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中生代铁铜成矿带,成矿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沿近东西向的大陆深断裂或裂谷分布,我们称该带的岩浆岩为扬子岩浆岩带。安徽沿江地区处在扬子岩浆岩带的中段,岩石类型齐全,构造面貌比较清楚,最有代表性,是研究该带特点的一个窗口。我们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扼要报导如下。

  • 标签: 扬子岩浆岩带 特点 安徽
  • 简介:【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高铁已成为人们出门旅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人们对于铁路运输安全性也提出了较高要求,高速铁路路基施工建设质量作为影响铁路运营安全的关键,只有切实增强高铁路基施工质量,才能够保证高铁平稳运营与发展。但是某沿江高铁路基施工经常会受到天气和地势的影响,促使高铁路基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某沿江多雨地区高铁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展开深入研究,简要阐述高铁路基设计标准,并为高铁路基施工规划及施工质量控制提出几项实践措施,从而为高铁运营安全性保驾护航。

  • 标签: 多雨地区 高铁路基 施工质量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沿江超深淤泥地质基坑降水施工技术,通过对现场场地的分析,采用合适的降水施工工艺,确保基坑支护工程及地下室结构正常顺利的进行作业。首先确保降水井的布置数量能满足施工进度计划的需求,并且不能与结构桩基、与内支撑系统冲突等,同时降水井的滤管段孔隙率需经过精确计算,满足渗水速率v1≥抽水速率v2,目的是再降水的同时仍能维持基坑内外地下水系的平衡。结果表明,通过本施工技术进行沿江超深淤泥地质基坑降水工程的设计,降低了人员、机械设备投入,节约了施工成本,极大地缩短了工期,对类似地质的建筑工程基坑降水方法提供一种借鉴和参考方法。

  • 标签: []沿江 淤泥地质 超深基坑 降水井 孔隙率
  • 简介: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定仪对闽江沿岸芦苇湿地土壤呼吸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在最高水位土壤表面未淹水的状态下,不同季节的土壤呼吸日动态没有一致的规律性,土壤温度和土壤体积含水量不是土壤呼吸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而在最高水位土壤表面淹水的状态下,水位对土壤呼吸强度有一定影响:当土壤表面被淹没时,土壤呼吸强度约为0;当水位下降时,土壤呼吸强度增加.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呈单峰形式,5cm处土壤温度仅能解释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49.4%,而土壤体积含水量对土壤呼吸季节变化无显著影响.

  • 标签: 芦苇湿地 土壤呼吸 昼夜变化 季节变化 影响因子
  • 简介:摘要:2021年四川省交通厅大力推行交通强省建设,提升项目建设、养护管理能力,深入推进“项目管理、设计、施工、作业人员”四个标准化,全力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本文就四川沿江宜金高速公路桥梁预制梁板标准化建设及质量控制进行论述、总结。

  • 标签: 桥梁  预制梁板  标准化  建设
  • 简介:以安庆沿江农田不同退耕还湖方式——低坝高网式水产养殖和湿地自然恢复区的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邻近的水田和旱地土壤作为参照,研究退耕还湖后湿地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变化。结果表明,退耕还湖18a(1991~2009年)后,在湿地自然恢复区,湿地土壤(深度为0~30cm)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磷酸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大,土壤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减小;由水田退耕18a的湿地亚表层土壤(深度为15~30cm)脲酶活性和表层土壤(深度为0~15cm)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由旱地退耕18a的湿地无明显差异,由水田退耕18a的湿地表层土壤脲酶活性和亚表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都明显高于由旱地退耕18a的湿地。退耕还湖18a后,进行低坝高网式水产养殖的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减小,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大;由水田退耕18a的湿地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与由旱地退耕18a的湿地无明显差异,由水田退耕18a的湿地表层和亚表层土壤脲酶活性、表层土壤蔗糖酶活性和亚表层土壤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由旱地退耕18a的湿地,而其亚表层土壤蔗糖酶、表层土壤磷酸酶、表层和亚表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低于由旱地退耕18a的湿地。天然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明显低于已退耕还湖的湿地和参照农田土壤。退耕还湖后,湿地的不同利用方式及其历史利用方式影响湿地土壤生物化学性质;湿地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含量和水文条件变化是导致湿地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退耕还湖 湿地土壤 微生物碳 土壤酶活性 安庆
  • 简介:过去数十年北极地区冰量的减少成倍加剧了亚欧地区寒冬的出现,在线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的一项研究得出上述结论。不过,这种寒冬高频率出现的趋势可能会在未来减少,因为到21世纪末期,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有可能超过海冰减少带来的影响。

  • 标签: 北极地区 寒冬 冰量 地球科学 高频率 气候变
  • 简介:皖南东至地区晋宁运动,早期为一近NW向线型紧闭同斜倒转褶皱,晚期为NW到近SN向同斜倒转褶皱,末期为NE到NEE向开阔褶皱,并出现了较为复杂的叠加褶皱。区内存在两个重要不整合面,并将中、新元古代地层分割成三个构造层。

  • 标签: 晋宁运动 褶皱 不整合 构造层 皖南
  • 简介:本文选取湟源台573型地震仪在1990—1991年间记录的49个共和地震和记录到PN震相的25个地震资料,通过计算,得到共和——湟源之间直达波的平均传播速度为;V(pg)=6.76km/s、V(sg)=3.84km/s,湟源地区的地壳厚度为61km。

  • 标签: 近震波速 地壳厚度
  • 简介:简要介绍了极端气候事件预估的基本方法,概述了东亚和中国地区关于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预估研究的进展。针对极端事件变化预估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如高分辨率、长时间尺度的区域气候变化模拟和预估,高时空分辨率的网格化观测资料,除温室效应外的土地利用和气溶胶的作用,使用合理方法进行多模式结果的集合,以及统计降尺度方法的应用等,进行了讨论。

  • 标签: 气候变化 气候模式 极端事件 预估 中国地区
  • 简介:豫皖两省的北淮阳地区中生界连成一片。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省境的本区红层均覆于中生代火山岩系之上,以致豫皖两省无法接图。经1:20万和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多年来的科研工作,查明三尖铺组、凤凰台组伏于中生代火山岩系之下,厘定了本区中生代地层层序。这一层序的建立,为正确阐明本区的沉积演化和构造变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标签: 中生界红层 火山岩系 三尖铺组 凤凰台组 北淮阳地区
  • 简介:应用Hysplit传输扩散模式计算2008—2009年大连地区酸雨和非酸雨期间的后向气流轨迹,利用条件概率和轨迹聚类法分析气流轨迹,探讨大连地区酸雨外来源。结果表明:外来源通过大气输送对大连地区酸沉降的贡献较大。大连地区酸雨主要受中国华东沿海至山东半岛经黄海中北部或经渤海及其西岸的近地面大气污染输送影响,中国华东和华南等南方内陆地区和日本海周边东亚国家对大连地区酸雨均有贡献。海洋性气团或北方大陆气团一般为大连地区非酸雨来源。

  • 标签: 酸雨 外源 轨迹模式 云中致酸
  • 简介:摘要:声纹鉴定是一种针对声音和语言进行个体同一识别的鉴定技术,通过对声纹细节特征的量化后进行语音特征的识别能给案件侦查提供一定的帮助。随着电信诈骗、网络诈骗、变声技术的出现,声纹鉴定在公安工作中越来越重要。本文在技术强警的大背景下,以地方方言口音对普通话的影响为切入点,针对潮汕地区特有的普通话发音对其语音共振峰进行研究,发现了潮汕地区发音的几个特点,研究结束后能通过语音对是否潮汕地区发音进行地区识别判断。

  • 标签: 声纹鉴定 声纹特征 潮汕地区 方言发音
  • 简介:文章利用通辽地区10个站点1971-2007年37a逐日雷暴统计资料,建立雷暴日数及雷暴次数的时间序列.通过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通辽地区的雷暴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了通辽地区雷暴的地理分布特征、年代际及年际变化特征、月际变化特征、日变化特征、初雷和终雷日及持续期变化特征、震荡周期性等结果.

  • 标签: 雷暴 特征 趋势分析 小波分析
  • 简介:通过对天峻地区雷暴天气的气候分析,结合雷电的产生条件、雷暴过境时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雷暴的移动和发展,总结出了该地区雷暴天气的基本特征,并具体阐述了观测该地区雷电天气的注意事项。

  • 标签: 雷电 天气 观测 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