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的弱小之姿登上历史舞台,却能力克强敌,胜敌而益强,其在军事领域的建树令人侧目。在实力建设上,他提出了"自居于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实力建设之道,重视积蓄、保存实力,最终统一女真、建立与明朝分庭抗礼的后金政权;在战略上,遵循了恩威并施、由弱及强、由远及近的方针,逐一消灭各对手;在战术上,崇智尚谋,善于集中兵力、重视间谍,不打无准备之仗,几乎每战必胜。但其经略辽东的错误政策及围攻宁远的不当战术,最终使百战百胜的一代战神铩羽而归。

  • 标签: 努尔哈赤 军事谋略 尼堪外兰 萨尔浒之战 宁远之战
  • 简介:徐光启生活于社会历史转变较大的时代,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中国的形势下,满怀爱国热忱,在军事上力图用西方传入的技术装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训练出一支精锐的部队,改变明廷面临的危局。徐光启提出坚甲利器和实选实练是建设一支精锐部队的根本途径。还具体提出了如何实现坚甲利器和实选实练的办法。为了挽救明王朝衰弱的形势,徐光启对边海防既提出了总体战略,也提出了局部战略,既提出了战略问题,也提出了战术问题

  • 标签: 徐光启 军事思想 坚甲利器 实选实练 边海防
  • 简介:<正>管仲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卓有建树,而且在军事上运用权谋也最为成功,“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史记·管晏列传》)他之所以能够辅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在军事上审时度势,率先重视权谋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史记·管晏列传》

  • 标签: 管仲 齐桓公 诸侯 权谋 军事谋略 汉书·艺文志
  • 简介:军事软实力”概念是上个世纪末才刚刚由西方学者提出来的。但在中国先秦时代,辉煌的华夏文明已为该思想的萌生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得道多助”的义战德胜思想,“尚智重谋”的诡道用兵思想,“以治为胜”的治军练兵思想等皆堪称中华智慧之树结出的丰硕果实,对后世中国用兵智慧的发展、兵学理论的充实和积淀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 标签: 软实力思想 军事 中国古代
  • 简介:<正>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儒”向来以文名,不以武称。这并不等于孔子没有涉及军事。我认为孔子有军事思想,本文拟就孔子军事思想主要内容、来源及其价值作初步研究,若有不妥之处,祈望纠正。《论语·卫灵公》载:“卫灵公问陈(同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左传》哀公十一年也有类似的记载:“孔文子之将攻太叔也,访于仲尼。仲尼日:‘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

  • 标签: 孔子 军事思想 左传 军事观 论语 鲁国
  • 简介:军事透明伴随着军事的产生而产生。对军事透明问题的考察,也必须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在古代社会,国际社会发育尚不成熟,国家体系尚未形成,军事透明的运用,完全处于自发状态。此时的军事透明,主要出现于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之中,尤其是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对外关系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军事交往中,关于军事透明的专门的记述不多,对其研究也只能主要采取定性的,而非具体的定量的分析。

  • 标签: 中国军事透明 历史起源 发展
  • 简介:试论吕尚军事思想对孙武的影响李金海孙武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的形成,深受齐国创始人、大军事谋略家吕尚影响。综观吕尚的军事政治生涯和兵学要著《六韬》(《六韬》一书《隋书·经籍志》载为周吕望著。据一九七二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前期古墓中出土的《六韬》残简证明...

  • 标签: 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 孙武 吕尚 《计篇》 《六韬》
  • 简介:中国先秦战争连绵不断,因而产生了众多的兵学家和兵学理论,为中国乃至世界兵学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管仲作为先秦齐国的贤相,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位军事家,其倡导并实践的寓军于政、平战一体的军事思想是齐国强大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重要保障。

  • 标签: 管仲 寓军于政 平战一体 军事思想
  • 简介:7月18—20日在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举行,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军事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筹)与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来自近30家军队与地方高校和社会团体的7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研讨会主题为“军事技术的理论、历史与文化”。专题报告有:东北大学陈凡教授的“技术哲学研究的国际化与中国化”,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的“技术哲学作为哲学”,山西大学乔瑞金教授的“为什么说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思想具有永恒性意义”,国防科技大学刘戟锋教授的“技术与战争及其未来发展”,装备学院郭世贞教授的“军事技术创新实践中要大力倡导实验哲学精神”,国防大学胡思远教授的“海洋强国五大对策”。

  • 标签: 技术哲学思想 军事技术 学术研讨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军械工程学院 国防科技大学
  • 简介:<正>由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大学兵制史研究所、江西上饶师范专科学校、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庐山白鹿洞文物管理所联合发起召开的“六朝军事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9月25日

  • 标签: 历史研究 社会科学院 六朝史 军事制度 江西省 学术讨论会
  • 简介:<正>“超越”是人类语言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词,它被广泛地使用于涉及到人类精神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哲学,宗教,文化,艺术,日常生活.其中原因,简单地说,当然就是:超越是人类精神生活中至为重要的问题.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西方还是东方,都是如此.在现代汉语中出现的“超越”一词也具有同样的地位.

  • 标签: “超越” 现代中国哲学 “内在超越” 西方哲学 现代汉语 形上学
  • 简介:<正>谁是《周易》的作者?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谈清楚的,需要多占些篇幅,作较详细地说明。今传本《周易》,从表面来看,是一部书。然而里边有经,有传。在经里,又有八卦、重卦、卦辞、爻辞的问题。这些东西都是何人所作,向来就有不同的说法。在传里,一般说有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十篇,亦称《十

  • 标签: 周易 六十四卦 天之道 系辞 圣人 序卦
  • 简介:《管子》一书是先秦时期独成一家的一部杂家著作,在诸子百家中占有重要地位。该书蕴含着丰富的国家安全思想,如国富兵强,慎战,亲仁睦邻等思想已在那时得到了明晰。这些宝贵的思想具有久远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不仅为齐国的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为历朝历代安攘内外,维系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几千年文明进程的国家发挥了很重要的历史作用。《管子》国家安全思想具有中国传统的独特性,可以作为当代国际政治理论知识谱系的补充,对当代国际政治研究将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价值。

  • 标签: 管子 国家安全思想 国家实力 理论价值
  • 简介:近年来的美学研究,时有新的学派与思潮出现,如环境美学、身体美学的探讨,美学日常生活化的导向等。然而,纵观2013年的美学研究,似乎少了一些思潮迭起的喧嚣,多了一些对问题的冷静探索与思考。这不仅体现在学者们对新的思潮与学派的反思中,也体现在对传统思想的重思与重构中。

  • 标签: 美学研究 国内 日常生活化 环境美学 身体美学 传统思想
  • 简介:《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政治智慧、治国方略和人生体验,对铸造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从顺天应人、居安思危、趋时尚中、贵易尚简、尚贤养贤、求同存异、节以制度、无为而治等八个方面作了阐述,以为《周易》所提出的许多治国方略、理政经验、治理原则,对于我们提升治理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 标签: 《周易》 政治智慧 治理能力
  • 简介:《论语》一名定于何时,历史上有两种主要争论:一种源自《汉志》,以为《论语》成书时所名;一种源自《论衡》,以为汉代始定。有两现象似与《论衡》之说相合:其一,除《论语》一名外,《论语》汉代还有"传""语""记"等多种称谓;与此同时,其二,先秦及汉代早期文献中鲜见《论语》一名。然《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及《宋书》等史籍中《论语》的称引情况表明,以上两现象其实并非缘于《论语》书名未定之故,而是与《论语》的称引方式有关。鲜见《论语》一名乃是由于鲜以"《论语》曰"方式称引《论语》的称引习惯所致,这一称引习惯广泛存在于先秦、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

  • 标签: 《论语》 称谓 称引 书名
  • 简介:中国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实践催生了各种哲学探求与研究思路。时代呼唤着哲学的自觉与创新。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对研究路径思考的主要差异可以概括为“向后看”与“向前看”两个方面,前者力主通过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来还原马克思哲学的真精神;后者则重点关注当下时代和现实生活。然而这两者其实是殊途同归。我们尤其不能把哲学研究变成纯书斋的学问。

  • 标签: “中国问题” 当代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文本 改革开放
  • 简介:在中国历史上,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战略性思考起源于先秦时期,许多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如以民为本、和而不同、慎战、亲仁善邻等思想已在那时得到了明晰。这些宝贵的思想具有久远而深厚的文化基础。他们不仅为历朝历代安内攘外,维系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几千年文明进程的国家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安全问题、制定国家安全战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价值。

  • 标签: 先秦 国家安全思想 以民为本 和而不同
  • 简介:与西方哲学相比,儒家的知行学说表现出一些特点,如在道德的能力根据方面并不偏执理性或情感一方,而是考虑到心与情的关系;以道义性的“气”作为从知到行的助力因素等。然而其“知”的概念具有伦理与认知的双义性,未能将“知识”与“信念”区分开来,甚至没有产生“信念”这一概念,并且未能将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相分离等,这些造成了它在学理上的一些不足,以及相应地带来一些诸如“知识”与“道德”不分的结果。

  • 标签: 知行学说 儒家 实践理性 “道德” 西方哲学 “气”
  • 简介:10月16日在中共中央党校举行,由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部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联合举办。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委员、科研部主任梁言顺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李晓兵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辞。来自在京部分高校、报刊杂志、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共7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对哲学学科的前沿问题进行研讨。梁言顺在讲话中指出,当前中国的哲学研究既要找准前沿,也要立足实际;既要注重学习借鉴,也要善于甄别取舍。

  • 标签: 哲学学科 高层论坛 中共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研究 教研部 主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