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研究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情况。方法:随机择选共150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组手术:常规组(75例)予以传统开腹手术;研究组(75例)予以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手术,就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临床总有效率(94.34%)高于常规组(83.02%);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上研究组(4.00%)也低于常规组(18.67%),各项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安全性更高。

  • 标签: 早期胃癌 开腹手术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达到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了手术室细节护理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60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摇号方式进行分组,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与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的观察组各300例患者,对两组实际应用效果展开深入分析比较。结果:实验中各项数据表明观察组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整体护理安全质量水平,减少各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细节护理 手术室护理安全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药品调配中心(PIVAS)在细胞毒药物调配中的差错与误用风险。方法: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危害分析(FMECA)方法,对医院PIVAS在细胞毒药物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药品的领取、医嘱的审核、标签的贴附、药品的配制、成品的核对以及分送过程的失效模式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比实施改进措施前后的风险优先数(RPN)和差错事件的评估结果,评价整改的效果。结果:确定出15个中等和高等危害级别的失效模式,并实行有效的改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之后,差错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减少。结论:通过应用FMECA方法对细胞毒药物调配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调配中的错误,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 标签: 失效模式与效应危害分析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安全管理
  • 作者: 冉珊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4-03-04
  • 出处:《今日健康 》
  • 机构:资阳市精神病医院,四川资阳,641300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焦虑症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以为临床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数字法抽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所治疗的70例老年焦虑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组别的划分,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的药物为“草酸艾司西酞普”,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疗效、安全性等。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分别为(12.59±3.25)分、(13.97±3.24)分,较治疗前的(31.26±2.52)分、(31.44±2.07)分显著下降(t=1.7790、P=0.0797,P<0.05),而SSRS评分(47.65±3.94)分、(37.48±5.73)分较治疗前显著上升(t=8.6522、P=0.0000,P<0.05)。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治疗后的两组HAMA评分统计学分析结果并无明显的差别(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SSRS评分上升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后,结果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3)治疗后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并无明显的差别(χ =2.079,P=0.149,P>0.05)但观察组在不良反应方面的优越性要更高(χ =7.4786,P=0.0062,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用于老年焦虑症的治疗当中,不论是疗效还是改善焦虑症状方面的效果相当;但相较于文拉法辛,艾司西酞普兰更有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文拉法辛 老年焦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道镜联合利普刀在宫颈病变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60例宫颈病变患者,依据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阴道镜联合利普刀)与参照组(常规手术治疗),比较患者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参照组,引流时间短于参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参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呈P<0.05。结论:阴道镜联合利普刀治疗可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引流与住院时间,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能够提升治疗安全性,可予以推广使用。

  • 标签: 阴道镜 利普刀 宫颈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创伤性气胸患者进行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做好效果分析和比较。方法:通过选取参与本次研究的创伤性气胸患者共计5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研究组采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做好并发症情况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肺部感染、肺不张、切口感染人数分别为1例、1例、0例,出现比例分别为3.33%、3.33%、0.00%,研究组效果较好(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效果的比较,研究组患者效果良好,两组患者具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对创伤性气胸患者进行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并发症情况少,胃肠功能恢复较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创伤性气胸 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讨论在慢阻肺中应用氨茶碱和多索茶碱的临床疗效及分析药物安全性。方法 选择126例慢阻肺患者纳入试验,均在2021年11月—2023年6月期间到医院呼吸科接受治疗,使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后将此12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3例、氨茶碱治疗)和观察组(63例,多索茶碱治疗),对比讨论两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肺功能以及气道重塑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肺功能FEV1、FVC以及FEV1/FVC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气道重塑指标MMP-9和TIMP1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阻肺中应用多索茶碱临床效果优越,安全性更高,可积极推广。

  • 标签: 疗效对比 多索茶碱 肺功能 氨茶碱 慢阻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得宝松+普瑞巴林在带状疱疹治疗早期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64例带状疱疹患者;选取时间:2022.6~2023.12;随机分组;治疗药物:普瑞巴林(对照组),普瑞巴林+得宝松(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皮损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皮损情况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水疱数量、红斑面积、颜色以及肿胀等皮损情况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组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带状疱疹治疗早期应用得宝松+普瑞巴林,能够让患者的皮损情况得到有效缓解,且用药安全性高。

  • 标签: 带状疱疹 得宝松 普瑞巴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适护理提升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安全性和舒适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本院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94例,将其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对照组(47例;常规护理)与试验组(47例;常规护理+舒适护理),比较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躁动评分和舒适度。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效果突出,可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与舒适度得到了保障。

  • 标签: 舒适护理 麻醉复苏室恢复期 并发症发生率 舒适度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合并轻度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研究对象是本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轻度抑郁患者,随机分组成对比组与研究组,各组病例40例,对比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对比两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汉密斯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AMD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比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轻度抑郁实施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改善抑郁症状,值得推荐。

  • 标签: 血府逐瘀汤 冠心病 轻度抑郁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KA患者采取胰岛素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80例DKA患者(2023.1~2024.1期间治疗),随机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更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KA患者采取胰岛素治疗不仅疗效显著,同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该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 常规治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普外科手术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文旨在探讨普外科手术是如何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包括手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等方面。通过深入分析手术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以期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 标签: 普外科手术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消化内镜治疗患者应用全面综合性护理模式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选取时间定为:2021年至2024年,样本均为消化内镜治疗患者,实验验样本的数量共计40例,分为两组,各20例,并对纳入研究组的患者采用围术期全面综合性护理模式,纳入对照组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随后探析不同护理方式下的作用。结果:实验结束之后,各组之间的心指标以及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全面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消化内镜手术病人的护理,能有效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提高病人的护理安全

  • 标签: 全面综合性护理模式 常规护理 消化内镜 心理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眼科“少数民族”患者基于方言的沟通障碍对手术安全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措施。方法:采用质性研究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对眼科“少数民族”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的9名手术医护人员,对其完成深度访谈工作,对访谈话语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眼科“少数民族”患者存在方言沟通障碍的情况对手术效率、心理压力、并发症、满意度等均造成一定不良影响,降低了手术安全性。解决措施:提高医护人员对“少数民族”方言中常用语言的学习,或通过制定规范的肢体指导动作。结论:眼科“少数民族”患者存在方言沟通障碍的情况,增加眼科手术风险,降低患者满意度,需要积极采取解决措施。

  • 标签: 方言 沟通障碍 眼科 少数民族 手术安全 解决措施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安全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4年3月期间本院手术室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的是手术室安全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血压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数值小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3.23%)低于常规组(25.81%)(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期间给予手术室安全护理不仅能促进手术成功率提高,尽快降血压,而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手术室安全护理 手术成功率 血压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两种药物在冠心病患者干预中的效果差异,以及不同用药方案的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组后,观察组患者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则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用药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心功能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整体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用药干预阶段,瑞舒伐他汀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用药方案,在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预防用药不良反应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安全性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验证ICU重症患者末梢循环障碍实施循证集束化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样本涉及70例,均采集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收治ICU重症患者,以入院先后顺序作为分组考量,取前35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剩余部分为观察组(循证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对实施过程中两组患者相关数据指标进行整理记录,以统计学系统辅助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应用价值。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皮肤平均温差值较小、末梢循环障碍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皆显低,各项数据间差异呈现出P﹤0.05标准,显现统计学意义。结论:ICU重症患者实施循证集束化综合护理可降低末梢循环障碍发生率,能够维护皮肤平衡温差,控制并发症出现概率,能够达到维护疗效,提高安全性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 标签: 探讨循证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 ICU重症患者 末梢循环障碍 疗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周围型肺癌患者中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我院进行医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并分组研究,对照组30例:常规三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观察组30例: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期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时间长,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肺部感染、肺漏气、心律失常观察组比对照组的发生率低,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相关时间,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具有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对此值得应用。

  • 标签: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周围型肺癌患者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探讨,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个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比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操作耗时、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结果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经对研究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加以统计,统计结果为4.35%,同比于对照组患者的19.57%明显更低(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膀胱癌 临床有效性 安全性