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教育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从本节课教师和学生的反映来看,'电子书包'确实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学习方面,'电子书包'为学生创造了网络学习环境,学生可以通过其庞大的资源库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并可以通过互动讨论功能随时随地与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方面,'电子书包'的互动讨论和测试反馈功能,让老师充分掌握学生学情,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 标签: 密度社会 社会生活
  • 简介:社会史的复兴,是近年来史学研究出现的新气象,冯尔康、常建华合著的《清人社会生活》(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版)是自1986年首届中国社会史讨论会以来,大陆史学工作者编著的第一部较系统全面的断代社会史著作,它给人以面貌一新的感觉。该书共十二章,37万言。在内容上,突破了以往主要是经济、政治、文化史和民族关系史的模式,把研究重点转向清代的群体和社会结构,清人的生活方式及其演变,清代人口社会和少数民族的

  • 标签: 中国社会史 史学工作者 民族关系史 史著 社会生活 十二章
  • 简介:数学语言不仅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工具与载体,而且它早已成为人类社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它以自身简洁而精准的魅力走进人类生活,譬如小概率事件、雾霾指数、曲线美、事业坐标、直线式上升、螺旋式发展、挑战极限、人生轨迹、二次元女神等.

  • 标签: 数学语言 社会生活 人类生活 小概率事件 科学研究 信息时代
  • 简介: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以“社会生活”为主题,由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两课组成,揭示了社会生活和网络生活两个核心问题。

  • 标签: 社会生活 学生 网络生活
  • 简介: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社会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美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发展、完善于生活。美术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美术教学活动是没有生命力的。

  • 标签: 体验生活 活动材料生活化 课内外相结合 美化生活
  • 简介:宋代是典型的科举社会,本文从武举与社会的关系考察出:武举虽在地位上低于文举,但作为科举的组成部分;仍受到社会的尊崇,其及第后的庆典仍有赐钱物、酒食,诰牒,也置闻喜宴,状元局等,依然有朝谢活动,其待遇、地位均比照文举而略低;地方社会(官方和民间)对武举者也建有武状元坊,作《题名录》以旌扬之,且有贡士庄。鹿鸣宴,义约等资助活动;武举和武学生在参政意识上与文士同样积极,尤其对南宋政治影响甚大。宋代武举、武学是文治的表现而非尚武精神的反映。

  • 标签: 宋代 武举 社会
  • 简介:1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学生通过学习前三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和物质密度这一特性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而这一节课恰是讲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性课.从密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出发,分别分析了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和密度与鉴别物质这两个重点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普遍规律.

  • 标签: 物质密度 社会生活 教学设计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知识储备 理论联系实际
  • 简介:湖南、青海、陕西三大卫视同时宣布于2013年10月11日晚开播一档全新的亲子真人秀节目.三档节目的名字里都有“爸爸”。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引自韩国时下最红节目《爸爸,我们去哪儿》,主打明星爸爸的育儿秀。

  • 标签: 审题立意 社会生活 真人秀节目 作文 湖南卫视 大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应创造条件尽可能地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入社会体验。教学关注孩子们在生活中的体验而获得的情感,这些情感上的体验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

  • 标签: 实践和体验生活中的体验
  • 简介:一、社会生活与课程的选择1、密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是新课改的一个目标新课改强调: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的这一转变,力争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使课程具有时代精神。

  • 标签: 课程选择 社会生活 儿童经验 现代科技发展 课程内容 学生生活
  • 作者: 董宝华(西宁市湟川二分校青海西宁810000)
  • 学科: 文化科学 > 课程与教学论
  • 创建时间:2009-04-14
  • 出处:《现代教育教学探索》 2009年第4期
  • 机构: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被消磨殆尽,学起来耗时费力,效果不佳。即便有的考得高分,也往往只能“玩”语言文字,人文精神却严重缺失,难以做到和谐发展。所以我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力戒关起门来教书,注意“开门教学”,眼光不仅看着书本,而且随时关注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董宝华
  • 学科: 文化科学 > 课程与教学论
  • 创建时间:2009-05-15
  • 出处:《现代教育教学探索》 2009年第5期
  • 机构: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被消磨殆尽,学起来耗时费力,效果不佳。即便有的考得高分,也往往只能“玩”语言文字,人文精神却严重缺失,难以做到和谐发展。所以我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力戒关起门来教书,注意“开门教学”,眼光不仅看着书本,而且随时关注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汉语新词语是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从不断涌现出来的新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政治生活面貌、经济发展形势及新旧之间的矛盾等等

  • 标签: 汉语 新词语 社会生活
  • 作者: 吕华庆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技术学
  • 创建时间:2011-12-22
  • 出处:《学习方法报》 2011年第33期
  • 机构:王丽在引发语文教育大讨论的《中学语文教学手记》中说“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斯言信焉!这不仅是她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真切感受,也是对我国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脱离社会生活现反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几年的中考中.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考查民国以来(1912年以来)开始出现的各种新服饰、新称呼以及男子剪辫子和妇女禁止缠足等。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识图题为主。

  • 标签: 近代中国 社会生活 变迁 社会习俗 材料分析 选择题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