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们从两个方面对“名物”这一概念进行了。从所指内容角度而言,名物是具体特定之物,属于某个物类系统,并有明显的区别性特征。从词义学的角度而言,专有名物不属于名物词。在名词语义场中,专有名词和名物词是上位义和下位义的关系。名物词又具有音义关系多样性、理据性、系统性等语义特征。名物在文献中,不仅仅以词的形式出现,还以短语的形式存在。

  • 标签: 名物 所指特征 语义特征
  • 简介:古水,一名宜禄川,今称黑水河,明以前并非指今水。今水明以前称阁川水,水有古今之别。《读史方舆纪要》等史书将两者混淆,今《中国历史地图集》亦不辨真伪。本文对古今水作一,还其本来面目。

  • 标签: 宜禄川 黑水河 阁川水
  • 简介:本文根据有关“水锡”的文献记载,对“水锡”一词所代表的物质作了详细,指出“水锡”不是“倭铅”而是锡,宋应星《天工开物》“倭铅,京中名水锡”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并就宋氏之说的缘由,提出了一种商榷性的意见。宋应星《天工开物》“冶铸·钱”篇,在“倭铅”名下有脚注“京中名水锡”,这似乎在倭铅(金属锌)与水锡之间划了等号。因此,直至今日,科技史界普遍都将水锡一词当作倭铅(锌)的别名。然而,根据笔者的研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 标签: 倭铅 宋应星 铸钱 《天工开物》 宋氏 明会典
  • 简介:“洪崖”一词,《敦煌变文校注》中被解释为是仙人名、地理专有名词,但是结合传世典籍、出土文献和方言现状等方面来考释,发现《校注》的释义并不准确,“洪崖”在敦煌变文中的含义应该就是其本义“高大的山崖”。

  • 标签: 洪崖 敦煌变文 词义
  • 简介:作为唐宋参军戏的一种角色,苍鹘之来源不明,因而在其扮演何种人物问题上一直存有疑问.本文从历史文献出发,通过对唐以来有关参军戏演出资料的梳理与分析,笔者认为是:无论是从苍鹘的装扮表演来看,还是以场上参军与苍鹘之相互关系以及二者之间制造喜剧效果的方式而论,苍鹘就是苍头.

  • 标签: 参军戏 苍鹘 喜剧效果 苍头 唐朝 宋朝
  • 简介:有人说:“元末明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大潮中,麻城的孝感乡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地方。从那里源源不断迁出的人众,几乎填充到了四川省的每一个角落”。并且以“不容置疑”的决绝态度宣称:“孝感乡作为全国八大移民基地之一的地位是无法动摇的”,但又不得不承认:“现存的康熙9年到民国24年的4部《麻城县志》的编纂者们,

  • 标签: 孝感 《麻城县志》 考辨 湖广填四川 元末明初 四川省
  • 简介:诗、乐同源,合而不同;诗与乐府,并存不悖。汉乐府曲辞分为二途,一者采诗被乐,率多闾巷风谣;一者文人之辞,其中郊庙之辞,大半《诗》颂四言,故称诗而已矣。而文人五言虽杂乐府之中,然与民谣殊类,又异郊庙之辞,后世遂称古诗,姑且以为分别;魏晋以下文士所拟,大率其辞之流,于是概称古诗,且与乐府对举,以专后者之名,竟以汉世为宗。究之古诗、乐府,初则其义相即,并无截然分界,唯以后人所见,方有判然之别,而其对举互异,要归民间采诗与文人所作,二者分途,卒成两体。

  • 标签: 诗乐相合 诗乐并存 民间采诗 文人五言 古诗乐府
  • 简介: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名称十分复杂,这些名称的来源和使用给学术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此文以唐代“琉璃”和“玻璃”的关系为切入点,梳理了玻璃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名称和内涵的变化,探讨了“玻璃”与“琉璃”、“琉璃”与“琉璃釉陶器”的关系,以期对中国古代玻璃的名称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 标签: 玻璃 琉璃 琉璃釉
  • 简介:自从陈寅恪《柳如是别传》问世以来,二十年间,关涉钱柳姻缘的论著、说部层出不穷。人物和故事总是存在并消失于一定的时空之间。钱牧斋和柳如是人生悲喜剧,从序幕到终场,明清易代之际天崩地坼的沧桑巨变为其历史背景,常熟虞山之麓、长江之畔,半野堂、绛云楼、拂水山庄、荣木楼等则是这出传奇的各个场景。好多文章涉及这些地方,说对的固然很多,写错的也不在少数。笔者为虞山人,从儿时所闻到后来踏看,六十年来,略有所得,惜乎谫陋,乃失学之过。现姑妄写出,以博同好者指教。

  • 标签: 山人 序幕 悲喜剧 故事 柳如是 传奇
  • 简介:孙蕡是元末明初岭南最有名的诗人。“岭南诗派,肪于孙蕡。”他又是广州“南园诗社的创始人之一。但是他十分不幸,竞在明太祖朱元璋大肆诛戮功臣时,被株连而死。关于他的死有二种不同的说法,兹于下。1.黄佐《广州人物传》卷十二《孙蕡传》载:

  • 标签: 蓝玉 于洪武 胡惟庸 考辨 辽东 杂记
  • 简介:<正>北宋定鼎中原,以开封为国都,其皇宫本于唐宣武军治所。后周世宗时因其规模狭小曾进行过修建,但“犹未如王者之制。”所以宋太祖赵匡胤在立国之初即按照洛阳皇官进行扩建皇宫的扩建旷日持久,规模宏大,不仅包括皇宫东北、西北隅,而且其南部之上方寺也属扩充之列。经过这次扩建“呈居始壮丽矣”,初具了大朝皇宫的规模。但比之洛阳宫殿仍嫌逊色。所以整个北宋时期屡有修葺,其规模不断扩展,到北宋末年包括延福宫在内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了。在对北宋开封城的研究中,皇宫的复原及其位置确定是很重要的课题,经过学者们

  • 标签: 北宋开封 宫城 洛阳 周世宗 北宋末年 考辨
  • 简介:《周礼·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成书时间当为春秋末期,出于齐人之手。《工记》所记工艺分六类二十个工种,分别记述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制陶和城市规划等内容。它曾以战国古文的形式流传。西汉河间献王(刘德)因《周礼》缺《冬官》篇,以此书补入。

  • 标签: 《考工记》 工业技术文献 《周礼》 春秋末期 成书时间 城市规划
  • 简介:民国年间,内蒙古有两位叫克兴额(kesingge)的蒙古族名人。一位是哲里木盟科尔沁人,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文学家、翻译家,沈阳东蒙书局的创办者,蒙古民族的文化功臣。另一位是卓索图盟喀喇沁人,曾在中国国民党中央任要职,是位毕生沉浮官场的人物。科尔沁克兴额,姓博尔济吉特氏,汉名包存智,字明远,晚号柏园老人。世居科尔沁左翼前旗。1889年3月9日生于西扎哈气村(今属辽宁省康平县)。少时即勤奋好学,懂蒙、满、汉文。1910年入奉天蒙文学堂学习,不久即以学有功底被选为东三省蒙务局翻译委员兼译书员荣德先生的助手,参与翻译、出版《满蒙汉三体合壁教科书》的工作。1912年参加同盟会。1914年毕业后任奉天

  • 标签: 科尔沁 喀喇沁 民国人物 国民党 蒙藏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 简介: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建国通宝”铜钱一枚(图1),该钱篆书对读,是钱币收藏家、钱币学家罗伯昭先生于1957年捐赠给北京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的个人钱币收藏品之一。以“建国通宝”为钱文的钱币十分稀见,罗伯昭曾对该钱进行过考证,认为该钱是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年间(公元1101年)试铸的钱币。

  • 标签: 罗伯昭 钱币收藏 北宋徽宗 钱币学 圣宋元宝 钱文
  • 简介:潢水石桥,是内蒙古自治区历史上最古老的石桥,也是中国北方地区,时代最久远、史志有著录的古老名桥之一.然而,几经沧桑,古老石桥早已今非昔比.加之朝代更迭,相继修建,特别是1963年新建--巴林桥,把古老桥址错误地视为"障碍",从桥基到桥梁以及处在原石桥两桥中间由玄武岩自成基岩的河中小岛,一起加以清除.

  • 标签: 潢水石桥 内蒙古 中国 文物考古 形成条件
  • 简介:<正>关于河图、洛书的产生时代,清代的考据学家们早有答案:它出现于宋代,但思想内容则渊源于汉。这是个正确的结论。在没有充分的新材料的情况下,它不能被随便推翻。现在有人说河图、洛书是上古游牧时代传下来的、一个是游牧时代的气候图,一个是游牧时代的罗盘云云,尽管这说法缺乏立论的根据,但却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重视。至于

  • 标签: 洛书 河图 蔡元定 八卦 渊源 朱熹
  • 简介:毛奇龄(1623—1713),又名甡,字大可,号西河,浙江萧山人。奇龄少时聪慧过人,有'神童'之誉。明崇祯十年(1637),入县学为诸生。旋从绍兴司理陈子龙游,子龙评其文曰'才子之文'。明亡后,避兵城南山中,筑土室读史书。后入同宗毛有伦南明军中,屡有建言。失败后,亡走山寺为僧。顺治年间,参加浙地的文社活动,与诸名士争短长,因品目过峻,且好甲乙人所为文,人多忌之。怨家诬其杀营兵,为躲避追

  • 标签: 毛奇龄 生平考辨 龄生平
  • 简介:有清一代,朝鲜使清的使节、学者及其他同行人员对于以宣南为代表的京师胡同情有独钟,“乾净衕”便是其一。《乾净笔谈》是朝鲜李朝著名学者洪大容的代表作之一。这部燕行史著记录了“洪严之交”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场戏”等多方面笔谈则是他们之间“说真话”的重要内容。《乾净笔谈》中一再写到的“乾净衚衕”与“天陞店”则是洪大容此次中国北京之行与“洪严之交”形成的主要地址。为此,如能通过考证等研究方法、结合韩中两国相关档案文献、官私史著,进而清楚说明乾净胡同和天陞店在今天北京的具体位置,这无疑为“洪严之交”找到了重要见证,同时,对弘扬人们称颂的这段佳话也是很有意义的。

  • 标签: 《乾净笔谈》 “洪严之交” 乾净衚衕” “天陞店” 厌清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