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骶骨韧带高位悬吊术(highuterosacralligamentsuspension,HUS)对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53例重度POP患者采取经阴道HUS治疗,观察其盆腔器官脱垂定量系统(POP-Q)分期变化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25.7±39.5)min,术中出血量(122.9±13.0)mL,住院时间(5.9±1.2)d,治疗费用(9733.7±1107.9)元,未见术中输尿管损伤,未见术后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恢复良好;53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7±0.8)个月,有效52例,无效1例,未见复发,有效率98.1%;患者末次随访POP-Q分期较术前显著降低;末次随访患者生活质量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无自诉性交困难。结论:经阴道HUS对重度POP的治疗具有安全、可靠、恢复快等多种优势,可促进患者的早期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是重度POP治疗的较佳方式,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经阴道 子宫骶骨韧带高位悬吊术 重度盆腔器官脱垂 临床治疗
  • 简介:基底鳞状细胞癌(BSC)被定义为包含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癌(SCC)以及二者移形区域的肿瘤。梭形细胞鳞癌(SCSC)可能含有普通鳞癌和梭形细胞的变异成分。作者报道一89岁女性患者,患头皮皮疹数十年。肉眼可见损害大小为8.5cm×6.0cm×1.8cm,为一灰白色中部黑色的肿块。镜下,肿瘤上部未溃烂部分由巨大的多角形鳞状细胞组成,偶伴角化过度(SCC),外周栅栏状的基底样细胞呈柱状生长(BCC),并有一部分区域两种细胞混杂生长。肿瘤的其余部分为一黏液样区域,含狭长的纺锤状梭形细胞,系起源于普通鳞癌。免疫组化显示,SCSC的肿瘤细胞(普通SCC细胞和梭形细胞)区域共同表达CAM5.2和弹性蛋白。Ber—EP4在BCC区域表达阳性而在SCC和BCC移形带表达减弱。上皮膜抗原在普通SCC区域呈局灶阳性表达。据作者所知,这是皮肤鳞癌具有向BCC和SCSC双重分化的首例报道。

  • 标签: 基底鳞状细胞癌 梭形细胞 细胞变异 皮肤鳞状细胞癌 重分化 皮肤鳞癌
  • 简介:尽管蕈样肉芽肿病(MF)的发生涉及病原体感染和其他一些环境暴露因素的作用,但其病因仍然无法确定。作者报道首例夫妻共患大细胞变异性MF。妻子经历10年I期MF后发展为肿瘤,行皮肤活检显示出现核发育不良的大的异型细胞,呈片状分布,诊断为变异性MF。丈夫被疑诊为银屑病15年,妻子确诊14个月后,其经右臂和小腿活检确诊为变异性MF。这种病变共同发生于结婚已经超过25年的夫妻的罕见情况,表明病变是由一种共同的环境暴露因素引起。

  • 标签: 皮肤T细胞淋巴瘤 环境暴露 肉芽肿病 异性 病毒感染 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