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复杂的、受多种致病因素影响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早期,最显著的病变是脂质氧化,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其中起关键作用。OX—LDL具有强大的生物学功能,包括损伤内皮、表达黏附分子、募集白细胞、以及形成泡沫细胞等。此外,增高的OX—LDL还在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稳定向不稳定方向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以上功能主要是通过受体介导的方式来实现的。1997年Sawamura等首次在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上发现了OX—LDL的受体——凝聚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它可以中和降解OX—LDL,进一步引发斑块内细胞凋亡、基质降解和炎性反应,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形成。

  • 标签: 受体 LDL 动脉硬化 细胞凋亡 不稳定宽块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至今没有完全阐明,因而对AS的防治缺乏有效的措施.近20年来,大量的研究认为氧化修饰的LDL(Ox-LDL)在AS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对Ox-LDL引起AS作用的深入了解,国外学者已经开始将抗氧化剂用于抗AS发展的研究.本文将综述Ox-LDL在AS发展中的作用和抗氧化剂防治AS的进展.

  • 标签: 巨噬细胞 动脉粥样硬 氧化修饰 清道夫受体 内皮细胞 抗氧化剂
  • 简介:番茄是人们餐桌上常有的蔬果,有人说要生吃,有人说要熟吃,到底番茄怎么吃才更有益健康呢?我们购买番茄时应避免选择未成熟的青色番茄,因其含有毒的龙葵碱,吃多了可能导致中毒,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及全身疲乏等症状,严重的还有生命危险。因此宜选择个大、圆润、丰满、已经熟透的番茄食用。

  • 标签: 青色番茄 熟吃 生吃 抗氧化 维C 有益健康
  • 简介:目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与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疗效.方法行PTCA的心绞痛患者204例,分组比较UA与SA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PTCA术的近期和中期疗效.结果①分组:204例病人中,UA组112例(55%),SA组92例(45%).其中UA组心绞痛分级高于SA组(P<0.05).②UA组复杂病变血管支数为74(33%),SA组复杂病变血管43支(2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SA组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较UA组为多(P<0.05).③支架植入情况:UA组有114支血管共植入支架143枚,占病变血管数的51%;SA组54支血管共67枚,占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共156例病人接受支架术.④术后30d内无重大并发症发生,UA组复发胸痛较SA组高(9%vs3%,P<0.05).⑤随访3~9个月,发生心肌梗死3例,其中UA患者2例.复发胸痛两组分别为12例和16例,占13%和14%;临床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20%和22%,均无显著差别.结论PTCA/支架术对不稳定型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相似,即刻成功率高,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成形术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再狭窄 疗效
  • 简介:近来研究表明,一氧化氮(NO)在心血管系统中起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有关NO在急性心肌梗死中作用的研究也倍受关注[1].本文通过对42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NO及NOS含量进行测定,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血清NO及NOS的变化和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清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测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项大型的研究再次证实维生素C、E和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剂不能帮助高风险的女性预防心脏病。这项研究称为“女性抗氧化剂心血管研究”.由波士顿伯明翰妇女医院的预防医学部门主管JoAnnE.Manson负责开展。参加实验的有8171名40岁以上的女性。她们或者已经被诊断为心脏病.或者具有3个以上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种族、高血压、高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下降、糖尿病、吸烟等)。

  • 标签: 抗氧化剂 心脏病 预防 再次 高密度脂蛋白 Β胡萝卜素
  • 简介:目的探讨解除颈动脉狭窄对慢性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30只,将制模成功大鼠12只随机分为狭窄纽和狭窄解除组,每纽6只。另选6只大鼠为假手术纽。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狭窄组大鼠SOD活性明显下降,丙二醛的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狭窄组比较,狭窄解除组大鼠SOD活性明显升高,丙二醛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氧化损伤参与了重度颈动脉狭窄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且解除颈动脉狭窄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脑血流、抗氧化作用有关。

  • 标签: 认知障碍 脑缺血 颈动脉狭窄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危险因素
  • 简介:编辑部医生:我一般在家里定期测量血压,但我所测量的血压与最近去看医生时测量的完全不同。为什么我的血压这么不稳定

  • 标签: 血压不稳定 测量 编辑部 医生
  • 简介: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α-硫辛酸腹腔注射),每组32只,后2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2h后再灌注模型,根据再灌注时间6、24h、3、7d4个时间点各取8只,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灶大小,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NO含量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6、24h、3、7d脑组织中的丙二醛、NO及iNOS活性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115.46±1.14)mU/Lvs(103.44±1.16)mU/L,(128.88±1.16)mU/Lvs(109.12±1.12)mU/L,(120.26±1.14)mU/Lvs(107.26±1.10)mU/L,(116.56±1.24)mU/Lvs(104.82±1.21)mU/L,P〈0.05]。结论α-硫辛酸能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是α-硫辛酸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

  • 标签: 硫辛酸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氧化性应激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 简介:患者女,37岁,教师。因发热1d,意识不清伴左侧肢体抽搐6h,于2006年8月10日急诊入解放军第三О六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入院前因发热、牙痛4d在口腔科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在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右上颌第一磨牙腭侧牙周袋过程中,突然出现意识模糊,小便失禁,4h内病情急剧加重,发展为昏迷、癫痫持续状态。

  • 标签: 3%过氧化氢溶液 腔内冲洗 脑栓塞 慢性根尖周炎 上颌第一磨牙 癫痫持续状态
  • 简介:目的观察敲除诱导型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2)基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E2,PGE2)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COX2基因敲除小鼠,制备小鼠短暂性局灶脑缺血模型;采用TTC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脑梗死体积;应用ELISA方法测定PGE2含量.结果COX2基因完全敲除鼠的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杂合子组和未敲除COX2基因组,而杂合子组脑梗死体积与未敲除COX2基因组相比无显著差异.COX2基因完全敲除鼠缺血1h再灌注24h后,PGE2含量与杂合子组和未敲除COX2基因组相比显著降低,而杂合子组PGE2含量与未敲除COX2基因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COX2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敲除COX2基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脑缺血 环氧化酶 COX2 病理学
  • 简介:稳定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类型,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病情多较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如治疗不及时,极易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及时合理的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本文观察奥扎格雷钠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UAP的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奥扎格雷钠 阿司匹林 心绞痛 不稳定型
  • 简介: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的界值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病例一病例研究,39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入院时测定血浆OPN水平,观察6个月时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情况。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OPN水平界值,根据该值将患者危险分层,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结果血浆OPN水平危险分层的最佳界值取403ng/ml,其敏感性78.6%,特异性90.9%。高危组中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13例(76.5%),而无事件者为4例(23.5%);低危组中依次分别为5例(22.7%)和17例(77.3%)。高危组预后情况较低危组更差(76.5%和22.7%,P=0.001;RR3.365,95%CI1.490-7.597)。结论根据血浆OPN水平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的最佳界值为403ng/ml.是较可靠的生化指标。

  • 标签: 骨桥蛋白 心绞痛 危险性评估
  • 简介:血管内皮细胞是血管壁的主要屏障,其功能失调和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ox-LDL)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内皮细胞作为雌激素的靶点,大量动物和体外实验证明,雌激素对内皮细胞起保护作用.

  • 标签: 脂蛋白类 LDL 内皮细胞 雌激素类 一氧化氮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9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0.4%,显著优于对照组(51.1%),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一种较好药物.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治疗 不稳定性心绞痛 疗效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对冠脉造影阴性冠心病患者不稳定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例临床诊断冠心病而冠脉造影阴性的病人行血管内超声检查,结合造影结果综合分析.结果5例临床诊断冠心病而冠脉造影阴性病人经血管内超声检查共诊断7处不稳定斑块.结论血管内超声检查可以准确诊断冠脉造影阴性冠心患者的不稳定斑块.

  • 标签: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冠状血管造影术 不稳定斑块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钙蛋白T(cTnT)对不稳定心绞痛(UAP)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80例UAP患者入院当天、第2天、第3天血浆cTnT水平,据cTnT≥0.1ng/ml或<0.1ng/ml将患者分为cTnT升高组和正常组,观察住院期间UAP胸痛发作时ST-T变化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结果:在80例UAP中cTnT升高者24例(30%);正常者56例(70%);cTnT升高者24例中发生AMI3例(12.5%),其中死亡1例,cTnT正常者无1例发生AMI或死亡;cTnT升高组胸痛发作时的心电图ST-T改变发生率100%(24/24)高于正常组的0%(0/56)(P<0.01).结论:cTnT测定对判断UAP在短期内发生AMI和心性死亡预测价值,可作为UAP危险度分层指标.

  • 标签: 心肌蛋白T 不稳定心绞痛 危险度分层 UAP 酶联免疫法
  • 简介: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4例UA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左卡尼汀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注射液2.0g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1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ST段压低≥0.05mV的导联数(NST)和12导联中ST段压低幅度总和(∑ST)均显著减少和减小(P〈0.05或〈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左卡尼汀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1.58±0.03)次/周比(1.28±0.01)次/周]、发作持续时间[(0.31±0.03)分/周比(0.15±0.03)分/周]、NST[(1.55±0.04)个比(1.04±0.10)个]和∑ST[(0.27±0.02)mV比(0.15±0.01)mV]减少更显著(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左卡尼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治疗结果 左卡尼汀
  • 简介:目的评价脑心通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1993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31日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VIP、WANFANG、CochraneLibrary、Pubmed数据库中脑心通胶囊联合常规西药对比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包含了159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脑心通胶囊联合常规西药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OR=4.22,95%CI:3.09~5.76,P〈0.01]及心电图改善[OR=2.48,95%CI:1.97~3.13,P〈0.01]方面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鉴于纳入文献质量整体较差的局限性,仍需要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脑心通胶囊 不稳定型心绞痛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