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主要矛盾"是毛泽东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毛泽东最早使用"矛盾"这个概念,是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而最早使用"主要矛盾"的概念,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形成比较成熟的关于矛盾问题的系列论述,即毛泽东的矛盾观,其标志性成果是《矛盾论》。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关于"主要矛盾"提出过一系列的命题和判断。从中我们即可以看出他对"主要矛盾"地位和内涵的规定,又可以分析出他之所以成功解决问题和最终出现偏离的理论根源。

  • 标签: 毛泽东 “主要矛盾” 认识出发点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两个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命题。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核心概念与命题内涵的认识尚不尽一致,有多种不同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核心命题,是本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建构的逻辑前提和基础。而对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核心命题相关的重要命题的厘清,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及其学科建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 转化 核心命题
  • 简介:马克思一边对资本主义发动激烈的批判,一边对自己时代的种种正义言说给予冷嘲热讽,这种独特的姿态既给马克思的"资本批判"蒙上一层暧昧的色彩,同时也给人们反思"马克思与正义"的关系留下了充分的余地。在英美学界,塔克尔第一个描绘了"反对正义的马克思"的思想形象,而伍德则追随塔克尔,就马克思的"正义批判"提出了更加繁富而细密的论证,布坎南把塔克尔和伍德的这种观点称之为"塔克尔—伍德命题"。本文力图从起源处展示"反对正义的马克思"的思想原像并对英美学界的此一论辩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希望能够真正廓清正义概念在马克思思想中的原始位置并进而通达研究正义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境域。

  • 标签: 正义 道德 历史 法权 生产方式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凸显了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明确提出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是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对于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 标签: 新时代 党的建设 政治建设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实际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同为毛泽东在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提出的两个重要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与王明政治论争的产物,而在'中国实际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这一口号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毛泽东思想',并将其作为指导思想。实质上,这两个命题的关系并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是一种承继关系,我们在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时,必须重视中国实际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实际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 毛泽东思想
  • 简介:马克思在《导言》中阐发了'生产与消费同一性'命题,该命题强调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是由特定生产方式决定的、以生产为矛盾主要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以此科学内涵为基础,可从两个方面加深对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其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侧着手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符合马克思关于生产与消费矛盾本质的主要观点;其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重点推进的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也同样契合马克思所总结的在市场经济体系内部解决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方法和途径。

  • 标签: 马克思 生产 消费 同一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简介:在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特殊经济条件之下,研究服务劳动的生产性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我国学者在此问题上论述颇多,但始终难以观点一致,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一个颇具争议的命题。笔者试图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点出发,确定判断劳动生产性的标准,从而在分析我国一些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明确我国现阶段服务劳动的特殊性。

  • 标签: 服务劳动的生产性 劳动价值论 生产劳动的规定
  • 简介:《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阐发的宣传与新闻思想非常丰富。宣传与新闻主要是为革命事业服务,为领导革命事业的政党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服务;宣传与新闻工作要有针对性,内容要有所侧重,形式要多样;宣传与新闻工作者应具备良好的理论素质,应提倡新鲜活泼的文风,文章应注意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 标签: 毛泽东宣传工作 新闻工作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