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3 个结果
  • 简介:称蒙古族为"蒙兀",称之为"朦瓦",称之为"盟古",明初修称为"蒙古".传说蒙古族起初住在斡难河(鄂嫩河)的不儿罕山(大肯特山).到赤都忽儿孛阔时,出现了联盟的军事集团,宋孝宗谆熙十六年(1189年),铁木真被选为合罕(军务酋长).他率部先后灭亡了塔塔儿回部、札刺亦儿、乃蛮、不里(回族的一部),战败篾儿乞惕等部落,统一了大漠南北,于元太祖元年(1206年),集蒙族各酋长于斡难河开会,建九旒白旗,即大汗位,号称成吉思汗.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宁夏固原)西南之清水县.太宗窝阔台继位后,于太宗七年(1235年)再侵南宋,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灭宋.

  • 标签: 《辽史》 《新唐书》 军事集团 宋孝宗 《元史》 明初
  • 简介:太赫兹波凭借其穿透性、非电离性、飞秒时间分辨等特性,非常适合应用于历史文物的无损、原地探测。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太赫兹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太赫兹光谱分析和太赫兹成像技术在文物物质分析、内部结构探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显示其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为太赫兹技术在我国文化遗产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文化遗产 无损探测 太赫兹光谱 太赫兹成像
  • 简介:关于胆铜生产的起始汪圣铎THEBEGINNINGOFTHEPRODUCTIONOFCOPPERBYCHALCANTHITE¥WangShengduo(18)Theproductionofcopperbychalcanthitewascloselyre...

  • 标签: 胆铜 许申 《舆地纪胜》 《宋史》 《龙川略志》 宋哲宗
  • 简介:为什么要发行这种普通金属(外圈币用铬钢Acmonital/内芯铝白铜Bronital)的流通币呢?主要出发点是为了减小大面值硬币尺寸(重量),并在使用中易与其他面值硬币区分。也就是说跳出沿用同一金属不同直径的惯例,另辟不同金属相近直径的蹊径。当时意大利有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 标签: 双金属币 流通币 通货膨胀 古钱币
  • 简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作为物联网关键技术之一,得到了很多研究团队和行业应用的关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大多采用的电池供电,能量供应有限。因此,如何能减少节点的能量损耗使网络能够长时效稳定的工作,是无线传感网络在行业实际应用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本研究从低功耗、长时效和可靠传输三方面对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阐述,并对现有WSN实现低功耗、长时效、可靠传输的技术进行分类。

  • 标签: 低功耗 长时效 可靠传输 无线传感器网络
  • 简介:东灰山遗址是一处典型的四坝文化类型遗址,距今3900—3400年之间。因先民们生活居住时间长.生活垃圾堆积成“灰山”而得名。遗址内曾出土石器、陶器、骨器、铜器、金器等各类文物1003件。从考古资料和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可以得知东灰山先民的生活、生产情况及宗教信仰。

  • 标签: 东灰山人 生活 生产 信仰
  • 简介:本文根据陶寺遗址石制品复制实验的结果,结合一个陶寺晚期灰坑中发现的2万多件变质砂岩石片,对陶寺遗址晚期的石器生产的产能进行了估算。首先根据复制实验中的变质砂岩石制品的打片和制坯速度,推算出这2万多件石片可能是245件石坯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然后根据陶寺遗址石器的出土情况,分析了陶寺时石器的消费需求。最后将推算的石器数量与陶寺普通居址区20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的石器数量相比,认为陶寺晚期变质砂岩石器的生产可能远远高于自身消费的需求,超出自身消费的部分可能输出到周边遗址。或许用来换取陶寺自身发展需要但供给不足的物资。

  • 标签: 陶寺遗址 石器生产 产能
  • 简介:历史学是一门"时间"科学.因此,历史需要年代犹如人体需要骨骼.考古学家既以研究历史为己任,那么在进行研究时,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判定遗迹和遗物的年代.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断代有误,避免出现祖孙颠倒的现象.一旦断代出现错误,历史的面貌就不能正确恢复.

  • 标签: 断代 考古学家 年代学 遗物 历史学 遗迹
  • 简介:<正>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赢得了人们广泛的赞颂和称誉。但在过去,由于考古资料缺乏,我们对于古代制作青铜器的铜是怎样开采和冶炼出来的这一历史课题,却长期无法作出确切的回答。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在开发铜矿的生产过程中,古铜矿遗址已有多处发现。近十年来,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为我们回答这一历史课题,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从而也使我们对青铜器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 标签: 大冶铜绿山 古铜矿遗址 青铜器 我国古代 实物资料 青铜文化
  • 简介:在河北省委“一手抓抗非典,一手抓改陈建设,西柏坡纪念馆改展工程按原计划进行”精神的指导下,西柏坡纪念馆“改陈”工程顺利进行,各项工作已取得较大进展

  • 标签: 西柏坡纪念馆 陈列工作 建筑改造 陈列设计
  • 简介:石器生产是一个动态的生产系统,包含一系列的生产程序,从选料到制作以及后期的使用修整。通过对大辛庄商代石刀标本显微观察分析,石刀的原料采办主要是当地获取,充分考虑工具特性和使用方式,石刀制作过程完善,主要包括打制、琢制、磨制、刃部加工和钻孔等工序,而这些工序根据石料特点和工具用途采用多样的加工方式,工具形态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工具使用方式。出于节约原料和工具的有效性与使用效率的考虑,大辛庄商代石刀的制作存在二次加工和一器多用现象。通过大辛庄石刀的分类和生产工艺程序与思想的分析,能很好的反映商代大辛庄人的生产技术水平以及改造自然的能力。

  • 标签: 石刀 生产工艺 微痕研究
  • 简介:酒泉一带区域的农业生产发生很早,在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许多实物资料,足以说明这一点。酒泉干骨崖遗址、玉门火烧沟遗址中发现了粟粒.出土了饮酒器、铜器、农器镢镰等:酒泉西河滩遗址发现了家养大牲畜的圈棚遗迹。

  • 标签: 农业生产发展 酒泉 汉晋时期 文化遗址 新石器时代 实物资料
  • 简介:中意合作文物保护修复培训项目是中国和意大利两国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进行交流的一项重要成果。2002年2月22日中意两国政府在京签署《支持和加强中国文物研究所修复培训中心》的项目谅解备忘议定书。目前已经完成中国文物研究所文物保护修复

  • 标签: 文物保护 中国 意大利 修复培训项目 文化交流
  • 简介:考古学家在进行研究时,首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确定研究对象的年代。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断代有误,避免出现祖孙颠倒的现象。一旦断代出现错误,历史的面貌就不能正确恢复,还会对读者起到误导作用。

  • 标签: 年代学 三代时期 中国 历史研究 文献资料 考古事业
  • 简介:郧县人I号头骨、郧县人II号头骨分别于1989年5月和1990年6月出土于中国湖北省郧县直立人遗址。2000年以来中法两国学者对遗址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考古学、古人类学、沉积学、微观形态学、地球化学、磁性地层学、地球年代学和孢粉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成果。研究成果显示遗址的年代在距今984000-780000年之间,两具头骨化石的年代在距今936000年左右,是世界上更新世早期重要的直立人化石之一;郧县人遗址石制品面貌比较古老,是中国南方典型的砾石石器文化传统。

  • 标签: 郧县直立人头骨 更新世早期 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 简介:在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各种影响因素中,湿度及其波动是引发文物材质发生损害的主要方面。调控环境湿度通常采用主动调湿方法和被动调湿方法,其中被动调湿功能材料在博物馆文物保存微环境湿度调控中具有相当的应用优势。本文简要介绍了调湿材料的概念和调湿原理;分类叙述了硅胶、无机盐、无机矿物、有机高分子4类调湿材料及其复合型调湿剂的调湿特性、制备方法、调湿机理以及各类文物调湿材料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专用调湿材料及其实用产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文物调湿剂研究应以性能优异、安全无害、低成本、多功能、适应多种应用需求为发展方向,并注重专用调湿材料质量标准和评价技术规范研究,以指导产品研发和应用工作。

  • 标签: 相对湿度 调湿材料 文物保护
  • 简介:木质文物作为有机质文物的一种,一直面临出土量大、腐烂严重、后续保护不完善等问题。特别是饱水木质文物,看似保存良好,实则腐败严重,一旦脱水操作不慎,就会导致文物变形、开裂,造成严重后果。文章整理了2001年至2016年间国外有关出土木质文物的木材结构、降解机理、脱水加固方法、保存环境和现场发掘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与国内木质文物保护研究的对比讨论,为今后饱水木质文物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饱水木材 木质文物 保护 国外研究
  • 简介:“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项目办公室在南京博物院组织召开项目中期总结汇报会议。该项目是国家文物局于2002年向财政部报批的政府预算的国情调查咨询项目,去年3月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承担。按照国家文物局审批的实施方案,该项目从去年8月在全国启动,截至目前,共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普查和重点调查表格及其指标项的设计、网上填报、统计、分析数据软件的组织开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科技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项目技术支撑单位工作任务的确定、项目培训、重点调查专用小型设备工具包的设计等7项工作内容。

  • 标签: 全国馆藏文物 腐蚀损失 调查项目 项目培训 藏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