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黄芪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4月诊治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60例,其中肺炎6例,急性支气管炎30例,毛细支气管炎24例,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一次10—20ml,一个疗程5天,病程最短7天,最长20天。结果本次临床观察病例皆为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在观察中发现观察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患儿年龄、体质、病情轻重不同,恢复时间也不同,年龄越小,症状消除越明显,而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黄芪本身是一种扶正固本的中药,其有效成分提取制成的黄芪注射液亦有扶正固本的作用。临床应用于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是在其他治疗为主要治疗的基础上作为一种辅助治疗,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黄芪注射液 小儿呼吸道感染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雾化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患儿给予家庭雾化治疗,对照组45例患儿给予常规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4508,P<0.05);观察最患儿复发率2.22%显著低于对照组1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53,P<0.05)。结论家庭雾化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反复咳嗽,无不良反应,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家庭雾化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雾化吸入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3~2015年10月间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60例,对其雾化吸入的应用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应用雾化吸入及护理后,所有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控制。结论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应用雾化吸入效果显著,有效解除支气管痉挛,提高血氧饱和度、纠正低氧血症,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其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吸系统 雾化吸入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YKL-40是新发现的哺乳动物几丁质酶样蛋白,近年的许多研究表明YKL-40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对YKL-40与呼吸系统疾病近期研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YKL-40 几丁质酶3样蛋白1 呼吸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工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也随着而来。环境污染不仅大大降低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对人类健康的危险也逐渐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儿童作为体质较弱的群体,在自身免疫力和器官功能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应对外界病原菌和致病因素侵袭的能力较为有限,已成为目前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群体。在空气污染方面,无论是室内污染还是室外污染,均能够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在目前PM2.5数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针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逐年高发态势。

  • 标签: 工业 PM2.5 儿童 社会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价值。方法:将我院 2017年 4月至 2019年 4月收治 98例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组各 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联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肺部阴影恢复时间与喘息消失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 P< 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 (97.96%)比对照组高 (77.55%), P< 0.05。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 P> 0.05;治疗后肺功能指标优于治疗前, P< 0.05;治疗后研究组 FEV1与 FVC及 PEF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效果显著,可加速恢复进程,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老年患者 呼吸系统疾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疾病控制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调查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临床确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80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本组80例患者中,肺癌、肺炎以及肺结核三种疾病所占比例分别为13.75%、17.50%、6.25%;气胸、肺结核以及结核性胸膜炎以年龄不足40岁者所占比例最高,随着年龄的增加,疾病的构成比逐渐增加;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而言,年龄多集中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肺癌的构成比逐渐升高。结论呼吸系统疾病以慢性支气管、肺炎、肺癌为主,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防控,降低发病率。

  • 标签: 呼吸系统 流行病学 特征 临床分析 住院病例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081-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并对比其和西医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首先要以本院在2010年5月到2011年5月期间所治疗的140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个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用静脉滴注氨茶碱和菌必治同时口服甘氨合剂作为辅助为对照组进行治疗,还要为对照组进行支持治疗和对照治疗,实验组还要再进行中医疗法治疗,在治疗完成后,主要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将这些数据记录下来,用相关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效果比对照组的效果都要好,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即其P<0.05。结论从临床效果上我们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疗法比单用西医疗法更有效,中西医结合疗法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性。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法 西医结合治疗法 老年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呼吸系统住院患者治疗期间用药反应情况,研究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探讨相关危险因素,为实行药学干预提供条件,以期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水平。方法选择呼吸系统住院患者作为样本,通过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实施全程化药学监护等措施,对2010年6月至2011年4月间呼吸系统住院患者进行主动监测,对不良反应特征进行总结,并对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呼吸系统住院患者ADR发生率为3.28%,占同期医院ADR总例数的43.05%;老年和重症患者的ADR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ADR发生率较高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物;ADR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损害、神经肌肉反应、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结论ADR的发生与病人年龄、病情、住院时间、用药特点及既往药物过敏史密切相关;临床药师应加强与医护人员的协作,明确ADR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呼吸系统 药品不良反应 临床药师 观察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各种环境污染问题,雾霾一词出现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粉尘等数量增加,从而使得水蒸气凝聚形成的一种空气污染问题,我国的雾霾现象在北方是非常常见的,特别是 冬季,工业污染加上人们的日常取暖,使得雾霾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伴随着雾霾问题的加剧,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且雾霾对人体的损害是非常大的,本文作者通过对当前雾霾的形成特点以及危害等进行介绍,分析了雾霾和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同时提出了治理雾霾的几点方法。

  • 标签: 雾霾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洲务工人员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原因,提出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利用医院信息化系统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此次研究表明,2017年7月-2018年12月期间因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的人次数达到821人次,占全院就诊人次数的77.8%。呼吸内科常见病中上呼吸感染高举榜首,最高达到509人次,占整个呼吸系统疾病中的61.9%,其次排名第二的是急性支气管炎,达到271人次,占整个呼吸系统疾病中的61.9%。结论非洲务工人员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原因是综合性的,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 标签: 非洲务工人员,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原因,对策
  • 简介:摘要雾化吸入疗法是临床上较好的物理与化学治疗相结合的消炎、止咳化痰、止喘手段,利用雾化装置将药物分散成微小雾滴,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吸入至呼吸道及肺内,从而达到洁净、湿化气道,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目的。雾化吸入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由于操作简便、起效快、局部病灶药物浓度高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受到临床儿科的重视和普遍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吸入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糖皮质激素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时间段内该院收诊病治疗的9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指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吸呼比(Ti/Te)、达峰容积比(VPEF/VE)、RR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雾化吸入治疗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雾化吸入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儿科普儿一科收治的患儿114例,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研究组采用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氧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45(78.9%)较研究组总有效率54(94.6%),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喘息消失时间(5.4±2.1)、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4.07±1.2)、咳嗽消失时间(3.24±1.5)、呼吸急促消失时间(1.9±0.2)、住院天数(8.23±1.01)较对照组喘息消失时间(6.1±1.3)、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6.22±1.7)、咳嗽消失时间(5.77±1.6)、呼吸急促消失时间(2.8±0.7)、住院天数(10.14±1.23),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氧饱和度与最大呼吸流量比较,无意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儿临床不适。因此,可广泛应用在临床上。

  • 标签: 雾化吸入 临川应用 呼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道阻力测定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7月我院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儿364例。所有患儿均检测气道阻力。5岁以上儿童同时检测肺通气功能。气道阻力测定中,Rint>140%和/或FEV1<80%者,均行支气舒张试验。结果肺动力学检查结果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均有不同程度气道阻力增高。结论阻断法测定气道阻力能早期直接反映气道炎症的程度,判断病情,帮助诊断,指导治疗,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气道阻力 儿童 呼吸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