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缺血脑卒中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双重治疗后自理能力提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常州市钟楼区北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防委开展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中年龄40周岁以上的运河苑社区常驻居民共计2250例,项目时间区间段为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利用随机抽样方法,筛查出缺血脑卒中患者212例。对筛查出的212例缺血脑卒中患者利用随机抽样分组实验方法进行临床效果研究。参照组执行单纯阿司匹林治疗方案,纳入106例,实验组执行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双重治疗方案,纳入106例,对两组临床治疗有效性进行对比。结果:在缺血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提升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方面,实验组与参照组相互比较,实验组的临床治疗96.62%(102/106)优势明显,差异对比P<0.05;在Barthel生活自理能力评估方面,实验组与参照组相互比较,前者治疗后的Barthel生活自理能力评估水平优势明显,差异对比P<0.05。结论:在缺血脑卒中临床治疗中,运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双重治疗,能够强化治疗效果,提升病患的自理能力,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使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8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患者用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的部位、时间及临床表现,并对出血并发症进行积极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中,发生不同部位出血并发症10例,其中皮肤粘膜出血7例,消化道出血1例,颅内出血2例。结论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溶栓期间的病情观察,及早发现出血并发症,早识别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避免对患者治疗造成影响,能积极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出血并发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对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急程序化急救护理方法,对比各项抢救指标、及护理干预后对治疗和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情况。结果:两组对比,采用急性缺血脑卒中程序化急救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更高,接诊确诊时长更短,预后患者活动能力分值较为良好。结论: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对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更能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表现更好。

  • 标签: 程序化 急救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脑卒中使用依达拉奉合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的200例进展性缺血脑卒中患者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AB两组,A组使用奥扎格雷钠治疗,B组使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对两组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进行对比。结果A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2%,B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0%,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进展性缺血脑卒中使用依达拉奉合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善,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依达拉奉 奥扎格雷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医联体“专全结合”分级管理在缺血脑卒中病人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7月-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经治疗后出院的缺血脑卒中患者236例做为研究对象,并以抽签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采取常规延续管理模式的为对照组(n=118),采取以“专全结合”分级健康管理的为研究组(n=118),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失联率、依从性以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1年后失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未失联患者中依从性以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脑卒中病人的二级预防中采取以“专全结合”分级健康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降低失联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健康管理 家庭 群组式 二级预防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以下称CVU)在缺血脑血管(以下称IC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课题主要针对我院神经内科2020年内收治的被证实为ICVD的患者开展临床研究,依照纳排标准筛选其中的48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分别对上述48名患者采用螺旋CT和CVU进行检查,并对两次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整理分析可以发现通过CVU对患者进行检查能够较为明显地发现包括腔隙性脑梗死在内的各项异常,对脑血管病变的检出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研究结果证明CVU检查能够更加直观地显示出患者颈动脉的整体形态,便于医生对患者病灶部位的观察,为医生对患者的诊断提供积极的帮助,降低误诊和漏诊的发生率。

  • 标签: CVU ICVD 螺旋CT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进展性缺血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进展性缺血脑卒中患者78例,入院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应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单一组(n=39)与联合组(n=39),单一组患者予以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联合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血流变学指标、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对比联合组明显低于单一组,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在治疗前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单一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联合组较高,差异显著,P<0.05;与单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联合组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进展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钠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加快血流变学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提升。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进展性 抗血小板药物 低分子肝素钠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化痰通腑汤加减治疗缺血中风患者临床疗效和对血清标志物的影响 。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2年7月在本科室接受治疗的78例缺血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手化痰通腑汤加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观察组患者的CRP、IL-6以及TNF-α水平更低(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脑卒中治疗开展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开展的效果。方法:样本筛选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间,接收急性缺血脑卒中治疗的70例患者,以数字表作随机小组划分,组名设定为参照组(35例,阿司匹林肠溶片)与研究组(35例,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计算并统计组间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分析组间治疗开展有效率计算值及神经功能评分均以研究组优势更加显著(P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司匹林肠溶片 氯吡格雷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护理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以及共情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明确诊断为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84例(2020.09-2021.10)作为本次护理研究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尾号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临床常规护理)、试验组42例(思导+共情)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知识掌握情况、焦虑评分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知识掌握评分36.69±3.15分,试验组知识掌握评分40.39±3.11分,两组知识掌握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思维导图 护理 共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用于评估缺血心肌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左心室功能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缺血心肌病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命名为研究组,再抽取同期健康人作为对照,命名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了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左心室整体收缩功56.33能。结果:介入治疗后研究组患者ESV、EDV明显低于治疗前,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缺血心肌病患者采取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利用超声心动图可对介入治疗效果进行有效评估。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缺血性心肌病 介入治疗 左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缺血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运用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将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接收的84例缺血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信息资料纳入计算机系统并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共计42例,在其康复护理中,开展一般护理干预),另外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的42例患者自动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等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等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缺血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具有重要帮助,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实际应用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入院血压与急性缺血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血管内治疗后早期血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某院病案管理系统回顾性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实施静脉溶栓治疗,收集其基础资料及入院血压参数。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转归,将患者分为转归不良组14例和转归良好组39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入院血压参数与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24hSSD、dSSD、nSSD分别为15.26±2.03、13.58±1.83、12.76±1.69,均高于良好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余指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24hSSD、dSSD及nSSD的优势比分别为2.708、2.289、3.139,3者均是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较高的入院收缩压是术后90d不良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入院血压 血管内治疗 缺血性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脑卒中治疗开展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开展的效果。方法:样本筛选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间,接收急性缺血脑卒中治疗的70例患者,以数字表作随机小组划分,组名设定为参照组(35例,阿司匹林肠溶片)与研究组(35例,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计算并统计组间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分析组间治疗开展有效率计算值及神经功能评分均以研究组优势更加显著(P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司匹林肠溶片 氯吡格雷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缺血脑卒中实施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到2024年3月间,接诊的420例急性缺血脑卒中病患,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210例,前组予以常规治疗,后组进行半夏白术天麻加减汤治疗,对比两组数据结果差异性。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数据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可改善神经功能,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利用320排CT血管造影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与缺血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4年3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CT室接受320排头颈CTA扫描的159例患者,根据是否出现急性缺血脑血管事件分为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分析两组间颈动脉斑块钙化的大小、位置的差异。结果 症状组患者117例,无症状组患者42例,症状组小钙化的出现率(38.7%)大于无症状组(1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症状组内膜钙化的发生率(44.5%)大于无症状组(1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CTA显示的钙化位置、大小与缺血脑血管事件相关,表面钙化及小钙化增加了斑块易损性,进一步提高了发生缺血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