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海洋法上半闭的名称来自于地理学概念,内容是闭论对海洋自由论的局部反击。半闭体现的是区域海洋治理,而非全球治理;半闭要求进行区域多边治理,而非双边治理;半闭制度倡导区域全面治理,海洋自由论存在制度冲突。尽管《海洋法公约》中的半闭条款呈现定位高、制度新的特征,仍属于倡导条款。从地中海、加勒比的实践来说,半闭的区域治理是专业化海洋治理的配角,区域渔业管理组织正在主导半闭海生物资源的养护管理,海上共同开发正在分化半闭所追求的区域治理。从中国的立场出发,我国应倡导并参与半闭海国际合作,反对域外大国滥用海洋自由,以双边共同开发促进半闭合作,警惕邻国间的不当开发。

  • 标签: 半闭海 海洋自由论 闭海论 共同开发 海洋治理
  • 简介:主要研究太平洋印度洋表温度和地表温度场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相关关系,以及异常大降水产生的下垫面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夏季黑潮区海温同期长江流域的降水存在明显正相关,北方地区夏季降水靠近非洲东岸的印度洋海域存在明显负相关.(2)夏季海温异常同期中国降水异常场之间的相关分析(SVDI)表明,20世纪70年代后期当海温由LaNina多发期向ElNino多发期转变后,长江流域向异常多雨转变,而其北方和南方地区则向异常少雨方向发展.(3)中国东部区域降水陆面温度的明显相关区有:(a)春,夏季热带非洲和夏季亚洲大陆部分地区地表温度当年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存在显著正相关;(b)春季4、5月份部分亚洲大陆地表温度当年华北地区夏季降水有明显负相关.(4)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长江(1954,1998和1999年)或江淮(1991年)流域几次特大异常降水的下垫面条件是黑潮区为海温正距平,同期欧亚大陆主要为正地表温度距平场.

  • 标签: 海表温度 地表温度 异常降水 相关分析 中国 夏季
  • 简介:岱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已经基本建立,重建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气候环境演化过程,是深入理解人类文化发展背景和人类环境关系的重要前提。现有的考古学和古环境科学研究成果显示,距今7000—6000年前后,山东西南部的汶泗流域生长着现今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扬子鳄;距今5000—4000年前后,山东东南部的日照一带生长着刚竹,而现代的刚竹自然生长区域是在江淮之间;辽东半岛和华北平原第四纪沉积物中的孢粉等记录了全新世早期的温暖湿润气候和全新世中期气候逐渐冷干的变化过程。这些研究成果说明,在整个新石器时代岱地区的气候都比现在温暖湿润,相当于现代的江淮地区。目前关于该地区古气候和古环境的研究,取得的认识远少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研究成果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低;(2)年代学问题需要深入研究;(3)海岸线变迁问题有待深入;(4)对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问题关注不够。

  • 标签: 海岱地区 新石器时代 气候 环境
  • 简介:摘要公路工程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开始,经过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等过程,最终投入运营,各个环节都涉及资金的筹措、使用、耗费、收支以及资金预测、计划控制、成本核算、管理,确保工程项目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 标签: 公路工程 施工成本 管理 控制
  • 简介:摘要公路工程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开始,经过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等过程,最终投入运营,各个环节都涉及资金的筹措、使用、耗费、收支以及资金预测、计划控制、成本核算、管理,确保工程项目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 标签: 公路工程 施工成本 管理 控制
  • 简介:摘要:通济堰灌区是四川盆地岷江右岸的大型灌区,其引水枢纽位于新津区南河入岷江口。其中拦河闸坝由于多年的运行,闸坝消力池后海漫在水流长期的冲刷,掏蚀等作用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现目前泄洪闸1孔后海漫出现大面积断裂,部分被水流冲走,有较大的冲刷坑形成,相邻的泄洪闸2孔和3孔后海漫也受到波及,有断裂和冲砂坑形成。其他闸孔后海漫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掏蚀和损毁。在没有漫的消能保护下,过闸水流直接掏蚀冲刷消力池基础,河床受到严重冲刷,消力池基础有被破坏的危险存在,同时也对闸坝的基础构成了一定的威胁。鉴于此,分析通济堰拦河闸坝漫损毁原因,并根据具体原因提出修复处理意见。

  • 标签: 通济堰 消力池 海漫 损毁 原因分析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海底环境条件、海底管线参数、挖沟设计要求都将影响挖沟机的选择,尤其土壤介质强度、管径重量、挖沟方式、挖沟深度等对挖沟机选择影响较大。本文阐述的悬浮式T型挖沟机,根据浅水挖沟及深挖沟的特点,进行优化,解决了目前使用的挖沟机海底管线埋设效率低,安全性差,无法对管进行保护的问题。

  • 标签: 新型 T型挖沟机 轴流泵 液压马达 海管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是管理者在建筑工程中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对建筑工程的有效保障,让建筑工程发展得更好。管理者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和采取的有效措施,为建筑工程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让工作人员在建筑工程中更安心地工作,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保障了建筑工程投入使用时的安全性能。让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在建筑工程中有效落实,发挥管理制度优势,保障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环节能够高效、有质量地进行。让工作人员对工作不再懈怠,对建筑工程更有归属感,对自己工作更加认真负责。

  • 标签: 建筑工程管理 重要性 创新措施
  • 简介:摘要桩基础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当前工程建设的深基础形式,是关系到结构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桩基质量检测技术,特别是桩基动态检测必须利用岩土力学、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桩基施工技术等多项科学技术,此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建筑材料检测,也不同于普通的建筑结构检测。所以,必须持续提升桩基检测质量水平。

  • 标签: 桩基检测 建筑工程 对策
  • 简介:通过对尕-则岔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调查,分析了气象灾害、气候变暖和环境蠕变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分析表明,气象灾害可导致植被缺水或受机械损伤;当地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60~70年代相比,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4℃,年平均降水量减少了87.5mm,导致部分区域草地退化、鼠害猖獗、水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环境蠕变--以国道213线改建工程为例,对保护区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

  • 标签: 自然保护区 干旱 气候变暖 气象灾害 人类活动 环境保护
  • 简介:根据1999年7—8月“雪龙”号考察船在楚科奇采集的样品,运用PRIMER软件分析该区网采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楚科奇浮游植物群聚可分为三个生态类群:北极-亚北极类群,主要分布于水深大于2000米且受北冰洋影响较直接的东北部浅水浮冰外缘;北方温带类群,主要分布于水深小于100米的中部浅水浮冰区:广温性类群,主要分布于通过白令海峡北太平洋进行水交换的南部水域。该区浮游植物平面分布差异大,细胞密度站间变化范围为1.6×10^3~90680.2×10^4,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站间变化范围分别为0.07~O.87和0.33~3.82。主成分(PCA)分析表明,对楚科奇浮游植物分布起支配作用为水温和盐度。此外,由于该海区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浮冰的位黄及其物理状态(聚集、开裂和消融等)均会增加浮游植物分布的变异。

  • 标签: 楚科奇海 浮游植物 分布 环境因子 多元分析
  • 简介:由塔里木及邻区古新统剖面分析,石膏层位于侵层位的上部,并沿自西向东的进方向渐次升高.结合生物相分析认为,石膏是在进条件下形成的,其成因模式符合“分离盆地说”成盐理论.

  • 标签: 分离盆地说 石膏 成因模式 海进 古新世 塔里木盆地
  • 简介:摘要:混凝土是建筑工程开展的重要基础性材料,为了增强建筑工程的质量,要严格检测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检测的过程中存在多样化的系统性因素,容易对混凝土的质量构成影响,为了使混凝土后期的工程得以顺利推进,要对混凝土检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以预防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本文首先对混凝土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次探究该如何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 标签: 混凝土检测 影响因素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尾水排管道工程通过在指定海域选定合适排放口,将达标尾水经放流管输送至末端扩散器,利用海洋稀释扩散作用达到处置污水处理厂尾水的目的。涉及海洋工程、市政工程等多个专业内容,较陆上污水管道设计更为复杂。本文以辽东湾新区尾水排管道工程为例,介绍了长距离尾水排管道的工艺组成、路由选择、纵向设计以及稀释扩散设计,论述了相关设计要点和经验,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指导。

  • 标签: 排海管道 路由 纵向设计 稀释扩散
  • 简介:本文根据反射地震、折射地震、磁力等资料,结合周边地质,探讨冲绳槽南段基底组成。在槽周边的东海陆架盆地、台湾褶皱带和琉球岛弧褶皱带,均出露不同程度变质的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早第三纪地层。多道反射地震表明,槽南段沉积盖层由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组成,声学基底由下第三系及更老地层构成。邻近海槽的折射地震揭示,除第四系-中新统速度层之外,还存在纵波速度分别为4.7~5.3km/s和6.3km/s的下第三系和中生界速度层。磁异常分析和正反演拟合计算结果表明,槽磁性基底主要由变质岩系构成,次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和喜山期中基性岩浆岩,磁性基底大部分相当声学基底。综合分析表明,槽南段基底主要由不同程度变质的下第三系、中生界和上古生界构成;在槽某些构造部位,已有喜山期基性岩浆岩形成。

  • 标签: 冲绳海槽 基底组成 磁性基底 反射地震
  • 简介:坛岛是福建沿海岛屿风沙侵害严重的典型地区,选择坛岛古风沙(老红砂)、现代风沙、周边的海滩砂闽江河口沙进行对比研究,对各类泥沙做了粒度分析、矿物组成和形态特征分析以及稀土元素示踪分析,对比各类泥沙的理化特征,判别泥沙的源汇关系。研究表明:坛岛老红砂、现代风沙闽江河口沙关系密切,海滩砂、大陆架砂关系疏远。坛岛风沙主要来自闽江河口沙;海滩砂可能来自远源的闽浙沿岸流泥沙或大陆架砂。在末次间冰期暖湿气候现代暖湿气候的影响下,闽江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海坛海峡和坛岛沿岸,在季风搬运下形成老红砂和现代风沙同处沿岸沉积。

  • 标签: 海坛岛风沙 闽江河口沙 东北风搬运
  • 简介: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重点明确了严控新增围填海造地、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建立滨海湿地保护和围填海管控长效机制等四方面政策要求。

  • 标签: 滨海湿地 陆海 海洋生态保护 湿地保护 围填海 填海造地
  • 简介:2011年9-11月采用系统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邛湿地境内5个采样点进行蝗虫(OrthopteraAcridoidea)采集,共获标本1280个,采集到的蝗虫隶属于3科12种。其中,花胫绿纹蝗(Aiolopustamulus)、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和疣蝗(Trilophidiaannulata)为优势种。5个采样点中,梦里水乡的蝗虫物种数最多,其他依次为焦家村、核桃村、小渔村和青龙寺。就蝗虫个体数而言,各采样点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焦家村和小渔村的蝗虫数量显著高于其他采样点。蝗虫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在核桃村都最高,在小渔村和青龙寺最低。蝗虫的优势度指数在梦里水乡最高,其次为焦家村和核桃村。蝗虫的均匀度指数分析表明,各采样点间差异较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各采样点间各指数差异不显著。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小渔村和焦家村达到极相似水平,青龙寺和焦家村、核桃村和小渔村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最低。生境分析表明,邛湿地中农田生境更适宜蝗虫的生长和繁殖。水分、植被和产卵地是影响邛湿地蝗虫种类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蝗虫 物种多样性 邛海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