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清朝在东北蒙地推行盟旗制度,乾隆中后期后,随着移民的不断涌入,清廷“借地设治”,建立起一批内地型政区。这之中长春、昌图二厅(府)就是最早出现的两个内地型行政建制。此二厅在行政建制上均经历了由理事厅到抚民厅的发展阶段,并最终演化为吉林长春府与奉天昌图府。在职权范围上,长春、昌图二厅(府)也由建制之初只管理民人事务,发展到政务几乎无所不包(地税等除外)的内地型州府。通过对长春、昌图二地设置之原因、行政变迁之经过、后续之影响的考察,可以略窥东北蒙地行政建制变迁之概貌。

  • 标签: 东北蒙地 政区内地化 长春 昌图
  • 简介:在客家研究中,影响最大的是罗香林的五次大迁徙说:客家由五胡乱华时晋室南渡、唐末黄巢之乱时衣冠南迁、两宋之间宗室南播、元蒙入侵时华族南移等形成。但果真如此么?笔者《粤东客家新县的形成》①已初步讨论过,现继续深入。粤东老,指在宋以前已设的程乡、龙川、

  • 标签: 客家研究 粤东客家 梅州 罗香林 两宋
  • 简介:我国南北地区的河流水文差异较大,南方地区受土壤、气候等影响,河道一般来说较为固定,洪枯期径流量总体上变化不大,便于建桥、摆渡;而北方地区降水集中,年际变化也大,河流含沙量高,善淤善决(尤以黄河、卫河、漳河、滹沱河、永定河等河流为最)。因此,北方地区河流之上搭设桥梁不如南方为易,多以渡口沟通往来,特殊河段只能搭设草桥或浮桥以便交通。

  • 标签: 漳河 交通 生态 清代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 简介:<正>前言1983年底,土肥义和氏发表了《唐天宝时代敦煌受田簿断简考》一文,对1980年他在伦敦大英图书馆查阅敦煌资料时于未整理文书断片中发现的敦煌受田簿断片(S8387号、S9487号、计存五行)加以详细考查,在和吐鲁番文书中神龙三年高昌点籍样等对比后,认为本断片就是由将各户给田文书类进一步整理后的文书。他认为,文书记载的“受田廿亩”或“受田廿三亩”这一田土额,相当于在点籍样上特别标出的受

  • 标签: 敦煌文书 唐代均田制 文书资料 吐鲁番文书 寿昌 户籍
  • 简介:《津门保甲图说》包含天津的聚落、人口与地理环境等信息,据此可对开埠前夕天津聚落的数量、分布、规模、人口构成及类型等问题进行探讨。利用计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天津县城厢区以外的西北区、西区、东区的聚落和人口数量位居前列;从人口职业构成来看,天津从事非农林牧渔业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50%,达到较高的城市化水平。这些指标说明天津所辖聚落中出现了大量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型聚落,这是中国传统时期城市化动态过程的体现,也为城乡二分法之外的城市、似城聚落和乡村三分法的聚落类型划分理论提供了例证。

  • 标签: 开埠前夕 天津县 聚落类型 《津门保甲图说》
  • 简介:宋明以来,随着粤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随之而出现的“峒寇岛夷”问题,一直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难以解决的一大问题。但至清初“复界”以后,地方社会趋于稳定,经济文化出现了长足的发展。对于这种社会变迁,陈春声、黄挺等时贤已有相当深刻的研究。陈春声教授认为,“大致从明嘉靖至清康熙的一百多年间,是潮州乡村社会逐渐被乡绅阶层控制的重要转折时期。”但对于乡绅阶层的产生及社会转型的细节和内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而且他们的分析多以沿海的韩江三角洲为参照,对于广大内陆山区则关照较少。

  • 标签: 社会变迁 明末清初 乡村社会 粤东客家 大埔县 乡绅阶层
  • 简介:清廷在晋蒙沿边设有许多皇粮庄田,其中以驻马口皇庄最为著名。本文多利用第一手资料,对驻马口皇庄形成的背景、设庄的时间、庄头和壮丁及佃户、面积与范围、粮租银赋、奖罚制度、革除庄头、领催任职、庄头来源、官收丈放、满汉关系和满汉文化交融等史实,首次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 标签: 沿边 凉城县 内蒙古 满族 旗地 清代
  • 简介:历史上河曲县长期作为军事边塞而存在,这种状况至明末清初开始发生变化,尤其是随着清代大一统局面的完成,“蒙汉分治”取代“蒙汉对峙”,蒙汉交流范围日渐扩大,蒙地开发程度愈益加深。河曲遂由过去单一的边塞军事区域向地方化经济区域过渡,出现了地方化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地方化的进程越来越快。与明以前相比,已发生了重大的历史变迁。本文欲从社会史视角出发,对地域社会的这一历史进程加以实证分析,以展示边陲社会历史变迁的独特性。需要强调的是,清代河曲的个案并非孤例,而是代表了清代北方长城沿线汉蒙交界地带同一类型区域共同的历史变迁轨迹。

  • 标签: 边疆 内地 地方化 河曲 社会变迁
  • 简介:永定建并以“永定”命名县域,缘于一场农民起义。据《永定县志》(道光版)记载,明中叶,汀州一带吏治昏暗.豪绅横行,百姓陷于水火之中。天顺六年(1462年),胜运里(一说溪南里)人李宗政不堪官府土豪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 标签: 农民起义 明中叶 道光 县志 土豪
  • 简介:1925年11月,临沂参议会为筹集驻军给养,决议由署发行不兑换纸币“临沂通用票”,并以丁粮做抵,待平安后收回。因为此次是为筹集驻军给养而发行纸币,且不能兑换,因而激起商民不满,不久便贬值。据史料结合实物资料分析,“临沂通用票”的初始发行时间可能是1926年1月1日,

  • 标签: 临沂 通用 发行时间 实物资料 参议会 驻军
  • 简介:龙武,在历史长河中可谓昙花一现。它始于民国23年(1934年),终于1958年。之间,随着政治局势的变迁,时称“龙武”,时称“龙武设治局”。因为时限太短,龙武未曾写过“县志”,将来亦无从再写。如再过些年代,“龙武”概貌的“印记”将无从寻找。因此,笔者不顾学术肤浅,借助档案资料和调查资料,撰写此文,以备存迹。

  • 标签: 龙武县 中国 云南 历史发展 地理位置 县名
  • 简介:结合出土和传世文献所见的鄱君、鄱与鄱阳,本文分析认为战国时期,楚国在古番(鄱、潘)国故地曾封有鄱君,又曾设立鄱;秦统一后在这一地区设立鄱阳,并以楚国的鄱君为县令;反秦斗争兴起后,鄱君吴芮以该地区为中心,集合黥布等人和前来归附的越人共同反秦;西汉前期,汉仍设有鄱阳,其地望迁徙至今江西鄱阳东部一带。通过对鄱地的微观研究,论文勾勒出了战国至汉初基层地方行政体系的一种演变过程。

  • 标签: 战国至汉初 鄱地 地方行政制度
  • 简介:一般认为,1952年第一次反"地方主义"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对土改政策的认识出现分歧,用当时的术语来说,即"土改右倾"。不过,在广东省海南区,成为运动整肃主要对象的陵水4位县级领导人并没有被指为右倾。尽管陵水1951年上半年第一期土改较为温和,但到了第二期、第三期土改,频频出现过"左"表现——在1951年下半年,虽然经济斗争状况不佳,但陵水县政治斗争之激烈,使人们很难将其与同情地主、和平土改联系在一起;到1952年上半年,陵水的斗争又呈现了更为"左"倾,或者说更为"深入"与"放手"的趋势。因此,在1952年夏海南区的反"地方主义"运动中,陵水领导人并未被指为"土改右倾"。陵水的情况实际上是整个海南区的缩影。在海南区一级的反"地方主义"整队中,土改并不是重点议题,被指存在"土改右倾"表现者更是寥寥无几,而海南区正是此次反"地方主义"的重点地区。因此,对于土改政策分歧与反"地方主义"之间的关系,似有反思与商榷的余地。

  • 标签: 反地方主义 土地改革 中央与地方关系 右倾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兴产业的不断兴起,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单一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其中,企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对于高层次、高技能的创新人才需求不断加大。在此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地位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职业教育发展对于人才培养、企业创新、国家繁荣的重要性。创新性技能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人才需求。在浙江省宁波市高教园区的浓郁文化氛围中,静卧着一所"高瞻远瞩"

  • 标签: 职业教育中心 创新实验室 人才培养 宁波市鄞州 国家繁荣 高教园区
  • 简介:乐平县镇桥乡浒崦村南口,矗立一座具有独特风格的清代古建筑——浒崦戏台。这座戏台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全台饰以金色彩绘,金碧辉煌。门、窗、飞檐全为石、木雕镂而成;人物、动物雕刻更是千姿百态,生动逼真。

  • 标签: 乐平 生动逼真 翘角 村南 风铎 塔刹
  • 简介:1958年秋天,伴随“超英赶美”和“钢铁产量翻番”的宣传鼓动声,一个全民大办钢铁的群众运动在全国各地掀起,“为钢铁元帅升帐”曾成为全党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结果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资源,其损失是不言而喻的。就我们宜都(现宜都市)来说,算得上湖北全省的一个“重灾区”。当时中共湖北省委发出号召:全省百万大军办钢铁,保证钢铁大丰收。这个“百万大军”只是个号称数,即使后来超过百万,全省70多个(市)平均每个(市)不过2万人,而宜都一个投入大办钢铁的民工,最高峰足足20万人j带来的后果是,山区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王皈、潘湾、聂家河等区有些地方成林成材的树木基本上被砍伐殆尽。当年全县的农业生产本

  • 标签: 钢铁 指挥长 指挥部 宜都 土高炉 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