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气管食管瘘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据临床报道后天获得性气管食管瘘多是由于外伤、气管插管、食管良、恶性肿瘤、食管检查和手术气管切开等误伤了气管和食管,导致二者发生了相通,引起的以误吸和严重的肺内感染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病变。文献中关于由三腔二压迫引起的气管食管瘘的报道比较罕见。我科于2005年7月收治了1例因上消化道出血使用三腔二管并发气管食管瘘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三腔二囊管压迫 气管食管瘘 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报道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三腔二压迫止血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奥美拉唑+三腔二压迫止血治疗),每组36例。对2组患者的止血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5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三腔二压迫止血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三腔二囊管 压迫止血 上消化道出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盐酸呛入广泛软化的病例十分少见,出现的症状危重,时常危及生命,为此介绍我们诊治过的2例病例,汲取经验,商榷不足之处。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系统管理在老年人工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5.2-2018.1所收治的100例人工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研究组患者应用系统管理,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黏膜充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切开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系统管理应用于老年人工患者中,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系统气道管理 老年 人工气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人工管理中程序化评估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需要进行人工管理的ICU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程序化评估,分析两组的湿化满意度、气囊压力合格率、CPIS评分、ICU监护时间。结果观察组湿化满意度、气囊压力合格率明显优于对照组,CPIS评分、ICU监护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人工管理中应用程序化评估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湿化满意度以及气囊压力合格率,降低CPIS评分以及ICU监护时间。

  • 标签: ICU 人工气道管理 程序化气道评估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分析管控护理措施在RRICU人工建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建立RICU人工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他们分为两个护理小组,每个小组60例RICU患者,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给予对照组RICU患者实施常规RICU护理措施,观察组RICU患者实施管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RICU患者经过护理后的临床预后效果。

  • 标签: 气道管控护理措施 RICU人工气道建立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工管理小组在ICU人工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医院收治的70例ICU人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35例)和对照组(n=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人工管理小组。结果:在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4.28%,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人工管理小组措施在ICU人工患者的护理中,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同度更高,参与的积极性更强,出现各种并发症几率得到了有效控制,患者生活水平有所保障,值得参考。

  • 标签: 人工气道管理 ICU 人工气道患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常规护理和人工管理小组在ICU人工护理中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2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90例人工患者展开分析,利用电脑RAND函数随机分成2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人工管理小组提供的小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期间的VAP发病率、MV时间、堵管和非计划拔管情况。结果 研究组VAP发病率、MV时间、堵管和非计划拔管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显著。结论 人工管理小组是基于以科研结果为导向的实证护理,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全面性优势,对构建ICU人工护理的安全体系有促进价值,可强化护理人员管理意识,使

  • 标签: []人工气道 ICU 护理 小组
  • 简介:摘要:目的:将程序化评估应用在ICU患者人工管理中,对应用价值进行探析。方法:观察对象为2021年7月-2022年12月在我院ICU接受人工治疗的56例患者,随机设置两组,观察组(程序化评估)和对照组(常规管理方法)。统计两组的湿化满意度、气囊压力合格率、床头抬高合格率,对比两组的带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湿化满意度、气囊压力合格率、床头抬高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带管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程序化评估应用在ICU患者人工管理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其有助于确保患者处于通畅状态,而且湿化效果令人满意,还能使气囊管理和床头抬高得以有效的监管。

  • 标签: 程序化气道评估 ICU 人工气道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下肢动脉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药物涂层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介入治疗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药物涂层治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药物涂层施加于表面,在介入治疗中将药物直接释放到病变部位,达到局部治疗的效果。不同药物涂层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涂层技术,以实现特定的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减少再狭窄的风险、促进血管内皮修复和抑制炎症反应的优势。临床研究表明,药物涂层治疗在下肢动脉疾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它能够显著改善血管通畅度,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并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药物涂层治疗具有更好的长期疗效和较低的并发症风险。本文旨在综述药物涂层治疗下肢动脉疾病的研究进展,包括治疗原理、临床研究结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下肢动脉疾病 药物涂层 球囊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下肢动脉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药物涂层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介入治疗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药物涂层治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药物涂层施加于表面,在介入治疗中将药物直接释放到病变部位,达到局部治疗的效果。不同药物涂层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涂层技术,以实现特定的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减少再狭窄的风险、促进血管内皮修复和抑制炎症反应的优势。临床研究表明,药物涂层治疗在下肢动脉疾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它能够显著改善血管通畅度,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并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药物涂层治疗具有更好的长期疗效和较低的并发症风险。本文旨在综述药物涂层治疗下肢动脉疾病的研究进展,包括治疗原理、临床研究结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下肢动脉疾病 药物涂层 球囊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型棘蚴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本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9年4月22日至2022年3月5日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15例肝型棘蚴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腹部影像学结果、治疗及转归。结果15例肝型棘蚴病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9~78岁,中位年龄为51岁。15例患者中,农民12例,自由职业者2例,不明职业者1例。11例患者因腹部胀痛、乏力就诊,1例患者出现梗阻性黄疸,3例患者未诉明显不适,为体格检查中发现。8例患者的棘蚴囊肿位于肝右叶,5例位于肝左叶,2例为肝左、右叶多发。2例患者选择保守治疗,接受手术治疗的13例患者术后均恢复,未出现胆瘘、膈下感染等并发症,术后腹痛、乏力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15例患者住院时间为4~23 d,所有患者均服用阿苯达唑(400 mg/次,每日1次)。结论肝型棘蚴病以肝右叶多见,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手术是当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需规律服用阿苯达唑。

  • 标签: 肝囊型棘球蚴病 疾病特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肝型棘蚴病(HCE)是全世界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棘蚴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因学、流行病学、免疫学、影像学和治疗方案等方面,而忽视其自然衰亡病程的系统研究。现代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普及使研究者能够获得HCE病程不同时期、不同影像学特征及不同病理学状态的临床资料。笔者基于CT检查影像学特征和临床实践,探讨HCE的自然衰亡病程,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囊型包虫病 自然病程 死亡 胆瘘 感染 破裂
  • 简介:摘要宫颈扩张作为促宫颈成熟的机械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宫颈成熟。本文从单在放置的护理观察、注意事项、异常情况护理方面阐述,促进球引产的成功率,减轻孕妇的不适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阴道分娩,保证母婴安全。

  • 标签: 球囊 初产妇 引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内动脉植入在前置胎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前置胎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0)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n=40)在常规手术治疗前应用髂内动脉植入,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新生儿健康和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入红细胞量和冰冻血浆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受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新生儿健康状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髂内动脉置入可有效降低前置胎盘患者手术出血量,对新生儿健康状况、产后身体恢复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髂内动脉球囊 前置胎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