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访越纪实帅峰薛慧刘威应越南政府宗教委员会邀请,以杨同祥副局长为团长的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代表团一行8人于1997年10月6日至14日对越南进行了工作访问。这是继1996年5月越南政府宗教代表团来我国访问之后的回访,也是中越两国政府间宗教事务部门交往史上的...

  • 标签: 宗教事务 宗教工作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 越南 宗教政策 社会主义国家
  • 简介:一九八六年九月十五日,天气格外晴朗,吃过早饭,我们便乘北京吉普向北台驰去。那绕岭环峰的公路,象玉带一样在半山腰中弯弯曲曲盘旋而上,红围墙的庙宇若隐若现,宛如在云层之上,蓝天之中。在这空中走廊上举目遥望,天空雄鹰飞翔,山间云雾飘动,沟壑流水潺潺。五台山的秋季,丰彩独异,墨绿色松树依旧苍翠,一排排一行行,从山底一直到山顶,就象哨兵守卫着

  • 标签: 流水潺潺 北台 北京吉普 龙翻 片金 一九
  • 简介:今年入夏以来,安徽、陕西两省遭遇了百年未遇的洪涝灾害.自本刊第8期详细报道安徽受灾的情况后,全国两会于2003年11月14日派出同工分赴两省实地了解灾情.

  • 标签: 2003年 陕西 安徽 灾情纪实 洪灾 基督教
  • 简介:家母仇世云居士诞于1929年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往生于2002年农历三月十二日,享年84岁。

  • 标签: 仇世云居士 中国 佛教 生平
  • 简介:母亲谢允华1940年正月初一出生。她为人聪明贤惠、无私厚道,一向对丈夫、儿女关怀照顾,辛勤操劳,一生严守五戒,奉持十善。1980年,不幸患上帕金森氏综合征。经多方医治无效,每天靠服进口药才能自理。在其长达23年病程中,父亲和我们儿女除千方百计地寻医求方外,就是对她精心的护理和照顾。看到母亲受病苦折磨,我们心如刀绞,却没有一点办法。

  • 标签: 谢允华 生平 佛教信仰 人格精神
  • 简介:郑颂英老居士于1917年8月11日(阴历六月廿四日)诞生于浙江镇海,2000年8月26日下午2时40分往生于上海市长征医院,享年八十四岁。

  • 标签: 郑颂英 生平 佛教信仰 人格修养
  • 简介:受某种意识形态影响,通行的文学概念抽象地看待"具体",忽略写作过程的复杂性,因此有必要考察这一概念的由来。文学一词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含义多次变化,其过程显示了社会一文化关系的历史变迁。18世纪以来文学概念演化出现过三种趋势:(1)判别文学性的标准由"学识"转向"趣味"和"感受力";(2)由泛指"出版物"逐渐转向专指"创造性"、"想象性"作品;(3)"民族"、"传统"概念的发展引发了"民族文学"观念。通过考察可以确证:文学概念是一定阶级对普遍社会实践进行特指和控制的形式。以往"马克思主义批评"作出过意义非凡的贡献,但由于没有彻底摆脱旧的文学概念的影响,所以未能在文学领域贯彻马克思的"实践意识"。但决定性的理论突破是人们已认识到文学是社会—历史范畴。与语言相关的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语言这一社会物质实践的"生产方式",进而改变着社会关系和文化关系。因此,文学不应受束于某种既定概念,它是一种既恒定持久又不断超越自身旧形式的实践。本文选译自已故的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家文化学者雷蒙德·威廉斯晚期代表作《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牛津大学出版社1977年),是该书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中的一章。威氏创建阐发著名的"文化唯物论"时尤擅作"关键词历史分析"。本文也表现了这一特色。

  • 标签: 文学价值 概念 民族文学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文化关系
  • 简介:理想不是空想、幻想,它是心灵思维向上的运动。能为人们描绘一幅美好的精神图景,能唤起人们的强烈的奋斗动机与拼搏潜能,把尚未实现的东西转化为现实。文学理想是人类理想之一翼,体现了人类普遍的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设立理想维度,将其作为文学价值系统中居于最高位置和核心地位的构成,是因为理想乃是统帅一切元素,聚合所有奋斗目标的核心价值。文章提出,理想能照亮黑暗角落和前进的路程;理想是一种聚合向上之力,推动人类和文学前行;理想教人追求更高的生命境界、艺术境界。理想为人们提供"道路感"、"方向感"和向上目标。永恒之理想,引导我们飞升。

  • 标签: 理想 理想维度 引领文学 美好
  • 简介:四川省凉山州的“悬崖村”曾经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凉山州农村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一直在助力“悬崖村”实现脱贫致富,在精准帮扶中逐渐形成了由模式开发、产业扶植到精准帮扶的金融服务方式。目前,正在全力实施“惠农兴村-整村推进”工程,从产品创新、金融服务、金融宣传等方面“三管齐下”,助力“悬崖村”脱贫攻坚。凉山州农商银行金融服务终结硕果,如今的“贫困悬崖”正在进行旅游开发,不少创业农户通过开办农家乐、发展种植和养殖业等收获了“第一桶金”,“悬崖村”正在快步迈向小康社会。

  • 标签: “悬崖村” 凉山农商银行 精准扶贫
  • 简介:河南沁阳水南关村原是一个普通的回族村落。但由于其清真古寺的碑刻载有1563年9月21日,皇上给该寺掌教张颁发过“箭符”(委任状)的史料,村人向引以为荣。而真正令村人喜上眉梢的则是改革开放后,他们的村子异军突起,成为遐迩闻名的明星村。由于该村经济腾飞,加上主动带动周边汉族村庄共同致富,以及认真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先进事迹,

  • 标签: 清真寺 沁阳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纪实 考证 古碑
  • 简介:文学艺术在今天时代巨变下所遭到的冷遇,应该说是由它的自身特点及其在人类文化中的位置所决定的.文学艺术是最为精致的文化形态,它与欣赏人的关系超越了感官层面而直达抽象的精神呼应,文学语言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是现代城市精神建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更高层次的精神审美现象.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标志性文学品牌,并不是作家的创作本身,而是帮助作家的创作在城市文化建构中广泛流布,真正沟通文学创作与城市文化之间的中介性的平台,具体地说,是文学期刊和文学批评.

  • 标签: 文学功能 城市精神建设 城市文化建设 文学艺术 人类文化 自身特点
  • 简介:文学能做什么?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杜威和福柯关于经验的理论对这一问题加以回答。杜威认为,文学提供的是"一个经验",即一种统一的整体经验,这一个经验对读者的经验产生作用,使得读者经验发生转变。福柯则认为文学提供的是一种不寻常的、独特的经验,它能够介入个人或者群体的日常经验中,使他们的主体性形式发生转变。结合杜威和福柯的观点,我们可以说文学引起了作者和读者的经验的改变,从而改变人们的存在方式,因为"存在如经验一样是历史建构起来的"。

  • 标签: 杜威 福柯 经验 一个经验 不寻常的经验
  • 简介:审美是文学的重要特性,但不应把文学的本质只理解为审美本质,文学的本质是系统本质。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性的,但不能把文学的意识形态性理解为哲学意义上的理性和思想体系,也不能把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只归结为审美意识形态。鉴于文学本质的系统性,理应对文学开展多维的、宏观的、辩证的综合研究。

  • 标签: 文学 审美 意识形态
  • 简介:以色列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群体,持守着其独特的善恶价值观和道德教育传统。这种主要通过"智慧人"和家长传递的传统,同律法和先知的传统一样,对维系和加强以色列的社会生活,增进每个社会成员的人生修养和处事能力,都起到巨大作用。家庭长辈和智者在后来的时代中发扬光大的人生哲学教育,可谓源远

  • 标签: 智慧文学 以色列人 信仰 文学背景 社会生活 个人道德
  • 简介:赵朴初先生在北京逝世的噩耗传到朴老的故乡,我县人民沉入了巨大的悲痛。人们洒热泪于清清寺前河中,摆香案于巍巍龙山之畔,深切悼念和缅怀这位太湖人民的好儿子。近一个世纪以来,朴老把一个游子的关爱,洒遍了故乡的山山水水。尤其是进入耄耋之年,朴老的乡情尤切,以自己全部的光热,支持着故乡各项事业的发展。那份关爱,必将如流过老家的寺前河水,绵延不绝,与天共长!

  • 标签: 故乡 赵朴初 悼念 逝世 缅怀 山水
  • 简介:基督教,英文为Christianity,公元一世纪源于巴勒斯坦,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及一些小的教派。《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早期的《圣经》包括《圣经旧约》、《圣经后典》和《圣经新约》。1520年后,基督教分为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新教的《圣经》只包括《圣经旧约》和《新约》,天主教《圣经》除此之外,还包括《后典》。《圣经》的前一部分为希伯来文,后一部分为希腊文。及至公元5世纪才有了统一的拉丁文译本。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前后,《圣经》在欧洲逐渐被译成各国文字。

  • 标签: 基督教 《圣经》 西方文学 宗教改革运动 文学规模
  • 简介:什么东西叫佛性?我们先看印顺老的评价。若依印公的研究,从中观学角度看“空就是佛性”,“一切凡圣众生以空为其本”;若依唯识论者,《大涅盘经》说如来藏名为佛性,佛性就是真我。依印老自己的研究,释尊出在人间,所以是即人成佛的,是净化人性而达到正觉解脱的。释尊是人,

  • 标签: 古典文学 佛性 《庐山远公话》 《红楼梦》
  • 简介:李伯元的文学之路欧阳健居晚清四大小说家之首的李伯元,不是梁启超那样的时代巨子,而是处于政治漩涡之外的小人物;他的人生价值,在于作为一名职业报人和职业小说家的成功事业和开创一代风气的广泛影响。李伯元,名宝嘉,又名宝凯,伯元是他的字,别号南亭亭长.又号游...

  • 标签: 李伯元 庚子国变 “游戏” 《官场现形记》 《绣像小说》 弹词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