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公元1714年英国伦敦档案局有关情报机构的帐册中记载,丹尼尔·笛福当年上半年从事情报活动的经费为5000英镑。公元1715年1月11日彼得大帝派遣由修士大司祭列扎伊斯基率领的俄国传道团到达北京。从此,俄国传道团便成为沙俄在中国进行间谍活动的一个重要渠道。公元1717年日本军队参谋本部二部派遣田中义一少佐(后升为陆军大将,曾任日本首相)到俄国西伯利亚地区搜集军事情报。公元1720年我国清朝时期,由于沙俄政府对我国蒙古地区的侵略,清政府暂停了中俄间的通商贸易。沙俄政府派使团到中国谈判,没有结果。这期间,该使团在中国搜集了大量的情报,其中包括北京城墙的高度、厚度等具体情报。使团回国后,其秘书郎克留在北京,明目张胆地进行间谍活动,最后被清政府驱逐出境。公元1723年我国清朝时期,雍正皇帝派石文峰秘密侦察白莲教的活动。要他“处处留心,时时密访。不可妄嘱属员,致令扰民惊众,魁奸得以洞知消息,深藏潜纳,反与事无益。须不露声色,严加伺察,少有风声,即权巧设法,不惜重赏,获首恶”。公元1727年,雍正又告谕田文镜采用派遣间谍的方法,侦察民间宗教组织,指示‘非深人其教者断不能窥测底里”。田文镜派人改装易姓,秘密打人民间...

  • 标签: 人类间谍 史大事记 间谍史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一、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类的美感  ,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人类的美感恰恰是从动物性快感中演变、发展、升华的历史结果,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人类的美感恰恰是从动物性快感中演变、发展、升华的历史结晶

  • 标签: 人类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发生
  • 简介:亚洲水牛耳廊较短小,头额部狭长,背中线毛被前向,背部向后下方倾斜,角较细长。共有3种:①亚洲水牛。产于印度及其邻近国家,体长2.5-3米,肩高1.5-1.8米,毛被灰黑、淡棕黑色。

  • 标签: 水牛 朋友 人类 亚洲
  • 简介:物作为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始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把物作为社会发展阶段的标识来分析社会演进的阶序。此后不同学派出于论证、分析的需要,各自阐释物及物背后的社会关系与文化隐喻,本文从物与社会演进与象征符号的角度,对人类学关于物的研究谱系进行部分的梳理,论述人类学在以"物"为研究对象时的方法论与认识论。

  • 标签: 标识 象征 技术
  • 简介:林可可的妈妈是一名小学教师,大家都叫她苏老师。要成为一名站在讲台上合格的教师,可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办到的事情。

  • 标签: 小学教师 灵魂工程师 人类 老师 讲台
  • 简介:舟曲爆发泥石流后,我们再次听到当地老人的感慨: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迟早要受惩罚(《民主与法制》2010年19期《舟曲:告别桃花源》).人类,每到达一个地方,就拼命地挖掘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用于自身的繁衍。渐渐地,自然资源枯竭,人类无法维持自己的生存,于是又迁往别处,继续自己对自然资源的疯狂利用,

  • 标签: 人类 《民主与法制》 自然规律 自然资源 2010年 矿产资源
  • 简介:“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了我们自己?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尼尔·阿姆斯特朗踩上月球的脚印,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

  • 标签: 万物之灵 我是谁 哲学命题 认知革命 科技革命 尼尔
  • 简介:太空探索对人类来说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天文学、宇宙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和思想科学的发展都有着极其巨大的推动作用。物理学家霍金认为,太空探索不仅是科学发展的需要,它还可能关系到人类存续的未来!

  • 标签: 太空探索 人类 物质科学 生命科学 物理学家 科学发展
  • 简介:<正>月球,自古以来,它一直陪伴着我们。然而,5名俄罗斯科学家对月球却另有看法,他们认为月球是地球上发生的许多自然灾害的祸源,于是向俄罗斯政府提出了一项令人瞠目结舌的建议:将月球摧毁!地球甩不掉的寄生虫摧毁月球!无论是谁,只要听到这几个字,一定会认为这是

  • 标签: 克鲁 天体物理学家 瞳目结舌 令人 美国爱荷华州 科幻片
  • 简介:回顾人类垃圾处理技术的进步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远古至今,都是垃圾“督催逼命”般地促进着人类的文明进步。人类首次面临的垃圾危机可以追溯到人类成为定居动物后。远古的人类只需把不再需要的东西随手一丢,当他们睡觉的地方被垃圾围起来时就换一个新地方,去四处狩猎或发现能耕种和充饥的东西。即使到了定居时代,因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还是太少太少,就是不停地因垃圾威胁所迫不断地搬迁,也不会感到生存空间的窘迫。

  • 标签: 垃圾处理技术 人类文明 地球 搬迁 狩猎 地方
  • 简介:诺贝尔委员会在10月上旬宣布了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是为“改善人类生活”而设.被看作不同领域中顶尖成果的证明.获奖者同时还获得1000万瑞士克郎(约合130万美元)奖金。虽然已经有6位华裔诺贝尔获得者,但该奖通常都是被欧洲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摘取。

  • 标签: 人类生活 诺贝尔奖获得者 委员会 获奖者 欧洲人 日本人
  • 简介:展翅飞翔!这是远古以来就埋藏在人类心里的梦想。它像一颗种子,一直停留在那里,等待破土,等待发芽。终于,有一天,滑翔伞这一运动诞生,人类终于可以像鸟儿一样,自由地飞

  • 标签: 人类心里 埋藏人类 心里梦想
  • 简介:Buttheyarestillastonishinglyuseful.但它们依然极其有用。阿拉伯报纸以为官方代言著称,从某种程度上说,此言不虚。比如说,随便在哪天的报纸上,都可能就会读到类似的话:“一位同伊朗外交部关系密切的人士告诉《生活日报》,‘只要对方遵守核协议,德黑兰也会遵守。’”

  • 标签: 人类 翻译 《生活日报》 STILL BUT 阿拉伯
  • 简介:2001年的最后几天,在六朝古都南京,160万字的《中国消防通史》举行了隆重的发行仪式,这部史书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它在浩如烟海的书刊中能占有怎样的地位呢?

  • 标签: 消防 人类文化 消防专业史
  • 简介:蛇隶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动物。是由一种海栖大蜥蜴进化而来。在距今1.5亿年前的侏罗纪完全形成。并顽强生息繁衍至今的爬行动物。蛇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没有留下好印象,例如“狠毒如蛇蝎”、“见蛇不打三分罪”和“打蛇打七寸”等词句。其实,事实情况并非如此,任何生物都有追求和平的天性,蛇也不例外.之所以做出对人有伤害性的行为,完全出于自我保护。

  • 标签: 蛇亚目 色变 人类 脊椎动物 脊索动物门 爬行动物
  • 简介:对各种人类行为中的统计特性进行了广泛的经验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多种形式的经验性证据表明,许多人类行为的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分布普遍存在宽尾特征。同时,还针对对各种人类行为中的非泊松时间行为特性和空间运动特性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广泛的模型研究,发现自适应兴趣、层次性交通网络影响等多种影响人类行为特性的基本机制。

  • 标签: 人类动力学 非泊松特性 幂律分布 时间间隔分布 人类空间运动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