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EGFR抑制PD153035在体内外对A2780细胞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1,MTT和SRB法检测PD153035对A2780细胞的生长抑制或杀伤作用;2.集落形成实验观察PD153035对A2780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3.AO—EB染色法观察不同浓度PD153035作用48小时对A2780细胞凋亡的影响;4.流式细胞光度分析术(FCM)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的变化;5.Westernblot方法检测PD153035对A2780细胞作用48小时EGFR、P—EGFR、Erk1/2、P—Erk1/2、JNK、P—JNK表达及Bel-2、P53表达的变化;

  • 标签: A2780细胞 细胞生长抑制 诱导凋亡作用 EGFR 抑制剂 作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门诊口服质子泵抑制不合理用药处方情况。方法对我院门诊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这一段期间的1457张含口服质子泵抑制的处方资料进行回顾总结,找出其中的不合理用药处方,并对其进行归类分析。结果1457张口服质子泵抑制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共有129张,不合格率为8.85%。129张不合理用药处方中,最常见为因药物配伍不合理影响药物吸收,共有69张,占53.49%;其次为因联合用药不合理致不良反应增加,共有25张,占19.38%;其他分别为因药物配伍不合理影响药物代谢、特殊人群用药不当、药物剂型使用不当、药物用法和疗程不合理以及同类药物重复使用等。结论我院门诊仍旧存在着一些口服质子泵抑制不合理用药现象,其中药物配伍不合理和联合用药不合理现象尤为严重,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用药管理,提高医护人员和药剂师工作水平,尽可能地避免不合理用药现象发生。

  • 标签: 门诊 口服质子泵抑制剂 不合理用药 处方
  • 简介: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氯吡格雷合用质子泵抑制(protonpumpinhibitors,PPI)可能会增加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因此,联合用药存在争议。本文从氯吡格雷与CYP2C19多态性、PPI与氯吡格雷在药理及临床作用上的相互影响、相关临床研究来深入解析药物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PPI可能削弱了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效应。10个临床观察性研究都体现了这个观点,但文献质量偏低,而其余3篇低质量的观察性研究、5篇中等质量的观察性研究和1篇高质量的RCT均未发现氯吡格雷合用PPI会显著增加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 标签: 氯吡格雷 质子泵抑制剂 CYP2C19 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采取质子泵抑制(PPI)治疗的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接诊的RE患者62例分为2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自愿接受本研究,对照组采取H2受体拮抗剂治疗,而研究组加用质子泵抑制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反酸、反流及胸骨后灼痛等症状评分均有降低(P<0.05),但研究组降幅更明显(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采取质子泵抑制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质子泵抑制剂 H2受体拮抗剂 价值
  • 简介:摘要 : PD-1免疫抑制联合化疗方案是如今治疗肿瘤疾病的流行方案,在治疗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是无论是 PD-1免疫抑制还是化疗,都会引起较多不良反应,会给治疗带来较大阻碍。因此在治疗阶段,需要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加以干预,用以保障治疗效果。 本文即对联合治疗方案展开论述,分析其护理措施。

  • 标签: 肿瘤 PD-1 免疫抑制剂 化疗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法舒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浓度的影响.方法将5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法舒地尔治疗组.常规治疗组(n=28)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断药、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和钙离子拮抗剂等);法舒地尔治疗组(n=3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6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每天1次,静脉注射14d.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其血浆中hs-CRP和IL-1浓度.结果法舒地尔治疗组治疗14d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hs-CRP和IL-1浓度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火0.05);但法舒地尔组改变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可能通过阻止组织因子的表达和凝血酶的形成,抑制粥样硬化病变的炎性反应,从而稳定斑块,减少急性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心绞痛 不稳定型 高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1 RHO激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YAP抑制在上皮性卵巢癌动物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BALB / c-nu雌性裸鼠腋窝皮下接种 HO8910、 SKOV3细胞,建立裸鼠成瘤模型,分为 A、 B两组,将 A、 B两组分别给予三种给药方案,并设立对照组 A(生理盐水)、对照组 B(生理盐水),评价 PPIX、 TP对肿瘤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 PPIX+TP的联合治疗疗效。结果:用药后, A1、 A2、 A3、 B1、 B2、 B3组皮下移植瘤体积均较对照组 A、 B减小, P<0.05; A1、 A2、 A3、 B1、 B2、 B3组分别与对照组 A、 B比较, YAP蛋白表达均较前减少, P<0.05。结论: YAP抑制 PPIX、 TP(顺铂 +紫杉醇)均对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但 PPIX联合 TP方案治疗,抑瘤效果更佳,提示 YAP作为干预靶标在卵巢癌分子靶向治疗中有一定潜在价值。

  • 标签: 卵巢癌 YAP YAP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前肿瘤治疗进入了免疫治疗时代。但近年来发现,胸部放疗后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在起到协同抗肿瘤作用的同时,也会引发放射唤醒性肺炎(RRP)。RRP是一种少见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研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引起RRP的相关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对加强RRP的认知管理以及降低RRP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疗法 放射疗法 肺炎 辐射性肺炎
  • 简介:摘要血管衰老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病理生理表现,与心、脑、肾及外周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是一种新型的降糖药,具有明确的心血管和肾脏保护作用。本文通过总结SGLT2抑制在血管衰老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进一步了解SGLT2抑制对血管衰老的保护作用,以期为将来研究血管衰老及血管衰老相关疾病的干预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血管衰老 动脉僵硬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胆管癌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对放化疗不敏感,是预后较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尽管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ICIs)治疗肿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胆管癌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客观反应率低,这与其免疫微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密不可分。因此,了解胆管癌免疫微环境的组成特点,并针对其免疫微环境靶点进行调控,以及采取ICIs联合治疗策略,将是提高胆管癌免疫疗效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 标签: 胆管肿瘤 免疫疗法 肿瘤免疫微环境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多种实体瘤的免疫治疗效果。随着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肝癌的二线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特别是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些药物在接触肿瘤的免疫抑制作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激发了自身免疫引起的相关副作用。其副作用发生特点与传统化疗及靶向药物有很大差异,有效地监测、发现及干预免疫相关副作用是保证病人获得临床获益的必要保障。

  • 标签: 肝细胞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发生于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为了提高结直肠癌的预后,需要进一步阐明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表观遗传能够直接影响结直肠癌的进展和转移,而组蛋白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组蛋白修饰手段,能够调控下游基因的转录过程。大量研究结果证实组蛋白甲基化对结直肠癌的进展产生影响,相关组蛋白甲基化及去甲基化的抑制可作为潜在的结直肠癌治疗药物发挥作用。对结直肠癌及其相关甲基化调控进行综述,总结组蛋白甲基化修饰的类型及其调控,论证组蛋白甲基转移酶与去甲基化酶参与结直肠癌进展调控方式,并总结组蛋白甲基化抑制对于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意义,探究相关抑制作为结直肠癌治疗药物的可能性。

  • 标签: 结直肠癌 表观遗传 组蛋白甲基化 甲基转移酶 去甲基化酶
  • 简介:摘要报道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收治的4例化脓性汗腺炎,年龄20 ~ 45岁,均为男性,皮损表现为腋窝、臀部、腹股沟的窦道、脓肿、瘢痕,Hurley分期Ⅱ~Ⅲ期。既往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药物、中药等多种治疗方案,改善均不明显。予静脉滴注英夫利西单抗5 mg/kg,第0、2、6周各1次,后每间隔8周1次;或皮下注射阿达木单抗,第0、2周各80 mg/次,后每间隔2周40 mg/次。2例静脉滴注英夫利西单抗后出现输液反应,改用阿达木单抗。3例达到化脓性汗腺炎临床反应(HiSCR),1例无效。

  • 标签: 化脓性汗腺炎 生物制剂 治疗 英夫利西单抗 阿达木单抗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由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导致的垂体炎病例的诊治及23个月的随访情况,提示进行PD-1抑制治疗过程中,若患者出现乏力、纳差、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低钠血症等情况,需警惕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及时进行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价和长期随访。

  • 标签: 免疫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垂体炎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ICI)的出现使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策略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尽管ICI疗效显著,但仍有较多患者无法从单独的免疫治疗中获益。目前研究方向聚焦于多种治疗方案的联合。放疗可以上调免疫原性细胞表面标志物,调节免疫检查点的表达。大量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正在探索ICI与放疗联合在不同分期NSCLC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还包括放疗时序、最佳剂量、剂量分配等。

  • 标签: 免疫疗法 放射疗法 癌,非小细胞肺
  • 简介:摘要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就诊的10例免疫检查点抑制相关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1例,年龄(57±8)岁,其中暴发性1型糖尿病7例,急性1型糖尿病3例。10例中肺癌5例,食管癌2例,胃癌、肾细胞癌、鼻咽癌各1例。10例患者所使用的药物均为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抑制,其中派姆单抗5例,信迪利单抗3例,替雷珠单抗1例,特瑞普利单抗1例。其中8例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1例以糖尿病酮症起病,1例起病时无酮症;9例胰岛相关抗体阴性,另1例阳性。10例均获得成功救治,且依赖胰岛素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可导致1型糖尿病,包括暴发性1型糖尿病,多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需要早期识别,积极胰岛素治疗。

  • 标签: 糖尿病,1型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患者男,58岁。诊断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性淋巴瘤,使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卡瑞利珠单抗治疗6个月后出现颜面、四肢及躯干皮疹伴皮肤变硬,双腕、肘和膝关节僵硬并功能受限,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0.07×109/L升至3.3×109/L),双前臂磁共振成像示皮下组织增厚,T2压脂序列(T2WI)示肌群间肌筋膜信号增高,增强后明显强化。右前臂皮肤活检病理示,筋膜层增厚及纤维化,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最终诊断免疫检查点抑制(ICI)相关嗜酸性筋膜炎(EF),予甲泼尼龙 40 mg/d+甲氨蝶呤10 mg/周+巴瑞替尼4 mg/d治疗1个月后,患者皮肤肿胀硬化较前明显减轻,关节功能改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降至正常(0.17×109/L)。ICI相关EF属少见的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检索国外文献报道的20例EF患者,结合本例共21例患者,使用ICI至出现EF的中位时间12(8,15)个月,临床表现以皮肤受累(19例)、关节功能受限(11例)、肌痛/肌无力(9例)为主。16例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7例患者经3(1,8)个月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提示EF是ICI的一种可致功能障碍的不良反应,接受肿瘤免疫治疗的患者应关注EF的相关症状,尽早治疗对预防长期并发症至关重要。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嗜酸性筋膜炎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