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肌筋膜炎红外成像特征及推拿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56例背肌筋膜炎患者,以红外线成像技术对其检测,并施以推拿手法治疗,同时选取60例健康志愿者设定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像图外观,并测定温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背部像图都是高温区作为中心区域温度逐渐下降所形成带状环绕图形。对照组高温区通常为类椭圆形,研究组高温区和压痛点区呈吻合不规则状。对照组高温区很接近脊柱,研究组有一定偏离。两组像图显示最高温度、平均温度、温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最低温度未出现差异;推拿后最高温度、平均温度、温差均出现明显降低趋势(P<0.05)。结论推拿可以治疗背肌筋膜炎,效果明显。

  • 标签: 背肌筋膜炎 红外热成像 推拿
  • 简介:目的探讨远红外成像技术在慢性踝关节炎患者踝关节疼痛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11月在重庆市某医院就诊的36例慢性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组,另外招募3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医用短焦距非制冷远红外成像仪检测2组受试对象踝关节前侧位、后侧位、内侧位和外侧位等测温点温度。比较对照组受试对象左、右踝关节各侧位测温点温度及研究组受试对象患、健踝关节各侧位测温点温度;比较2组受试对象踝关节各侧位测温点温差。结果对照组受试对象左、右踝关节前侧位、后侧位、内侧位及外侧位测温点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0.75,0.51,0.43;P〉0.05)。研究组受试对象患、健踝关节前侧位、外侧位测温点温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1,4.73;P〈0.05);研究组受试对象患、健踝关节后侧位、内侧位测温点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1.57;P〉0.05)。研究组受试对象踝关节前侧位、外侧位的远红外成像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研究组受试对象踝关节前侧位、外侧位测温点温差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1,4.13;P〈0.05);2组受试对象踝关节后侧位、内侧位测温点温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5,1.63;P〉0.05)。结论远红外成像技术可以提供慢性踝关节炎患者踝关节各部位的温度分布及变化情况,通过此项技术可对慢性踝关节炎患者的踝关节疼痛部位进行精准定位,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远红外热成像技术 慢性踝关节炎 疼痛 诊断
  • 简介:摘要: 借助红外血管成像仪进行外周静脉穿刺能够极大地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尤其是复杂血管穿刺的成功率,大大缩短静脉穿刺时间,减少机械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还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红外血管成像仪 可视化 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1.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及质量直接关系到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如何保护好透析患者的内瘘血管是血液透析护士的一项重要工作.非康谱是台湾某公司生产的一种修护内瘘的远红外线治疗仪,其通过辐射方式传递,热量能达到深层组织,温度稳定持久,是内瘘修护的最佳装置.台湾各大医院及90%以上血液净化中心采用,已造福台湾5万多名透析患者,解决了透析医疗长期以来的难题,在英国、美国、韩国、法国、瑞典、立陶宛、土耳其等国洗肾室投入使用,并获得高度评价2.我院从2014年3月引进非康谱治疗仪,对患者动静脉内瘘进行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标签: 透析患者 非热康普红外线治疗仪 内瘘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5G 成像仪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应用效果 。 方法: 于 2020 年 1 月 25 日至 4 月 25 日新冠 疫情期间 随机抽取火车站出入境旅客 1000 名 为本次研究对象, 对 1000 名旅客 进行了红外线体温枪检测 和 5G 成像仪 检测,观察 两种方法的 测效果及差异。 结果: 1000 名 旅客通过 两种方法 检测后, 对其 检测温度指标 和检出发热例数 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 结论: 采取 5G 成像仪对旅客进行体温检测,具有检测快速、方便、范围广以及准确等优点,该检测方法值得在人流量大的场所应用。

  • 标签: 5G热成像仪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两种成像方法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采用Bolus-tracking自动触发扫描技术组(A组)病例与20例采用经验延迟扫描组(B组)病例的脑动脉CTA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A组成功率及图像质量优于B组。其中9例同时接受DSA检查的脑动脉CTA图像以DSA图像为标准在动脉分支及对疾病的显示方面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与DSA相同,无明显差别。结论脑动脉CTA检查采用Bolus-tracking自动触发扫描技术,可获得更高的成功率和更好的图像质量并在很大程度上可取代DSA的诊断和随访功能,可作为脑动脉相关性疾病检查方法的首选。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脑动脉血管造影 自动触发扫描 图像质量
  • 简介:很多人认为“花生红外衣”中的成分对人体是很有好处的。不铲.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是有好处的,研究表明:花生红皮含有丰富的甘油酯和甾醇酯,具有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而缩短出血时间,并且有提高血小板的质量,加强毛细血首的吸收性,调节凝血因子缺陷等功能。

  • 标签: 花生 红外 缩短出血时间 纤维蛋白 凝血因子 血小板
  • 简介:问:医生建议我尽可能母乳喂养,说母乳喂养的宝宝抵抗力更强。是这样吗?答:百分之百正确!因为母乳喂养对免疫有双重好处。一个好处是,妈妈的奶水能够将她体内的抗体传递给宝宝。而且奶水中的抗体有一个优点:能直接被宝宝吸收。第二个好处是,母乳喂养有助于妈妈和宝宝建立起安全、稳定的亲子关系。而宝宝的精神好,就能够建立起更强的免疫系统。

  • 标签: 免疫力 母乳喂养 亲子关系 免疫系统 抵抗力 抗体
  • 作者: 孙民光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3期
  • 机构:多排头部CTA成像技术现已得到临床广泛的应用,头部血管造影成像已被公认为诊断脑部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多层螺旋CT由于有其特殊的影像处理方法,因而本文就有关16排头部CTA成像技术及特点作初步的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红外仪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红外仪治疗慢性宫颈炎120例,观察其疗效,并与其他治疗方法作比较。结果治愈120例,有效率达l00%。结论红外仪治疗慢性宫颈炎安全、有效、无痛苦、无毒副作用。

  • 标签: 慢性宫颈炎 宫颈糜烂 红外仪 红外光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吉林天强制药有限公司诺氟沙星胶囊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判别模型,以打击假冒伪劣品。方法利用近红外仪器,对样品进行扫描,收集原始图谱,对原始图谱进行二阶化加矢量归一法进行处理后建立模型。结果吉林天强制药有限公司的6批样品均在模型设定的CI范围内。结论此方法建立的品牌模型,能快速鉴别该品牌药品的真伪,并可应用于日常监督中的药品的初筛,以提高抽样命中率。

  • 标签: 近红外光谱法 定性模型 诺氟沙星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快速客观的分析枸杞子和地骨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析。结果枸杞子和地骨皮的红外光谱差别很明显。结论红外光谱法为枸杞各部位的分析提供了一种快速客观的手段。

  • 标签: 枸杞子 地骨皮 红外光谱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传统疝气修补术与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是由我院自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临床研究小组,每组患者人数50例;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疝气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在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治疗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值得广大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传统疝气修补术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 腹股沟疝 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上世纪七十年代CT的问世是医学影像学的一场革命,她带动了医学事业蓬勃发展,因此,发明者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至八十年代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的兴起,医学影像的成像原理发生了本质变化,从简单的x线能量衰减转化为物理生物学成像。大大拓宽了医学影像的发展道路,各种新的成像技术层出不穷。改变了影像学就是形态学的传统观念,引导影像学向定性、定量诊断方向发展。

  • 标签: 磁共振 原理 临床应用 技术 设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6月份到2020年10月份时间内我院就诊1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按盲分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0例患者,采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对照组80例患者,采取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记录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88.75%,观察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x2=14.9648,P=0.0001)组间比较差异(P<0.05)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高,效果理想,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 脑血管疾病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等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技术对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2例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患者视为鉴别诊断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组织病理活检诊断方式,观察组全部患者均实施DWI、PWI和MRS等MRI技术,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和患者对诊断方式的满意度评分,分析观察组诊断方式对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患者的诊断效果,判断其应用价值。结果两组的诊断正确率和患者满意对比,MRI技术中DWI、PWI和MRS联合应用的诊断结果与组织病例活检无明显差异(P>0.05),而患者满意率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DWI、PWI和MRS等MRI技术,对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效果,相较于组织活检诊断方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相对较小,患者认同度和满意度更高,具有较高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 标签: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磁共振成像技术 胶质瘤复发 放射性脑损伤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