵激光治疗,干预组实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点阵激光联合治疗,干预组与对比组的治疗前后皮肤屏障功能指标实施组间对照。结果:痤疮瘢痕术患者护理前皮肤屏障功能指标P值>0.05,无差异。干预组痤疮瘢痕术患者护理后角质层含水值较高、水分丢失值、pH值、乳酸刺激试验评分低于对比组患者,P<0.05,有差异。结论:痤疮瘢痕术患者对其采取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痤疮瘢痕术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点阵激光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载BMP-2活性肽/CXCLl2梯度渐变3D生物打印多孔仿生骨修复骨缺损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36只成年新西兰兔制作胫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复合组、单纯组与对照组,每组12只。复合组植入载rhBMP-2活性肽/rhCXCLl2梯度渐变3D生物打印多孔仿生骨,单纯组植入单纯梯度渐变3D生物打印多孔仿生骨,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观察三组手术效果,比较三组术后30天、60天、90天测定实验兔骨缺损修复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结果。结果 三组均未发生全身异常反应。伤口无感染,愈合良好,缝线自行脱落。术后30天三组碱性磷酸酶较术前显著增高,术后60天达最高峰,术后90天又下降。术后30天、60天、90天复合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查结果高于单纯组和对照组,且单纯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载BMP-2活性肽/CXCLl2梯度渐变3D生物打印多孔仿生骨可提高骨缺损修复组织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效促进骨缺损修复。为后续临床试验和应用提供了有效证据。

  • 标签:    载BMP-2活性肽/CXCLl2 中空羟基磷灰石 3D生物打印 仿生骨 碱性磷酸酶 骨缺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干细胞生长因子(SCF)反义寡核苷酸对肝癌HepG2细胞中原癌基因蛋白质c-kit、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以脂质体作为转染载体,转染SCF反义寡核苷酸于HepG2细胞。实验分三组:(1)空白对照组;(2)转染SCF反义寡核苷酸组;(3)转染SCF错义寡核苷酸组。Westernblot方法检测转染前后肝癌细胞中SCF、bFGF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转染前后肝癌细胞中c-kit与bFGFmRNA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SCF反义寡核苷酸后HepG2细胞凋亡率。结果与转染错义寡核苷酸组相比,SCF反义寡核苷酸对HepG2细胞中c-kit、bFGF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转染SCF反义寡核苷酸可明显增加HepG2细胞凋亡率(P<0.01)。结论SCF在肝癌细胞凋亡中有重要调节作用,SCF/c-kit有可能作为PI3K/Akt信号通路的上游对肝癌细胞bFGF的表达起重要调控作用。

  • 标签: 肝肿瘤 干细胞因子 寡核苷酸类 反义 原癌基因蛋白质C-KIT 成纤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肌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认知功能的变化,并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保健所收治的36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阿尔茨海默病组,男21例,女15例,(65.85±7.13)岁,年龄范围为57~73岁;选取同期收治的36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66.26±5.18)岁,年龄范围为60~72岁;另选取同期36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65.32±6.14)岁,年龄范围为56~72岁。比较三组纳入者的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评分、具体认知功能及血清中的ALP、ALT、肌酐、HDL-C水平。结果阿尔茨海默病组MMSE评分[(15.27±3.83)分]、BSSD评分[(16.21±3.07)分]低于健康组[(29.97±7.17)分、(66.85±1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23,P<0.001)。脑梗死组BSSD评分[(27.26±6.81)分]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52,P<0.001)。阿尔茨海默病组患者的言语理解、地点定向、短程记忆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脑梗死组患者的言语理解、短程记忆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阿尔茨海默病组和脑梗死组的ALP[(78.29±6.28)U/L、(80.37±8.21)U/L]、HDL-C[(2.24±0.07)μmol/L、(2.53±0.81)μmol/L]水平均高于健康组[(72.38±9.61)U/L、(1.21±0.9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早期联合评估认知功能及血清学检测,可尽早对阿尔茨海默病和腔隙性脑梗死进行诊断,阻止症状加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腔隙性脑梗死 碱性磷酸酶 谷丙转氨酶 肌酐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培美曲塞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义乌市中心医院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例)和观察组(n=5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培美曲塞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化疗,两组均以3周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糖类癌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ERA21-1),并检测两组血清VEGF、bFG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0.39%(41/51),高于对照组的58.82%(30/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95,P<0.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A125、CEA、CYFERA21-1水平分别为(236.92±20.85)U/L、(10.83±2.12)pg/L、(2.06±0.32)pg/L,均低于对照组的(303.86±27.51)U/L、(16.53±2.96)pg/L、(3.42±0.51)pg/L(t=11.307、9.128、13.172,均P<0.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bFGF水平分别为(112.52±19.38)μg/L、(12.95±1.87)pg/L,均低于对照组的(185.02±30.14)μg/L、(20.84±2.61)pg/L(t=11.797、14.328,均P<0.001);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65%(9/51),观察组为13.73%(7/5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0,P=0.445)。结论采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培美曲塞化疗能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VEGF、bFGF水平,可有效控制患者体内肿瘤细胞活性,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培美曲塞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在其治疗中,应用索拉菲尼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72例2022年5月~2023年5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随机数字表”作为分组的参考依据,分为参照组(n=36例)执行TACE治疗,探究组(n=36例)执行索拉菲尼与TACE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FGF、VEGF水平。结果 治疗后,探究组bFGF、VEGF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在其治疗中,应用索拉菲尼与TACE联合治疗,治疗效果突出,能降低患者bFGF、VEGF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索拉菲尼 TACE bFGF VEGF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OP)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的80例患者,均为2019年6月-2020年5月就诊的OP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0例。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增加阿仑膦酸钠用药,观察组增加唑来膦酸用药,对比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25-(OH)D指标高于对照组,BGP和BALP指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OP 唑来膦酸 阿仑膦酸钠 血清骨代谢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