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在万家团圆的春节期间,一则新闻触痛了大众的神经:广州市设立的首个“弃婴安全”,10天内接收到33名弃婴,15天内数量已增至79名。据悉,有家长从外地开车将孩子送往“弃婴”。如此一番,再次推出“弃婴”的是与非命题。

  • 标签: 弃婴 春节期间 广州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临产时胎头高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163例初产妇临产时胎头高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头高的发生率占头位分娩的16.58%,163例胎头高的初产妇仅16例顺产,其难产发生率为90.18%。结论初产妇临产时胎头高是难产的信号之一,与胎方位异常、骨盆异常、羊水过多、胎盘异常、脐带过短或脐带绕颈,以及巨大胎儿等有关。胎盘异常、脐带异常、胎方位异常及骨盆异常是导致胎头高的重要因素。在进行试产的过程中应进行密切观察,采取适宜的分娩方式。

  • 标签: 初产妇 胎头高浮 分娩
  • 简介:目的探讨带腓动脉干的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共33例(男25例,女8例),创面6.0cm×7.5cm~25.0cm×12.0cm。从小腿外侧切取带蒂皮瓣,无张力状况下旋转覆盖于受区,腓肠神经与足背皮神经吻合,皮瓣下置引流将创面缝合。结果33例逆行腓动脉状皮瓣均成活,29例获得5~23个月的随访,修复足跟部及足底部的吻合皮神经的19例患者例中有17例于术后5~13个月感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逆行腓动脉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成功率高,皮瓣不易破溃,皮下脂肪少,外形美观,是临床修复足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良好手段。

  • 标签: 腓动脉干 小腿外侧皮瓣 足部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静脉使用更昔洛韦、麦通纳治疗组采用针针刺穴位。结果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治疗能显著提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

  • 标签: 带状疱疹 神经痛 浮针针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窗口线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方法采用多窗口线引流术。结果28例复杂性肛瘘,经一次性手术后治愈者26例。二次手术痊愈者2例,伤口愈合时间20~45天,平均28天。全部病人6~12个月后随访,均无复发、无肛门移位、变形及肛门失禁等后遗症。结论结果提示多窗口线引流术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少的优点。

  • 标签: 复杂性肛瘘 多窗口 浮线引流术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针激光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针激光配合刺络拔罐组(A组)及电针组(B组),各65例。B组选取合谷、太冲、支沟、曲池、足三里等穴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接G-6805电针仪治疗,A组采用针激光配合刺络拔罐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3个月回访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llP〈0.05)。A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8.5%(25/65)和98.5%(64/65),B组分别为30.8%(20/65)和78.5%(51/65),经Ridit分析,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激光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 标签: 浮针 激光 刺络拔罐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应用骨间背状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骨间背状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病例10例,其中外伤致软组织缺损病例9例,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病例1例,皮瓣面积最小4cm×5cm,最大8cm×10cm。结果术后10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与受区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皮瓣供区瘢痕不明显,手部功能良好。结论骨间背状皮瓣移植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损伤小,不损伤主要血管,皮瓣具有外形美观,血管蒂长以及切取容易等优点,供区创面大多可以直接缝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指端缺损患者采用指动脉逆行状皮瓣进行修复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观察34例指端缺损患者,共有40指进行指动脉逆行状皮瓣修复的皮瓣成活情况,分析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结果经过围手术期护理,32例38指的皮瓣均顺利成活,其中含2例有3指的皮瓣出现水泡,均对症处理后获得治愈,另2例的2指出现皮瓣皮肤坏死,二期经游离植皮术获愈,成活率达94.1%。结论采用指动脉逆行皮瓣对缺损指端进行修复,制定最佳的护理方案,配合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有效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指端缺损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指背神经营养血管远端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末节创面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4年6月收治手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患者23例(27指),男15例(18指),女8例(9指);年龄21~47岁。切割伤8例,压砸伤15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0.8cm×1.0cm~1.8cm×2.5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0.5h~6h,平均2h。术中采用以各指优势动脉侧指横纹末端连线为轴线,皮瓣偏向指背侧,切取大小为1.0cm×1.2cm~2.0cm×3.0cm逆行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缺损,供区植皮打包固定。结果术后19例21指获1~8个月随访,皮瓣全部成活,指外形及功能佳。结论指背筋膜蒂皮瓣移植是修复手指不同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良好方法,其解剖表浅,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成活,不损伤主要的血管和神经,供区植皮后不易留下凹陷性疤痕,指背侧皮下脂肪少皮瓣移植到受区后外形美观,带筋膜蒂皮瓣移植不需要吻合血管,适合手指不同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 标签: 手指软组织缺损 岛状筋膜蒂皮瓣 指背神经营养血管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逆行状皮瓣修复在不同手指远节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60例指远节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食指组与中指组。均行逆行状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及手部功能优良率。结果A组手术成功率及手部功能优良率分别为100.0%、97.1%,B组分别为96.1%、92.3%,差异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行状皮瓣修复食指与中指指远节软组织缺损均具有较好效果,患者术后手部功能恢复情况均较满意,提示其在不同手指指远节软组织缺损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手指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体会,研究修复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对24例运用该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骨折后骨外露并感染,骨不连,踝关节开放性骨折脱位,肌腱外露足跟部皮肤缺损,跟腱断裂,踝关节及胫腓骨下段皮肤溃疡等病例进行分析。结果除2例远端皮缘少许坏死,其余皮瓣全部成活。骨折愈合,外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该皮瓣不损伤重要血管,血供丰富,是修复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术后带感觉神经可恢复皮瓣的感觉,有助于踝关节功能的重建及恢复。

  • 标签: 腓肠神经 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额瓣、颏下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扩大切除术后形成的软组织缺损采用额瓣或颏下状瓣转移修复缺损,观察组织瓣存活情况及其修复效果。结果34例患者组织瓣全部成活,未发生感染、坏死,外形及功能恢复均满意,术后随诊2年无复发,供区瘢痕轻微。结论采用设计灵活的额瓣、颏下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额瓣 颏下岛状瓣 口腔颌面部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同指指动脉顺行状皮瓣与邻指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指端缺损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邻指皮瓣修复,试验组患者采用同指指动脉顺行状皮瓣修复,对两组患者患指指间关节活动度、指端耐寒性、外观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仅有1名患者关节活动度丧失10°,无指体萎缩,耐寒性良好,对照组中有3名患者关节活动度丧失10°,2例指体萎缩,3例耐寒性差,1例关节活动度丧失20°,试验组患指指间关节活动度、指端耐寒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两点辨别觉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外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指指动脉顺行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邻指皮瓣。

  • 标签: 同指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 邻指皮瓣 指端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一掌背动脉血管复合蒂状皮瓣在修复手外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第一掌背动脉/皮神经营养血管复合蒂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合并拇指末节脱套伤及其他手指外伤。结果本组6例皮瓣全部成活,外形良好,质地佳,感觉重建,供区形态功能良好。结论第一掌背动脉/皮神经营养血管复合蒂状皮瓣易于解剖,损伤小,术后形态质地佳,感觉良好,耐磨擦,特别适合于拇指腹侧伤面的修复。

  • 标签: 第一掌背动脉血管复合蒂岛状皮瓣 手指 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在我院临床的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1780例门诊处方,分析其中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情况。结果有157例使用微生态制剂,占处方总数的8.82%,其中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思连康)占21%(33例),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适怡)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亿活)各占19.1%(各30例),复方嗜酸乳杆菌片(益君康)占15.9%(25例),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占10.19%(16例),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占7%(11例),其余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常乐康)5例,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爽舒宝)3例,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定君生)5例。主要用于呼吸道疾病15例,消化系统疾病96例,新生儿黄疸23例,营养不良18例,阴道炎5例,与抗生素联用13例(占8.28%)。微生态制剂应用中99.36%(156例)为合理用药,0.64%(1例)为不合理用药(两种微生态制剂联用)。结论我院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基本合理,广泛应用于儿科,少数用于妇科。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应用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修复方法。方法筛选从2008年5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8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状皮瓣修复。结果28例中全部成活25例,3例部分坏死,其中2例经换药愈合,1例经植皮后愈合。经半年随访,皮瓣无萎缩、破溃,无色素沉着,与受区交界处恢复部分感觉,功能、外观均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状皮瓣具有质地良好,解剖恒定,血供可靠、无需吻合血管,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理想的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腓肠神经 营养血管 手术修复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 简介:目的:调查本地区非妊娠女性阴道阴道灌洗情况及其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3月在安徽省无为县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50岁以下未绝经的无生殖道感染的64例非妊娠女性,对研究对象进行乳酸杆菌检出率、阴道PH值两项微生态指标检测,排除年龄、体重及绝经等生理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比较阴道灌洗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结果:年龄、体重及绝经等生理因素对本研究结果无影响,阴道灌洗组较不灌洗组乳酸杆菌检出率下降(80.00%vs88.6%,P=0.357),阴道PH:值升高(4.76vs4.13,P=0.000)。结论:经常阴道灌洗可导致阴道微生态紊乱。

  • 标签: 妇科 年龄 阴道灌洗 微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