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对法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实施法矫正术的60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经过护理后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后护理干预组患儿肺部感染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33.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有效的降低了患儿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保证了呼吸道的通畅,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利于患儿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法洛四联症 围手术期 呼吸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疗法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予以米非司酮、氨甲喋呤、抗生素和中药联合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联合氨甲喋呤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25例患者中22例治愈,治愈率为88.0%,对照组25例患者中11例治愈,治愈率为44.0%。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疗法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

  • 标签: 四联疗法 异位妊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采用疗法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116例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并根据双盲分为2组,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予以比较。结果对照组溃疡愈合总有效率89.66%,低于观察组的100%,(P<0.05);对照组反酸、嗳气与腹痛胀气的症状评分都高于观察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6.89%VS5.16%),(P>0.05)。结论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采用疗法治疗,可使溃疡面有效愈合,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好。

  • 标签: 四联疗法 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雷贝拉唑疗法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及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前经胃镜、快速尿素酶检测胃黏膜Hp现感染阳性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给予雷贝拉唑及奥硝唑;对照组32例,给予法莫替丁及甲硝唑,两组均加用阿莫西林及果胶铋。7d为一疗程,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快速尿素酶检测。结果两组根除Hp有效率分别为89.5%和62.5%,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92.1%和71.8%,经临床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雷贝拉唑、奥硝唑、阿莫西林、果胶铋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好,抗耐药,杀菌性强,毒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雷贝拉唑 四联疗法 消化性溃疡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枯草杆菌二活菌联合疗法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一共6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5年1月2日-2016年2月1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3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对照组一组(3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分别实施枯草杆菌二活菌联合疗法治疗以及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33%(P<0.05);观察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5.01±0.21)d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7.25±2.11)d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实施枯草杆菌二活菌联合疗法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能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 四联疗法 慢性糜烂性胃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铋剂疗法治疗消化道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来我院就诊的消化道溃疡HP感染96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铋剂疗法)和对照组(标准三疗法)各48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HP转阴率和总有效率,6个月的HP二次阳转率,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HP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少。结论铋剂疗法HP转阴率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铋剂四联疗法 标准三联疗法 HP
  • 简介:摘要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治疗中应用连朴饮配合疗法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100例Hp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疗法)与研究组(50例,连朴饮配合疗法)。对比不同组别临床疗效、Hp根除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Hp根除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Hp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治疗中应用连朴饮配合疗法可提升临床疗效与Hp根除率。

  • 标签: 连朴饮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胃炎 脾胃湿热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过敏性腹泻采用活菌联合思密达治疗的效果。方法筛选2016年3月-2017年8月我科室收治的过敏性小儿腹泻的患儿8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常规组和联合组两组,各42例,常规组采用思密达等常规治疗,联合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活菌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患儿治疗达到95.24%的疗效,较比常规组患儿的83.33%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儿退热、止吐、大便正常、住院时间较常规组患儿均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儿仅有1例出现头晕的不良反应,较比常规组患儿2.38%的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过敏性腹泻采用活菌联合思密达治疗的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大大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减少患儿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过敏性腹泻 思密达 四联活菌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雷贝拉唑疗法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及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前经胃镜、快速尿素酶检测胃黏膜Hp现感染阳性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给予雷贝拉唑及奥硝唑;对照组32例,给予法莫替丁及甲硝唑,两组均加用阿莫西林及果胶铋。7d为一疗程,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快速尿素酶检测。结果两组根除Hp有效率分别为89.5%和62.5%,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92.1%和71.8%,经临床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雷贝拉唑、奥硝唑、阿莫西林、果胶铋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好,抗耐药,杀菌性强,毒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雷贝拉唑 四联疗法 消化性溃疡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化内镜联合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再出血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治100例胃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0例使用疗法单独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消化内镜联合疗法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结果对比判断治疗效果,并对再出血的影响因素作出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且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对单因素分析中P<0.05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未联合内镜治疗、溃疡AI期、血红蛋白含量低检测为再出血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消化内镜联合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患者治疗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包括溃疡A1期以及低血红蛋白含量,应该对其加以重视,减小病情复发概率。

  • 标签: 消化内镜 四联疗法 胃溃疡出血 再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行以抗幽合剂联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25例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2例患者行以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13例患者行以抗幽合剂联合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6.67%,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消化不良、排便、反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消化不良、排便、反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行以抗幽合剂联合疗法治疗可以保证临床效果,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抗幽合剂 四联疗法 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行以奥美拉唑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随机将所选患儿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1例患儿行以奥美拉唑三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41例患儿行以奥美拉唑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溃疡愈合率以及疼痛症状消失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幽门螺杆菌阳性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行以奥美拉唑疗法治疗效果良好,可使幽门螺杆菌得到有效消除,控制溃疡面,使药物不良反应减轻,对患儿康复有促进作用,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 奥美拉唑四联疗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大蒜素、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6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三疗法(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和观察组采用疗法(大蒜素+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呋喃唑酮)。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溃疡创面好转时间(16.85±2.11)d、临床症状好转时间(12.13±3.85)d、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0.59±0.71)、单核细胞浸润程度(0.52±0.79)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大蒜素+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疗法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大蒜素 埃索美拉唑 阿莫西林 呋喃唑酮 消化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应用双歧杆菌活菌片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IL-17)的影响。方法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同时采用双歧杆菌活菌片联合用药,比较分析治疗效果以及血清IL-6、IL-17含量水平。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在血清中IL-6、IL-17指标方面,观察组治疗后相对于治疗前明显下降;在治疗后的血清IL-6、IL-17指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活菌片联合用药对小儿非感染性腹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能够有效的减低血清IL-6、IL-17,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用药 小儿非感染性腹泻 临床疗效 IL-6 IL-17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免疫检验金标与酶免疫诊断结核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活动性结核患者、60例肺外结核患者、60例非结核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及同期来院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组对象的血清标本分别进行免疫检验金标和酶免疫检验和分析。结果免疫检验金标对肺外结核患者、活动性结核患者、呼吸道疾病患者、健康体检者的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为分别为81.67%、71.67%、8.33%、3.33%;酶免疫对以上患者的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1.67%、63.33%、5.00%、3.33%;免疫检验金标检出率均高于酶免疫(P>0.05),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检验金标对痰涂片阳性及阴性检出率分别为92.11%、72.73%均高于酶免疫的84.21%、6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检验金标与酶免疫对于临床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明显,前者准确率稍高,采用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结核病的确诊率。

  • 标签: 免疫检验金标法 酶联免疫法 结核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胶体金与酶免疫对艾滋病抗体的检出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来本单位进行检测的艾滋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实验组(n=30),对照组采用胶体金检测艾滋病抗体,实验组采用酶免疫检测艾滋病抗体,分析比较两种检测效果。结果对照组发现阳性患者22例,阳性检出率73.3%(22/30);实验组发现阳性患者29例,阳性检出率96.7%(29/30),阳性检出率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敏感率100%、对照组敏感率84.6%。结论胶体金与酶免疫对艾滋病抗体检验中均有一定的检测效果,但后者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前者,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比较 胶体金法 酶联免疫法 艾滋病抗体 检出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血清丙肝抗体(HCV-Ab)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方法,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来院检查的80例HCV感染高危者,分别对其行逆转录PCR(RT-PCR)检测和ELISA检测,以RT-PCR检测结果为对照,对ELISA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影响ELISA检测HCV-Ab假阳性的原因及预防方法。结果RT-PCR检测80例HCV感染高危者有70例为HCV-Ab阳性,10例阴性,经ELISA检测70例HCV-Ab阳性者中有68例阳性,2例阴性,10例HCV-Ab阴性受试者有4例为阳性,6例为阴性,ELISA对丙肝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60.0%、92.5%、57.1%、94.4%、75.0%。结论ELISA对丙肝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在实际检测HCV-Ab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的结果,因此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尽量减少人为失误,并结合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复查,以提高检测准确率。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 血清丙肝抗体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果胶铋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及对胃黏膜形态学的影响分析。方法纳入研究对象80例,均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以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进行联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果胶铋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胃粘膜形态学各指标改变。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77.5%,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在胃黏膜厚度、腺体密度、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及活动性炎症细胞浸润指标上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果胶铋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显著,可改善胃粘膜形态学指标,优于三疗法。

  • 标签: 泮托拉唑 左氧氟沙星 阿莫西林 果胶铋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稳心颗粒和美托同用药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用参考。方法将抽取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收治88例心律失常病人分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使用单纯美托尔治疗,实验组应用稳心颗粒和美托同治疗,比较两种方案治疗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总疗效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7%;实验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是6.82%,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是22.73%。可见两组治疗总疗效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有明显的对比差异(P<0.05)。结论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应用稳心颗粒和美托同用药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普及。

  • 标签: 稳心颗粒 美托洛尔 心律失常 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