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2020年开始,国内A股上市公司全部使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财会[2017]22号)(以下简称新收入准则),虽然适用相同的收入准则,但各电商销售企业的收入确认时点却不尽相同,本文将重点对各家电商销售企业收入确认时点的运用进行整理,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时点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期能为企业提供更为准确的收入确认时点建议。

  • 标签:
  • 简介:目前我国在政府和企业投资的研究领域中,只是单纯考虑投资重点、投资时点和投资地点中某一项或两项因素的影响指标,很少将三者组合起来进行分析,但是三者均对投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焦点问题法,以评价指标体系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每个点的影响指标,从而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投资选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分析量化相关指标的基础上,确立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投资中重点、时点、地点进行评价,对于我国政府和企业投资决策的全面性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为投资决策提供了良好的判断依据.

  • 标签: 焦点问题法 投资重点 投资时点 投资地点 模糊综合评价
  • 简介:作为一个转型国家,中国是否有属于自己的“大稳健”(GreatModeration)增长时期?它起于何时?终于金融危机吗?后危机时代处于何种周期状态?本文利用条件马尔可夫模型首次对这些问题进行正式的经验识别研究。结果显示,以1995年第四季度为界,中国的经济周期从高波动与低波动交替出现的“活乱循环”时期,进入以微波化为主要特征的“大稳健”阶段。与美国因金融危机于2008年中断“大稳健”不同,中国的“大稳健”由于经济过热的累积在2006--2007年间中断,因金融危机负向冲击的叠加而重返,并迅速地于2010年第一季度进入“低波动、高增长”的最优状态,后危机时代元年并未出现过热或二次探底等过度波动情形。对大稳健可能原因的初步分析显示,不同于发达国家,存货投资并不是中国GDP增长稳定化的原因;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货币政策则呈现出与GDP增长类似的波动结构变化,是大稳健的重要潜在根源。

  • 标签: 经济周期 大稳健 条件马尔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