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在胃癌患者血清HMGB-1水平检测中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法)的效果。方法对98例胃癌患者血清HMGB-1水平使用ELISA法进行检测,同时对血清癌胚抗原(CEA)含量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相关测定,同时,与40例胃良性病变者及40名正常者进行相关的比较。结果血清中HMGB-1检测在胃癌早期患者中和传统肿瘤标志物CEA对比,有良好敏感性(70.6%)与准确性(74.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患者血清HMGB-1水平检测中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法)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根据检测血清中HMGB-1的含量来明显的提高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6例(106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所行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每组再各分为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比较每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视力和眼压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慢性期组手术成功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无明显变化(P>0.05)。除观察慢性期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变化不明显以外,其他3组患者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超声乳化手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急性期患者的效果显著,治疗慢性期患者效果较差。术中摘除晶状体有助于PACG的治疗。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不典型胸痛患者通过运动负荷实验激发心肌缺血,观察NT-pro-BNP的变化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观察2013年1月-2013年11月选择住院患者60例对临床因胸痛而行运动实验阳性的患者,排除心力衰竭病史或者其他导致血容量负荷增加的疾病进行运动负荷实验,阳性患者在运动前及运动后120分钟进行NT-pro-BNP的检查,最后择期性冠脉造影检查。结论运动负荷实验阳性的患者,运动前后NT-pro-BNP明显升高者,表明冠脉病变较严重,运动后NT-pro-BNP升高不明显或者无变化者冠脉病变或者正常,对于不典型心绞痛患者,通过无创的检查分析进行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一步提高冠脉检查的阳性率,减少不必要的有创检查,降低风险,减少费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淮安市不同职业人群结核病密切接触者结核菌感染情况,研究分析其原因,为今后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根据和有益参考。方法:市结防所组织专业人员对与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的人群作结索试验检查,结素试验强阳性者继续做胸片、痰检等进一步检查,确认没有发现活动性结核病灶后进行预防性治疗,给与异烟肼利福平口服三个月。结论:中学生组结素反应阳性率只有26.9%,说明中学生年龄组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较差,卡介苗的免疫屏障尚未形成,淮安市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军人组、教师组、医务人员组结素反应强阳性率分别为58%、63.1%、68.7%,分析认为,这三种职业人员或生活或工作于人口密度大,人员拥挤集中的环境,加上工作压力大,体能消耗多,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大等原因,都是造成其结核菌感染率高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结核菌素 试验 职业 结核病 感染率
  • 简介:目的在广东省地级市结核病实验室开展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评价二线药敏实验室室间结果,规范和完善药敏试验熟练度测试室间质量保证体系。方法对广东省6个地级市的结核病实验室进行药敏熟练度测试室间质量控制,采用WHO推荐的药敏比例法,对结核病4种二线药物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AKM)、卷曲霉素(CPM)、氧氟沙星(OFLX)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6个地级市结核病实验室药敏试验总的敏感性平均值为87.5%(189/216),总的特异性平均值为96.4%(486/504),4种二线药物平均一致率分别为:KM91.7%,AKM96.7%,CPM92.8%,OFLX92.8%,总的一致性平均值为93.5%(673/720)。其中5号实验室KM、OFLX的敏感性试验一致率,以及6号实验室KM、CPM的一致率均〈90%。结论6个地级市结核病实验室的二线药敏试验结果总体上基本达到WHO跨国参比实验室的要求,但有个别实验室对某种药物的检测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y-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对诊断结核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疑似活动性结核患者84例患者的细菌学、影像学、病理学结果作为观察组,进行回顾性整理并随访,同时选择健康人84例作为对照组,用来识别和判断疑似结核病患者的是否真正的患病。并随访治疗效果,与IGRA检查方法对照,评价IGRA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结核病例IGRA检测敏感性为85.27%,特异性为81.03%,阳性预测值81.04%,阴性预测值86.12%。结论IGRA作为活动性结核病的辅助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同时对肺结核外其他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也较高,可为菌阴患者、肺外结核等特殊情况结核病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结核病 y-干扰素释放试验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梅毒诊断中分别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梅毒抗体检测与甲苯胺红不加热法(TRUST)试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00例行梅毒血清学试验的患者,研究对象均取自2021年1月-2023年1月。均采集空腹静脉血并快速分离血清,均行ELISA梅毒抗体检测及TRUST试验,诊断金标准: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结果。对比ELISA、TRUST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诊断漏诊率、误诊率及诊断效能。并对比ELISA、TRUST不同检测方法在不同分期梅毒检测中的阳性率。结果:TPPA法检查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阳性共75例,阴性共25例;ELISA法检查结果显示,真阳性74例,真阴性共23例,误诊1例,漏诊2例;TRUST法检查结果显示,真阳性共64例,真阴性共17例,误诊11例,漏诊8例。ELISA法的敏感度、特异性、诊断准确率、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TRUST试验(P<0.05)。而ELISA法的漏诊率、误诊率均明显低于TRUST试验(P<0.05)。ELISA检测潜伏期梅毒阳性率高于TRUST试验(P<0.05)。但两种检测方法在一、二、三期梅毒的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差异 (P>0.05)。结论:在梅毒诊断中应用ELISA法梅毒抗体检测与 TRUST 试验均可取得一定效果,ELISA法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更高,对临床梅毒筛查和确诊率具有提升作用。

  • 标签: ELISA法 梅毒抗体检测 TRUST试验 梅毒诊断 灵敏度 准确性
  • 简介:摘要 以中西结合方法治疗面瘫为例探讨中西医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RCT)规范表述要素,以期为中西医临床 RCT文章的规范撰写提供参考。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万方数据库 (WANFANG)、维普数据库 (VIP) 获取 1991—2017年国内中西结合治疗面瘫的 RCT文章 66篇。参考 CONSORT标准,对纳入的文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中西医治疗面瘫临床 RCT文章表述问题较多,多数文章存在表达不完整的情况,中西结合临床 RCT 文章的撰写还需规范,尤其是前言、试验设计方法以及干预措施部分。

  • 标签: 中西结合 面瘫 表述要素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峨山县中小学生结核杆菌感染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辖区内489名2014年入学新生开展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72小时后观察结果,皮肤硬结≥5mm为阳性,≥20mm(儿童≥15mm)或局部有水泡、坏死、淋巴管炎均为强阳性,并对PPD试验强阳性者进一步做摄胸片检查。结果489名PPD试验阳性人数98名,阳性率20.04%,强阳性14名,强阳性率2.86%,阴性人数391名,阴性率79.96%;初中生PPD阳性率、强阳性率高于小学生,女生PPD阳性率及强阳性率均高于男生,城乡PPD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9(P<0.01)。结论PPD试验是一个安全、简单、价廉、可行的筛查在校学生结核感染的方法,根据试验结果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可有效防控结核病在学校的传播和流行。

  • 标签: 中小学生 健康体检 结核菌素试验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对近十年针刺治疗抑郁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及诊疗信息计量分析。纳入评价的文献是针刺为主要治疗手段,对照组以纯西药为治疗手段,以HAMD量表评分作为主要结局指标,研究结果反映出目前临床研究质量还较低,疗效的评价还存在不稳定因素,可能存在偏倚,尚无足够证据证明针灸组疗效优于西药组。此外,对针灸治疗抑郁症进行诊疗信息分析,在治疗原则、治疗方法、疗程、选穴规律、症候规律进行总结归纳,反映了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现况,为针灸治疗抑郁症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针灸 抑郁症 信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生化室内三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比对试验,探讨不同仪器间二氧化碳(CO2)检测结果是否相当。方法按照EP9-A文件1要求,把每一台仪器当成一个独立的检测系统,以雅培Aerose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机作比较仪器,雅培Aerose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机和雅培C16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作为试验仪器,每天选取新鲜血清,分别在三台仪器上测定,并记录结果。用Excel2003软件对三台仪器的结果采取回归和相关分析,求其相关系数,及回归方程Y-bX+a,以美国雅培二氧化碳原装试剂盒说明书提供的总误差范围2作为可接受偏倚,判断两台仪器测定结果是否相当。结果每两台比对仪器的预期偏倚都小于可接受偏倚。结论雅培Aeroser2机分别与雅培Aeroser2机和雅培C16000的二氧化碳检测结果都相当,其偏倚都可以接受。

  • 标签: EP9-A文件 生化分析仪 比较试验 血清 二氧化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1月到2022年11月,选取疑似乙肝病毒患者133例为研究对象,均配合研究采集2份血样进行血清学检验,血样1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血样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比较检验结果及检验效能。结果:以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验结果为金标准,阳性101例,阴性32例,血样1检出100例阳性、33例阴性,血样2检出95例阳性、38例阴性,血样1的五项检验参数均大于血样2(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均可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发挥作用,前者检验价值更显著,检验效能更理想,更具应用价值。

  • 标签: 乙肝病毒 血清学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验 检验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核感染T细胞免疫斑点法(T-SPOT.TB)试验对呼吸系统疾病与结核的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归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接诊的疑似肺结核性疾病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T-SPOT.TB、PPD试验,血清TB-AB、痰涂片结核分枝杆菌检测、BALF结核杆菌分支检测,45例患者进行肺组织病理学诊断,比较分析各种诊断方法对呼吸系统疾病与结核的诊断效果及临床应用特点;结果T-SPOT.TB对于呼吸系统疾病与结核疾病的敏感性达到95.2%,优于其他检测方法(P<0.05);T-SPOT.TB、BALF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痰涂片检测、肺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特异性高于PPD试验和血清TA-TB检测(P<0.05);对T-SPOT.TB阳性患者进行定期复查,阳性率逐渐下降;结论采用T-SPOT.TB诊断呼吸系统疾病与结核,敏感性与特异性都较高,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结核 呼吸系统疾病 T细胞斑点试验 结核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支架术后心绞痛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非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70例冠心病支架术后心绞痛患者,根据不同中医证型进行分组,对两组患者全部采用中西医治疗方式,对比不同性别的中医辩证分型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支架术后心绞痛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支架术后心绞痛 不同中医证型 中西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LIA法、ELISA法对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结果作为参照,分析CLIA法、ELISA法对乙肝的诊断结果。结果ELISA法和CLIA法对乙肝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CLIA法、ELISA法对乙肝的诊断结果与实时荧光定量PCR之间具有良好一致性,Kappa均>0.7。CLIA法对HBsAg、HBeAg、HBeAb的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法(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HBsAb、HBcAb阳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LIA法、ELISA法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效果均较好,而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验中,CLIA法的检验准确性高于ELISA法。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采用CLIA法、ELISA法对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结果作为参照,分析CLIA法、ELISA法對乙肝的诊断结果。结果ELISA法对乙肝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1.84%、93.55%、92.50%,CLIA法分别为93.88%、96.77%、95.00%,二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CLIA法、ELISA法对乙肝的诊断结果与实时荧光定量PCR之间具有良好一致性,Kappa均>0.7。CLIA法对HBsAg、HBeAg、HBeAb的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法(P<0.05),而在HBsAb、HBcAb阳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LIA法、ELISA法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效果均较好,而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验中,CLIA法的检验准确性高于ELISA法。

  • 标签: 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 血清学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采用CLIA法、ELISA法对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结果作为参照,分析CLIA法、ELISA法對乙肝的诊断结果。结果ELISA法对乙肝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1.84%、93.55%、92.50%,CLIA法分别为93.88%、96.77%、95.00%,二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CLIA法、ELISA法对乙肝的诊断结果与实时荧光定量PCR之间具有良好一致性,Kappa均>0.7。CLIA法对HBsAg、HBeAg、HBeAb的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法(P<0.05),而在HBsAb、HBcAb阳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LIA法、ELISA法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效果均较好,而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验中,CLIA法的检验准确性高于ELISA法。

  • 标签: 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 血清学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采用CLIA法、ELISA法对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结果作为参照,分析CLIA法、ELISA法對乙肝的诊断结果。结果ELISA法对乙肝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1.84%、93.55%、92.50%,CLIA法分别为93.88%、96.77%、95.00%,二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CLIA法、ELISA法对乙肝的诊断结果与实时荧光定量PCR之间具有良好一致性,Kappa均>0.7。CLIA法对HBsAg、HBeAg、HBeAb的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法(P<0.05),而在HBsAb、HBcAb阳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LIA法、ELISA法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效果均较好,而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验中,CLIA法的检验准确性高于ELISA法。

  • 标签: 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 血清学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  在交叉配血试验的输血检验方面,探讨低离子凝聚胺法与抗人球蛋白微柱凝集法的临床成效。方法  筛选38例本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接受输血检验的输血治疗患者,交叉配血试验方式包括抗人球蛋白微柱凝集法与低离子凝聚胺法,评测输血检验的配血时间、配血试验结果与不规则抗体阳性检测结果。结果  抗人球蛋白微柱凝集法的配血时长较低离子凝聚胺法更长,差异(P<0.05)。抗人球蛋白微柱凝集法的主侧阳性率、次侧阳性率与总阳性率(15.79%、21.05%、36.84%)较低离子凝聚胺法(2.63%、5.26%、7.89%)更高,差异(P<0.05),而假阳性率(2.63%)与低离子凝聚胺法(7.89%)无差异(P>0.05)。抗人球蛋白微柱凝集法的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92.86%)较低离子凝聚胺法(33.33%)更高,差异(P<0.05)。结论  低离子凝聚胺法的配血时间更短,而抗人球蛋白微柱凝集法的阳性检出率更高,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选择交叉配血试验的方法。

  • 标签: 低离子凝聚胺法 抗人球蛋白微柱凝集法 交叉配血试验 输血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采用微柱凝集法和体外溶血试验两种配血方法输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AIHA并且需要输血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微柱凝集组与体外溶血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微柱凝集法以及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疗效。结果体外溶血组输血有效率显著高于微柱凝集组(95.00%VS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后RBC与Hb水平均明显的升高,TBIL含量明显的降低(P<0.05);与微柱凝集组比较,体外溶血组RBC以及Hb升高更加显著,TBIL降低更加显著(P<0.05)。结论AIHA患者采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方法可以筛选到更加适合的供者红细胞,确保患者输血的安全有效。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微柱凝集法 体外溶血试验 输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