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皮肤屏障是抵御外界不良因素侵扰的第一道防线,其功能主要依靠角质形成。角质中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蛋白包括丝聚合蛋白(filaggrin,FLG)、内披蛋白(involucrin,IVL)、兜甲蛋白(loricrin,LOR)、角质形成细胞转谷氨酰胺酶、角蛋白1(keratin1,K1)和角蛋白10(keratin10,K10)等。该文就分化蛋白近年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 标签: 皮肤屏障 分化蛋白 角质层 角质形成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汤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小鼠灌胃健脾解毒汤后,观察药物对小鼠鼠尾鳞片表皮颗粒细胞数变化的影响。结果健脾解毒汤有促使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的作用。结论健脾解毒汤对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有关。

  • 标签: 银屑病 健脾解毒汤 动物模型
  • 简介:神经酰胺即N-脂酰基(神经)鞘氨醇,是人体角质脂质的重要成分,皮肤中的神经酰胺在人表皮角质结构稳定、细胞增殖和分化、表皮屏障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其性质和数量影响着皮肤屏障及部分皮肤病,目前检测神经酰胺的方法种类较多,但只有小部分可运用于皮肤角质神经酰胺的检测。本文简单综述现有的皮肤角质神经酰胺的检测方法。

  • 标签: 皮肤 神经酰胺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谱法
  • 简介:报告1例棘松解型光线性角化病。患者男,80岁,因左颢部皮肤斑块伴疼痛1年余就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增生,角化过度,棘松解,基底层不典型细胞向真皮上部生长。免疫组化检查示.CK(+)、P63(+),ki67约20%(+)。诊断为棘松解型光线性角化病。

  • 标签: 光线性角化病 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患者女,62岁。手背出现褐色斑疹25年,四肢反复脓疱角化5年、加重10d。结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组织和免疫病理以及皮肤镜检查等诊断为汗孔角化症合并角下脓疱病。给予口服阿维A胶囊、抗炎抗感染、支持治疗、皮肤去痂、外用药物、红光及UVB照射等治疗,全身症状消失,皮损明显好转。

  • 标签: 汗孔角化症 角层下脓疱病
  • 简介:巨大先天性黑素细胞痣(giantcongenitalmelanocyticnevus,GCMN)是一种少见的皮肤肿瘤,一般出生即有,不遗传。有的先天性巨痣可合并血管痣、脂肪瘤或神经纤维瘤。我科诊治一例向神经纤维瘤分化的先天性巨痣,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黑色素痣 巨大 神经纤维瘤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高分化黏液性癌(highlydifferentiatedOvarianmucinouscarcinoma,HDOMC)患者中MMP-2、MMP-9、S100A14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0例正常卵巢组织、43例卵巢黏液性肿瘤(Ovarianmucinoustumor,OMT)、80例HDOMC患者中MMP-2、MMP-9、S100A14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HDOMC患者中S100A14表达与MMP-2、MMP-9表达的相关性。结果:MMP-2、MMP-9、S100A14在正常卵巢组织、OMT、HDOM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呈递增趋势,且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Spearman相关分析:HDOMC患者中S100A14表达与MMP-2、MMP-9表达水平两两呈正相关(P〈0.05)。MMP-2、MMP-9、S100A14表达水平与HDOMC患者手术-病理分期(FIGO)、CA-125水平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MMP-2、MMP-9、S100A14表达水平升高与HDOMC发生、进展、早期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早期联合筛查这些指标对HDOMC病情演变及治疗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黏液性癌 表达水平 联合筛查 病理分期 相关性
  • 简介:基底鳞状细胞癌(BSC)被定义为包含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癌(SCC)以及二者移形区域的肿瘤。梭形细胞鳞癌(SCSC)可能含有普通鳞癌和梭形细胞的变异成分。作者报道一89岁女性患者,患头皮皮疹数十年。肉眼可见损害大小为8.5cm×6.0cm×1.8cm,为一灰白色中部黑色的肿块。镜下,肿瘤上部未溃烂部分由巨大的多角形鳞状细胞组成,偶伴角化过度(SCC),外周栅栏状的基底样细胞呈柱状生长(BCC),并有一部分区域两种细胞混杂生长。肿瘤的其余部分为一黏液样区域,含狭长的纺锤状梭形细胞,系起源于普通鳞癌。免疫组化显示,SCSC的肿瘤细胞(普通SCC细胞和梭形细胞)区域共同表达CAM5.2和弹性蛋白。Ber—EP4在BCC区域表达阳性而在SCC和BCC移形带表达减弱。上皮膜抗原在普通SCC区域呈局灶阳性表达。据作者所知,这是皮肤鳞癌具有向BCC和SCSC双重分化的首例报道。

  • 标签: 基底鳞状细胞癌 梭形细胞 细胞变异 皮肤鳞状细胞癌 重分化 皮肤鳞癌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限与子宫下段肌厚度的关系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剖宫产后至再次妊娠时限的不同分为A组19例(间隔时限≤3年),B组26例(间隔时限3-6年),C组20例(间隔时限6-9年),D组15例(间隔时限〉9年),分析比较各组患者子宫下段肌厚度值和阴道试产成功率,及不同方法对子宫下段肌厚度的测量。结果:通过对各组患者子宫下段肌厚度的检测发现,四组患者的子宫下段肌厚度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各组患者采用阴道试产成功例数发现,四组患者在阴道试产成功率的比较上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各组采用阴道试产失败的患者再采用剖宫产手术,发现在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和缩宫素用量的比较上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切口愈合不佳和新生儿窒息例数上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限在3年左右的患者子宫下段肌厚度最佳,适合再次分娩,但是时间越长子宫下段肌厚度越薄,就会降低阴道试产的成功率。

  • 标签: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 时限 子宫下段肌层厚度
  • 简介:报道1例暂时性棘松解性皮病,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回顾。本例患者以丘疹、丘疱疹、水疱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见局限性基底细胞上裂隙,少量棘松解细胞,表皮内水疱。

  • 标签: 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病
  • 简介:背景:特应性皮炎(AD)的特征为角质炎症和神经酰胺异常低水平。他克莫司治疗AD有效,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转录和释放,但其是否可使神经酰胺水平正常化尚不清楚。方法:测定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前后7例有AD皮损患者的角质神经酰胺水平。结果: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没有使神经酰胺水平增高或正常。结论:结果表明他克莫司软膏治疗AD有效是因其抗炎作用,而非任何增加角质神经酰胺水平的作用。

  • 标签: 他克莫司软膏 神经酰胺 特应性皮炎 低水平 角质层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