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老年高血压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对340名接受体检的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研究。以FMD评分为标准,把病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为202名FMD异常的病人,研究组为138名FMD正常的病人。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10年患病风险风险分层等级,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BMI、空腹血糖、TC等方面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个数心血管危险因素对比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风险分层之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后了解到,FMD异常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尿酸、CVD、空腹血糖等(P<0.05)。结论:FMD和老年高血压病人和CVD发病风险具有关联性。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 心血管疾病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外科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外科手术室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抽样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标识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无菌物品管理、安全制度执行、消毒隔离、术前核对)与不良反应发生率(跌倒、导管脱落、感染)。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中应用护理标识的临床有效性较高,可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标识 手术室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以 2017 年 10 月 -2018 年 8 年间为时间点,选取 90 例呼吸系统重症患者,在保证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后,对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常规管理)和实验组(护理风险管理),探究临床效果。结果:从本文的制作的表一、表二中可以看出,在护理满意度、 护理纠纷以及意外事件发生率三个方面上,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在临床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呼吸系统 重症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清创手术中的应用和降低安全风险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急诊清创手术患者中选取94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7例,前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后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结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不管是护理满意度、不良情绪评分还是并发症发生率均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急诊清创手术中人性化护理效果较为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急诊清创手术 降低 安全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护理风险的因素,并根据因素分析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70例NICU新生儿的资料,按照护理对策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常规对策,研究组在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后以此为依据展开预防护理对策。分析新生儿组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状况以及NICU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的各项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总占比以及NICU滞留事件均低于/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距明显(P<0.05)。结论:对于处于NICU的新生儿而言,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尤为重要,通过开展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有利于避免新生儿出现各种不良事件,促进新生儿提早脱离NICU。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室 护理风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CT灌注成像评估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复发风险的应用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2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脑卒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访期间是否复发脑卒中将患者分为复发组(36例:复发脑卒中)与未复发组(36例:未复发脑卒中),比较两组患者脑CT灌注成像相关评估参数。结果:未复发组患者脑血流流量(CBF)、脑血容(CBV)均高于复发组,此外,未复发组患者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均低于复发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脑CT灌注成像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脑卒中 复发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理念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21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105例,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手段对血液透析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5.00%)的并发症发生率于对照组(20.00%),血尿素氮再循环率、血肌酐再循环率等临床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将近期我中心收治的老年骨折康复期患者根据干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社区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改善其相关行为,能够起到理想的预防效果。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老年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及研究对于产科低年资护理人员工作中实施助产士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间我院产科孕妇中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研究期间对所有孕妇展开分组护理,参照组50例(常规的护理模式),研究组50例(风险管理模式)。护理后统计孕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护理风险发生率、投诉率情况,通过统计学方法中相应的工具进行对比、检验。结果 在采取不同护理管理后,研究组的风险管理模式明显优势显著;另外研究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投诉率也比参照组偏低,P

  • 标签: 助产士 护理质量 产科 风险管理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自杀风险评估分层护理的治疗影响。方法:医院选择在2019年-2020年间收治的100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开展的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是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的是自杀风险评估分层护理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HAMA、HAMD与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结果:患者在接受干预之后,观察组出现自杀风险的人数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采取自杀风险评估分层护理干预的方法,其所起到的治疗效果是最佳的,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负面情绪以及社会功能等病症有着明显的作用,从而降低患者自杀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自杀风险评估 分层护理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在产房应用风险管理的基本措施及其改善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产房分娩的10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风险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组在产房实施风险管理,通过对护理风险识别、定期开展护理风险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书写、沟通、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等各方面能力,达到对产房进行风险管控的目的。结果:各项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良好,风险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产房 风险管理 护理满意度 应用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预防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方法应用于心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研究。  方法:选取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道中心卫生院收治的11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取防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对比护理满意度,以观察组96.36%为佳(P

  • 标签: []  预防跌倒风险 分级护理 心内科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在产房应用风险管理的基本措施及其改善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产房分娩的10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风险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组在产房实施风险管理,通过对护理风险识别、定期开展护理风险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书写、沟通、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等各方面能力,达到对产房进行风险管控的目的。结果:各项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良好,风险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产房 风险管理 护理满意度 应用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风险评估理念指导下对ICU患者进行护理,使得压疮的预防所取得的成效。方法:抽取ICU患者共80例,分为两组,即实验A组和实验B组。其中实验A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40例患者;实验B组实施风险评估护理服务,4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及调查患者家属对护理方式的满意情况。结果:实验A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45%,实验B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10%,则实验A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大于实验B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实验A组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态度、专业度、细心度、病房管理、沟通满意度评分低于实验B组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态度、专业度、细心度、病房管理、沟通满意度评分。结论:在风险评估理念指导下对ICU患者进行护理使得压疮的发生率降低,减少患者的疾病痛苦,患者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也随之提升,值得推崇。

  • 标签: 风险评估理念 ICU患者 压疮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方式在门诊急诊输液患者风险事件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间收治的急诊输液患者中,随机抽选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例数均为60例,实验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结果:在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方面,实验组总发生率5.00%,对照组总发生率20.00%,统计学有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实验组在护理质量、护理态度、护理安全性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急诊输液患者中,开展针对性护理方式,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门诊急诊输液 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在患者护理中,对持续质量管理的管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筛选2019~2021年间,74位患者的护理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持续质量管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对照组),探究患者护理满意率以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论证持续质量管理影响。结果:在不同护理干预下,各项参数差异p小于0.05,观察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为32.31±1.52、28.65±1.83、30.22±1.69,对照组为21.16±1.15、23.21±2.63、25.69±1.15,差异P<0.05。探究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33(89.18%),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26(70.27%),差异P<0.05。结论:在护理中,采取持续质量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持续质量管理 临床护理工作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烫伤发生率、皮肤擦伤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2.27%、0.00%、0.00%、95.45%、97.73%,压疮发生率、烫伤发生率、皮肤擦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神经外科 高血压脑出血 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风险护理思维预防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方法:从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中抽选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0例,接受风险护理思维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0例,接受常规护理思维进行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水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风险护理思维 连续性血液净化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护理风险的因素,并根据因素分析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70例NICU新生儿的资料,按照护理对策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常规对策,研究组在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后以此为依据展开预防护理对策。分析新生儿组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状况以及NICU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的各项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总占比以及NICU滞留事件均低于/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距明显(P<0.05)。结论:对于处于NICU的新生儿而言,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尤为重要,通过开展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有利于避免新生儿出现各种不良事件,促进新生儿提早脱离NICU。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室 护理风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血透室护理中降低内瘘针滑脱风险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的78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共39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和观察组(共39例,采取循证护理模式),统计两组内瘘针滑脱情况并对比,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并对比,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中,内瘘针滑落8例、内瘘针半滑脱4例,总发生率为30.77%。观察组中,内瘘针滑落1例、内瘘针半滑脱2例,总发生率为7.69%。观察组内瘘针滑脱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4.62%)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100.00%)更高(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血透室护理中的优势更明显,可明显降低内瘘针滑脱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满意。

  • 标签: 循证护理模式 血透室 内瘘针滑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