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区域间的产业转移是中国东西部协调均衡发展的可靠途径,本文在总结目前区域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产业梯度系数得出西部十省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再基于各省产业的基础情况和与东部地区的相对产业梯度系数,确定西部各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

  • 标签: 产业转移 产业梯度系数 优势产业
  • 简介:金融活动一方面通过金融机构自身的资源消耗与排放影响环境,另一方面更广泛地通过融资的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功能间接影响环境,因而金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正在逐步形成环境金融的概念。环境与金融发展状况均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区域性因素的影响,具有区域性特征,这种区域性特征在区域差异较大的中国表现较为明显。从中国区域视角的实证检验中发现,区域金融发展状况与区域环境质量存在较为显著的关联性,区域环境金融投资尚未对区域环境质量做出显著性贡献,区域间环境金融发展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性。

  • 标签: 环境金融 区域金融 环境效应
  • 简介:2011年9月,连云港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几年推进港口、产业、城市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26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8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0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0亿元,港口吞吐量达到2.5亿吨,其中集装箱运量800万标箱。确立这样的目标,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分析和判断:

  • 标签: 区域协作 港口吞吐量 地区生产总值 一般预算收入 固定资产投资 一体化发展
  • 简介:随着区域竞争的不断加剧,经济发展必须转变到跨越式并以知识及技术资本增长为主的路径上来。分析研究区域创新投入与绩效的关联影响,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创新,有利于培养内生性创新竞争力及共生网络的构建。

  • 标签: 长三角区域 创新投入 创新产出绩效 结构性关联
  • 简介:如何实现中国-东盟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对外经济战略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在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财税政策协调对于CAFTA深化、推动中国-东盟关系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 标签: 中国-东盟 财政政策 税收竞争
  • 简介:本文基于江苏创业活动的问卷调研数据,从区域社会资本差异、区域创业能力差异、区域创业战略差异、区域创业主体差异4个方面进行定量比较。比较发现:苏南苏北地区创业者的社会资本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社会资本类别对创业与创业发展的重要度也不一样,而且苏南地区创业者社会资本的冗余高于苏北地区,但在社会资本的利用方式上差异不明显。苏南地区的区域创业能力稍好于苏北,但均只处于中等水平。苏南苏北地区在创业方式、创业行业、创业规模与市场定位层面均存在有明显差异,苏南地区创业者更多的选择了独立创业,在行业上更多的进入了服务性行业,新创企业的规模整体上小于苏北,而且更多的定位于国内市场。从创业主体属性差异比较看,苏南创业者中女性比例高于苏北,创业者平均年龄低于苏北,平均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苏北,异地创业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苏北。

  • 标签: 区域创业 创业能力 创业战略 创业主体差异
  • 简介:近年来,宁波不同县(市)的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步缩小,农民收入的增幅大都超过了城镇居民。本文对”十一五”期间宁波不同区域农民收入的变动规律和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其收入差距呈现逐渐扩大趋势,主要是由于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差异造成的,并据此提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区域差异的对策措施。

  • 标签: 农民收入 区域差异 财政性收入
  • 简介:2010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将成都建设成为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这对成都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总结了成都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历史演进过程,从国际视角、目前国内的竞争格局等方面,探讨了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并分析了成都建设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成都建设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区域性中心城市 国际化 区位 区域分工 交通通信枢纽 集聚效益
  • 简介:本文根据广西桑蚕产业组织管理的现状,指出了广西桑蚕产业组织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并在总结国内外桑蚕产业组织管理创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广西桑蚕产业组织管理创新的对策:确立龙头缫丝企业的主体地位,建立和健全桑蚕产业组织管理体系,推广产业化经营模式。

  • 标签: 桑蚕产业 组织管理 创新 缫丝企业 产业化 创新主体
  • 简介:旅游区域之间同时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关系。结合武陵山区地处湘、渝、鄂、黔等省际边境地区的特点,通过对武陵山区区域旅游空间组织的博弈分析,探索了武陵山区区域旅游采取竞合模式发展的可行性。需要采取强化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的观念,整合旅游产业链,构建统一的旅游信息网络平台等策略促进武陵山区旅游业的发展。

  • 标签: 竞合模式 武陵山区 区域旅游 空间组织
  • 简介:作为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新兴的次区域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推进有利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战略地位的提升给广西带来了重要的机遇,广西应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把北部湾经济区建成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增长的新一极,并通过增长极的聚集与扩散效应带动泛北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SWOT模型,分析了北部湾地区在建设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增长极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 标签: 泛北部湾 北部湾经济区 SWOT分析 增长极
  • 简介:在低碳经济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基础上,探讨区域创新系统的基本内涵、结构及其功能,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群与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内在联系,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的融合化、生态化模式。并以保定城市两型社会建设为例,提出基于低碳创新系统的保定市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对策选择。

  • 标签: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 生产性服务业集群 低碳经济 保定市
  • 简介:本文以2001—2010年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将区域经济增长细化为三次产业经济的增长,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区域研究环境规制对各产业部门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环境规制水平对我国三次产业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环境规制水平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第二、三产业呈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对西部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对东、中部地区的第一产业和西部地区的第一、三产业的增长无显著影响。因此,应当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各区域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 标签: 环境规制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面板数据
  • 简介:本文基于1997~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财政支出的结构变量来研究财政支出结构扭曲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不管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各类支出项目的产出弹性系数既有正数也有负数,这说明三大区域的财政支出结构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资源配置的扭曲;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地区差异性,由于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财政支出结构,即使同一类支出顷目在不同的财政支出结构中对经济增长也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影响,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评估某一项支出是否对经济增长有利,只有把它置于特定的财政支出结构安排中才能准确衡量。

  • 标签: 财政支出结构 经济增长 产出弹性 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