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研究旁路/离线人工湿地系统在净化水体时的温室气体排放状况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0年7~11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罗马湖旁路/离线人工湿地系统的3个不同景观结构单元f温榆河龙道河交叉处河岸带S1采样点、龙道河河道s2采样点和罗马东湖湖岸带s3采样点)的CO2CH,和N2O排放通量进行了同步采样和对比研究,探讨了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该湿地系统CO2CH。和N:O的排放通量都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从空间上看,S1采样点和s2采样点的CO:月平均排放通量较高,分别为73.5mg/(m2.h)和75.1mg/(m2.h),与其表层(0--5cm)沉积物中较高的有机质含量(7.04±29.4g/kg)有关。S2采样点的CH4月平均排放通量[4.78mg/(m2·h)]高于s1采样点[1.59mg/(m2·h)]和s3采样点[1.70mg/(m2·h)],其与该采样点水体中的氧化还原电位显著负相关(r=-0.779,p〈0.01)。3个不同景观结构单元的N2O排放通量差异不大[0.022~0.025mg/(m2.h)】;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2O排放通量与表层沉积物的N02-—N含量显著正相关fr=0.689,p〈0.05)。从时间上看,水温是影响旁路/离线人工湿地系统运行时CH4和N2O排放通量的重要环境因子。

  • 标签: 旁路 离线人工湿地 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环境因子 罗马湖
  • 简介: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以常规稻为参照对象,研究福州平原地区目前正在广泛推广的超级稻稻田的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通量特征。结果表明,稻田CH4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分蘖期,其CH4排放量分别占常规稻和超级稻稻田总排放量的76.7%和64.1%;常规稻稻田CH4排放通量范围为0.09~16.90mg/(m2·h),超级稻稻田CH4排放通量范围为0.11~14.30mg/(m·2h);在整个水稻种植期,超级稻稻田平均CH4排放通量比常规稻稻田约减少3.6%;常规稻稻田的平均N2O通量为7.7μg/(m·2h),超级稻稻田的平均N2O通量为18.0μg/(m·2h);水稻成熟期常规稻和超级稻稻田的N2O通量占总通量的50%以上,分别达到了55.7%和66.9%。从综合温室效应看,常规稻稻田的综合增温潜势为2264.5kg/hm2CO2,超级稻稻田的综合增温潜势为1977.04kg/hm2CO2,超级稻稻田的综合增温潜势比常规稻稻田低12.7%。在相同管理条件下,种植超级稻可以降低稻田的综合温室效应,并提高水稻产量。

  • 标签: 水稻品种 甲烷 氧化亚氮 综合温室效应 福州平原
  • 简介:摘要作为非生物有机合成的场所和最早微生物群落的栖息地,以蛇纹岩为母岩的热液系统(简称蛇纹岩热液系统)获得了相当大的关注。本文要报道对一个斯的蛇纹岩热液系统的一系列同位素研究,它就是位于日本白马岳地区的白马八方温采(北纬36°42′,东经137°48′)。我们从该温泉的两口井中采集了水样,所有水样呈强碱性而且都富含H2(201-664μmol/L)和CH4(124-201μmol/L)。虽然温度较低(50-60℃),但热力学计算表明H2有可能通过蛇纹石化反应产生。已发现八方1号井和八方3号井具有以下氢同位素成分:δD-H2=-700‰和-710‰,δD-CH4=-210‰和-300‰,δD-H2O=-85‰和-84‰。八方1号井和八方3号井甲烷的碳同位素成分分别是δ13C=-34.5‰和-33.9‰。这-CH2-H2-H2O氢同位素系列表明至少有两种不同的机理与甲烷生成有关。八方1号井的氢同位素组成与前人报道的其他蛇纹岩热液系统的相似。重的δD-CH4(相对于同位素分馏平衡关系)说明八方1号井甲烷中的氢不是来自分子态氢,而是直接来自水。这意味着这些甲烷不可能通过费-托式(FTT)合成而产生,而可能通过橄榄石的水合反应生成。相反,八方3号井很轻的δD-CH4(相对于同位素分馏平衡关系)表明有生物甲烷混入。根据氢同位素系列与其他蛇纹岩热液系统的对比,直接由水生成无机CH4(不存在中间产物H2)可能在蛇纹岩热液系统更为常见。橄榄石的水合反应对于无机甲烷的产生可能有比以前想象的更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同位素分馏 热液系统 甲烷生成 氢同位素 蛇纹岩 温泉
  • 简介:TheDiverGasRecoverySystem(DGRS)isanimportantaccessoryequipmentofthe300mSaturationDiveSystem.Thesystemfacilitatestherecyclingofthebreathinggasesfordivers,therefore,ithasgreateconomicbenefits.InApril1995,a300munmannedtestanda100mmannedtestontheHY2031DGRSwerecarriedoutsuccessively.Tenmonthslater,anothermannedtestontheHY2032DGRS

  • 标签: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对 气氛下石灰石煅烧及烧结特性加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从 相应的孔隙率来看,相较于 气氛下而言,空气气氛下煅烧所获取的比表面积明显更大,然而 气氛下煅烧获取 存在更大的最可几孔径。 气氛下,石灰石在1000度的条件下煅烧,相应产物存在最大的比孔容积与比表面积,同时 相应的比孔容积与比表面积,会伴随气氛中 浓度的加大而有所降低,在较低 浓度下降低的速度更快,但在较高 浓度下降低的速度会渐渐保持平缓,在进行同样烧结时间的延长以后,相较于空气气氛下, 气氛下 相应的孔结构受到烧结影响的程度则更小。

  • 标签: 石灰石 煅烧 烧结 气氛 特性
  • 简介:研究了至今为止已发现的20个河外H2O超脉泽源的观测参数。多数河外H2O超脉泽源的光度在几十至几百个L⊙之内,但TXFS2226-184源的河外H2O超脉泽源光度达6100L⊙它属于射电星系类型,主要是由于其谱线轮廓较宽所造成的一种例外情况。所有20个河外H2O超脉泽源的系统速度约为几百到几千km·s^-1,16个河外H2O超脉泽源的峰值流量密度小于1Jy,但有4个河外H2O超脉泽源的峰值流量密度大于6Jy(6.2~16Jy)。通过对这些河外H2O超脉泽源的观测参数特征的分析和研究,得到这些观测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河外H2O超脉泽源的峰值流量密度的对数分别与系统速度的对数和距离的对数之间存在着反相关关系。而河外H2O超脉泽源的光度的对数与距离平方和峰值流量密度乘积的对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 标签: 河外H2O超脉泽源 观测特性 参数 光度 系统速度
  • 简介:摘要:本研究针对低浓度进水条件下改良型A2O工艺的运行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比传统A2O工艺,探讨了改良型A2O工艺在处理低浓度进水时的性能优势、污染物去除效率、污泥产率及能耗等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改良型A2O工艺在低浓度进水条件下表现出更好的处理效果,为污水处理行业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

  • 标签: 低浓度进水 改良型A2O工艺 运行效果 污染物去除 能耗分析
  • 简介:为了阐明CH4与CO2在高岭石中的竞争吸附机理,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构建了高岭石超胞模型,模拟计算了高岭石吸附CH4与CO2在不同温度及压力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孔径对高岭石吸附CO2CH4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高岭石对CH4与CO2分子的吸附量均符合Langmuir模型,在相同压力条件下,高岭石对CO2分子的吸附量远远大于对CH4分子的吸附量;293.15K时,高岭石对CO2的吸附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CH4在CO2分子的影响下不再符合Langmuir曲线,说明高岭石与CO2分子的相互作用强于与CH4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孔径的增大,高岭石对CH4与CO2的吸附量均减小,表明CH4和CO2主要吸附在微孔中;高岭石吸附CH4与CO2分子后体系的总能量和非成键能发生了变化,说明高岭石与CO2的相互作用能要强于高岭石与CH4的相互作用能,高岭石对CH4的吸附为典型的物理吸附,而对CO2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且伴随着微弱的氢键作用。研究结果为阐明CO2CH4在黏土矿物的赋存机理以及CO2驱替CH4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高岭石 吸附位 竞争吸附 分子模拟
  • 简介:研究表明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硝化和反硝化能力都非常低,但却是全球N2O最大的自然源之一,因而推测极有可能存在N2O潜在源未被认识,有迹象表明真菌最有可能是这一潜在源的贡献者,但实际研究证据并不多.为此本研究以中亚热带地区典型常绿阔叶林——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米槠天然林土壤为对象,利用室内基质诱导呼吸选择抑制方法,研究在水分60%WHC和温度25℃条件下土壤真菌细菌活性比及其对N2O产生的相对贡献.结果显示真菌和细菌的活性比例分别是0.7±0.3和0.3±0.1,前者显著大于后者(P〈0.05),真菌与细菌的活性比为2.00±1.00;与对照相比,添加放线菌酮(真菌抑制剂)处理N2O产生速率减少了50.8±11.3%,添加链霉素(细菌抑制剂)处理则减少了43.7±11.8%,前者减少是后者的1.15倍,但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该米槠天然林土壤在给定实验条件下真菌活性比细菌的大,但二者对土壤N2O产生的贡献几乎相等.基质诱导呼吸选择抑制方法具有较多的限制条件,若得出可靠结论,还应该利用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内的多种方法进行相互验证.同时今后应加强真菌产生N2O途径及机理研究.

  • 标签: 基质诱导呼吸抑制 真菌细菌活性比 N2O 真菌贡献 米槠天然林 中亚热带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由此产生的城市污水量也与日俱增,造成了极大水污染问题。如何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积极使用先进科学技术去实现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质量的提升,是目前我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提出将膜生物反应器运用到污水处理过程中去,倡导以A2O+MBR的工艺组合,形成污水处理工艺的核心,以此达到比较好的污水处理效果。

  • 标签: A2O+MBR 城市污水 处理技术
  • 简介:CH4emissionrateshavebeenmeasuredcontinuouslyfortheearlyriceof1988andlatericesof1987and1988duringentiregrowingseasonsinaricepaddyfieldinHangzhou,ZhejiangProvince,China,byusinganautomaticsamplingandanalyzingsystem.DuringmostpartsoftheseasonsCH4emissionratesshowedstrongdiurnalvariations.Bi-modepatternswiththehighestvalueintheafternoonandasecondpeakatmid-nightweregenerallyfoundfortheearlyrice,whilethehighestvalueswerealmostalwaysfoundinthenightforthelaterice.Bi-modepatternswithasecondpeakintheafternoonwerealsofoundduringthereproductivephaseofthelatericeplants.Thesediurnalvariationsmaybeexplainedbythediurnalvariationsofthesoiltemperatureandtheactivityofriceplants.Strongseasonalvariationswithonepeakinthetilleringstageandtwoduringthereproductivephaseofriceplantswereobservedforallthethreegrowingseasons.Theseasonalvariationsmaybeexplainedbytheactivityofriceplants,availabilityoforganicsubstratesinthesoil,andtheactivityofsoilbacteriarelatedtosoiltemperatures,FertilizationdidnotshowsignificanteffectsonthetotalseasonalCH4emissionsbutslightlychangedthepatternoftheseasonalvariationsoftheCH4emissionrates.Averagedoverthemeasuringperiodsand8spots,CH4emissionratesof7.8mgm-2h-1fortheearlyriceand28.6mgm-2h-1forthelatericewereobtained.Basedonthesemeasureddata,thetotalglobalemissionofCH4fromricepaddiesisestimatedtobeabout90Tg/yrrangingfrom70to110,accountingfor20%ofthetotalsourceofCH4.

  • 标签: SEASONAL AFTERNOON explained continuously Hangzhou ACCOUNTING
  • 简介:湿地土壤NH3挥发及N2O释放过程与氮的气态损失密切相关,其对于氮循环的生态意义重大。综述了湿地土壤NH3挥发、N2O释放过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动态。当前湿地土壤NH3挥发及N2O释放研究主要集中在挥发/释放特征与一般影响因素的探讨上。影响湿地土壤NH3挥发及N2O释放的因素主要包括土壤理化学性质、环境因素、水文过程、生物群落和人类活动等。鉴于当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研究中应亟需加强的领域包括:①NH3挥发及N2O释放的驱动机制;②NH3挥发及N2O释放应用模型表征;③全球变暖、降水改变等对NH3挥发及N2O释放过程的影响;④人类活动对NH3挥发及N2O释放过程的作用机制。

  • 标签: NH 挥发 N2O释放 影响因素 湿地 土壤
  • 简介: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13.7米射电望远镜对一批强IRAS远红外源(流量F100μ>500Jy)进行了H2O脉泽谱线的搜寻,了10个新的H2O脉泽源。其中9个源均与恒星形成区成协,它们是正在形成中的大质量星的标志,另一个则是著名的富碳星IRC10216,在富碳星包层中H2O脉泽活动的出现是罕见的。文章还讨论了这些新发现源的演化特性和时变特性。

  • 标签: 射电源 VLBI观测 分子谱线 射电望远镜 水脉泽源 富碳星
  • 简介:以滇西北碧塔海泥炭沼泽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测量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牦牛(Bosmutus)践踏和牦牛粪影响下的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和N_2O排放通量。结果表明,牦牛践踏显著抑制了土壤N_2O的排放;牦牛粪的输入促进了土壤N_2O的排放,且牦牛粪分解前期是N_2O排放的高峰期。在0~30cm深度土层内,牦牛放牧使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增加,牦牛践踏和牦牛粪都促进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增加比例分别为39.27%和12.19%;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粪斑样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减小,践踏样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略有增加。牦牛放牧使土壤全氮含量增加,牦牛践踏和牦牛粪都促进了土壤全氮含量的增加,增加比例分别为50.56%和12.76%;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践踏样方和粪斑样方土壤全氮含量都在减小。

  • 标签: 牦牛放牧 N2O排放通量 土壤养分 泥炭沼泽 碧塔海
  • 简介:于2010年4月大潮日(14-15日),连续24h采样,测定闽江河口潮汐沼泽土壤间隙水中的N2O含量,同时测定了土壤间隙水中的营养盐含量和水温等。土壤间隙水中的N2O摩尔质量浓度日变化范围为14.65-16.42μmol/L,平均值为(15.25±0.09)μmol/L,且白天高、夜晚低,但差异不显著;在涨潮阶段,土壤间隙水中的N2O含量较高,表明潮汐水会增加土壤间隙水中的N2O含量;土壤间隙水中的N2O含量与土壤温度、电导率显著负相关(n=25,p〈0.05),与间隙水中的NH4+—N、NO3-—N含量显著正相关(n=25,p〈0.01)。春季大潮日闽江河口潮汐沼泽土壤间隙水中的溶解性N2O含量日变化受土壤温度、盐度、间隙水中的营养盐含量和潮汐的综合影响。

  • 标签: 溶解性N2O 营养盐 大潮日 间隙水 河口潮汐沼泽
  • 简介:【摘要】污水管网中的污水通过排污管道自流进入格栅渠,经过格栅去除污水中的粗大悬浮物后自流进入调节池,污水经过水质、水量的调节后经泵提升进入水解酸化池,大量的水解产酸菌将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从而进一步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出水自流进入反硝化池,反硝化细菌利用原水中的碳源,将生物接触氧化池回流而来的硝态氮转化为氮气,从而去除总氮,反硝化池出水自流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通过向污水中鼓风曝气,好氧微生物利用自身的呼吸作用将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水跟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能量,同时硝化细菌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态氮,从而降低COD、BOD5、氨氮等。

  • 标签: 生物接触氧化法 中水站 污水 污泥处理工艺
  • 简介:摘要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经铈促进的(Ce-promoted)和未经铈促进的5Co-15Ni/Al2O3,催化剂在CH4干法转化反应中的性能。虽然添加铈(2.5wt%)能够明显减少积碳,降幅可达50%,但CH4的反应速度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提高(增幅小于5%),活化能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变。经铈促进的催化剂抗碳(carbonresistance)能力提高,这要归因于反应过程中铈离子稳定的多次氧化态(multipleoxidationstates)。所采用的催化剂的TPR-TPO揭示了两种类型的碳成分(carbonspecies)。第一种是活性Cα,它易于被H2气化,而且还参与氧化铈的氧化还原反应;第二种是相对的非活性Cβ,它只能被O2移除,而且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循环。文中还提出了这种反应的双中心(dual-site)兰格缪尔(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

  • 标签: 反应动力学 转化反应 催化剂 CO2 Co-Ni NI/AL2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