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环乳晕切口手术应用于乳腺纤维瘤临床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择 2013 年 1月 -2019年 12 月在 我院收治的 8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依据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分组,对照组 40例进行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治疗组 40例进行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评价 2 组疗效,同时对 2 组手术相关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对照组术后伤口甲级愈合率、双侧乳房基本对称率、美容效果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 6 个月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治疗组( P< 0.05)。结论 乳腺纤维瘤患者接受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不仅可明显增进疗效,而且可获得满意的美观效果,双侧乳房对称且瘢痕易被接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环乳晕切口手术 乳腺纤维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胃间质瘤患者采取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2018.3-2020.3期间选出56例来院治疗胃间质瘤的患者,采取奇偶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使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间质瘤患者采取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均能起到一定的疗效,但腹腔镜手术取得的效果要更好,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值得应用。

  • 标签: 胃间质瘤 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胃癌手术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开始时间为 2017 年 5 月,结束时间为 2018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72 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探究组和参照组均 36 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探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住院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上,探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探究组存在显著优势, P < 0.05 。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有助于患者术后更快恢复,安全性高,护理满意度较高,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医院护理效率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胃癌手术 常规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对计划生育手术后出血患者实行葆宫止血颗粒治疗所起到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站于 2013.6-2016.6期间所接纳治疗的计划生育术后出血患者 324例 ,基于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62例 ,常规治疗)以及观察组(162例 ,葆宫止血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月经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葆宫止血颗粒对于计划生育手术后出血具有着较佳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葆宫止血颗粒 计划生育 术后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年 1 月至 2019 年 1月应用超声刀结合免夹法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64 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 52±12.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 5.5±2.2) 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 22.5±11.3) h,平均住院天数( 4.5±2.3)天。术后发生戳卡孔感染 1例,腹腔小脓肿 1例,经过保守治疗均痊愈;余无腹腔内出血、肠漏、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超声刀结合免夹法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尤其是针对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效果满意;在降低术后并发症、降低中转开腹率、降低手术费用等方面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超声刀 免夹 手术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进行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的临床效果对比,积累临床中针对该类疾病的治疗经验,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临床能力,增强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100例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 2016年 5月至 2017年 12月,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50例患者接受阴道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 50例患者接受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但是其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 90.00%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71.67%,以上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是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88%而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4%,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患者而言,宫腔镜电切术更的住院时间更短、患者的满意程度更高,治疗有效率与阴道手术略有提高,所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该类手术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不同手术方式 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单眼高度近视性弱视采用屈光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 2017.10-2018.10, 1年内收治的 100例儿童单眼高度近视性弱视患儿,将所有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50例,使用传统遮盖法治疗)和观察组( 50例,实施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儿单眼高度近视性弱视治疗有效率为 100%,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 96%,在治疗效果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 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屈光手术治疗法在疗效上与传统遮盖法无明显差异,但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单眼高度近视弱视屈光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妊娠采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6年 3月 -2017年 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74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而观察组则运用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住院、肛门排气以及手术时间均较短,且伤口和出血量少,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同时,随访 12个月,两组的宫内妊娠率比较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异位妊娠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异位妊娠 开腹手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手术期中循证理配合效果及并发症影响。方法:选取 2016年 11月 ~2019年 1月研究时间段内于本院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患者共 71例,纳入研究,开展护理研究。根据护理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 36例,观察组 35例。围手术期内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术前负性情绪、疼痛、体征指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对比可知,观察组术前负性情绪、疼痛、体征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甲状腺手术手术期中的应用,可在有效缓解术前负性情绪 ,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护理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手术护理中对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方法的效果,旨在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供有效的途径。方法:选择某医院手术室患者共62例,将所有患者按照等量均分的方法分为两组。在对比组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使用医院基础的护理方式;研究组的患者使用优化后的舒适护理。在经过一定周期的护理治疗后,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在经过一定周期的护理治疗后,通过对组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研究组相对更低。在患者满意率的比较上,研究组相对更高。结论:在手术室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使用舒适护理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疾病的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医院护理工作的质量。

  • 标签: 手术室 舒适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在 围手术期护理风险防范工作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的作用效果。 方法: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 选择 200 例在本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两组。 2018 年 8 月之前的患者( n=100 )纳入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内接受基础性护理, 2018 年 8 月之后的患者( n=100 )纳入观察组,全面实施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在此基础上,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 在 围手术期护理风险防范工作中,合理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在降低护理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预见性护理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眼科手术室潜在护理安全隐患,提出规范化管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眼科手术患者,在接受常规管理的 2018年 1-6月期间选择 50例作为对照组,在接受规范化管理的 2018年 7-12月期间选择 50例作为试验组。对比对照组与试验组眼科手术患者安全隐患、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眼科手术患者仪器隐患、数据隐患、血压升高、术后感染、针刺伤、服务欠佳等安全隐患占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明确安全隐患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眼科手术患者的安全,进一步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与满意度。

  • 标签: 眼科手术 安全隐患 规范化管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在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的应用。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我院收治的 26例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的患者均进行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首先患者取平卧位,超声引导下行患侧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然后取侧卧位进行硬膜外穿刺,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按需分次追加硬膜外用药。评估患者侧卧位时、术中以及术后 12小时 VAS评分以及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的配合程度,记录硬膜外用药的总量以及芬太尼使用剂量,观察记录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在侧卧时的 VAS平均评分为( 2.69±1.79),术中为( 1.62±0.51),术后 12小时为( 1.91±0.68);所有患者的平均硬膜外用药总量为( 10.41±1.82) ml,芬太尼总剂量为( 106.97±9.96) μg;手术过程中 22例患者稳定配合, 3例患者出现轻微疼痛不适, 1例患者出现出血过多,疼痛难忍的情况,但最终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所有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于高龄的需要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来说,使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可显著的提高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改善高龄患者的配合情况,有助于维持高龄患者的生命体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未来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 连续硬膜外麻醉 高龄患者髋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到 2018年 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11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不同时间分为三个小组,出血时间到手术时间≤ 7h设为超早期组( A组),共 35例,出血到手术时间为 8h~24h设为早期组( B组),共 38例,出血时间到手术时间> 24h设为晚期组( C组),共 37例,观察三组患者手术治疗 72h后的出血复发率和死亡率,随访患者 9个月后的预后情况。结果: A组患者出血复发率为 5.71%,死亡率为 5.71%, B组患者出血复发率为 15.79%,死亡率为 11.43%, C组患者出血复发率为 29.73%,死亡率为 13.51%, A组患者数据低于 B组患者低于 C组患者; A组患者恢复良好的比率优于 B组患者优于 C组患者, A组患者残疾情况少于 B组患者少于 C组患者,三组数据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及时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 标签: 手术时机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对于风险管理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7 年 5 月 ~2018 年 7 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152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护理标识 + 常规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 76 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93.42% > 77.63% )相对更高( P < 0.05 ),而风险事件发生率( 2.63% < 11.84% )相对更低( P < 0.05 )。 结论:在手术室护理 中,护理标识具有提示作用,便于医护人员更加高效的展开各项医疗服务工作,有效预防安全风险,为患者的健康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风险管理 护理标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胃癌患者的治疗中,在常规外科手术和同步放化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药使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医院中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总计71例。对于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除了使用常规的外科手术和同步放化疗进行治疗外,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药的使用。在预定研究周期结束后,对治疗的有效率以及患者生存质量的评分进行统计。结果:在研究周期结束后,经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得出本次研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72%,死亡率为4.23%,并且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也相对较高。总体而言,本次研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结论:对于胃癌患者的治疗,在常规外科手术和同步放化疗治疗方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物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和缓解患者在放化疗中的不良反应,因此该种治疗方式在临床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胃癌 外科手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围手术期中予以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期间收治的 88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护理组与参照组,各 4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95.45%明显高于参照组的 84.09%,护理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9.09%明显低于参照组的 27.27%;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在行超声乳化手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控制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老年患者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全程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低值耗材中的运用效果 。 方法: 于 2017 年 2 月 -2018 年 2 月,我院手术室 低值耗材进行常规管理,将其设立为参照组,于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实施了精细化管理,将其作为实验组,均选取 43 种低值耗材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价值 。 结果: 比较后显示,实验组在保管、及时添加、齐全、失误等方面,数据均优于参照组,医生对此法更加满意,组间对比 ( P<0.05 ) ,统计学具有意义。 结论: 在手术室低值耗材中,应用精细化管理措施,效果十分显著,此法值得于临床推广使用 。

  • 标签: 手术室 低值耗材 精细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手术室患者发生晕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我院从 2016年 1月到 2018年 2月之间 收治的门诊手术室患者并发生晕厥的30例事件进行回顾,分析所有事件中患者晕厥的根本原因,并通过因素分析寻找护理策略,优化整体护理效果。结果:经过调查分析与后续的患者观察沟通,了解到门诊手术室患者发生晕厥的原因为体位性低血压、低血糖反应、心源性晕厥、药物副作用、情绪因素、其他因素。相对的强化患者心理素质、缓解患者疾病痛楚、更换患者的体位、布置适宜环境、进行基础健康教育等方式并结合以上的原因进行药物干预,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结果。结论:门诊手术室患者发生晕厥的原因有多种,应结合患者的就诊记录,详细了解患者的疾病发展规律,严密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分析晕厥的因素并对症下药,可综合优化护理效果。

  • 标签: 门诊手术室患者 发生晕厥 原因分析 护理策略 分析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术前个性化健康宣教在骨科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 2019 年 1 ~ 7 月在骨科住院行择期手术的 400 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健康宣教的形式,观察组根据患者的病情向家属或患者进行个性化术前健康宣教。结果 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术前注意事项的重视度、知晓及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 ( P < 0.05) ,患者手术安全性 ( 手术及时执行率 ) 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 P < 0.05) 。结论 采用个性化术前健康宣教可以明显提高家属及患者术前注意事项的执行正确率,保证了手术安全性,缩短了住院时间,促进了疾病的恢复,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 ] 个性化术前健康宣教 择期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